第45章 欲晒盐上表求封地 拢夫君设计治王府(一)
去玉田县的出行队伍阵式很庞大,除了英郡公的一百多部曲,还有两千军士一字排开,其实吴郡的叛军和对朝廷不满的山民不是被杀就是被压制了,根本用不着这样。但是经历了危险的卢八娘看到这么多人护卫,还是觉得很安心。
到了玉田县,卢八娘发现县城原来离海边还很远,她又用了些女人的手段才让司马十七郎把她带到了一个临海小村,这里是吴郡制的一个盐场。
这个时代海盐的制作方法是煮盐,《春秋》中有记载,姜太公到了齐地,煮海为盐,眼下还差不多是这个状态呢。卢八娘早已经从书本上了解到这些,如今第一次见到实际的场景。盐场的人用粗糙的大铁锅装着海水,煮很长时间,使水蒸发,结晶出盐来。
真是太落后了!现代人大约都听过晒盐这个词,确实,后世的海盐是晒出来的,虽然具体的方法卢八娘也不知道,但她曾见到过成片的盐田。至于其中的理论,当然不难参透:将海水放在盐田里,风吹日晒,水份蒸发,自然就结晶出盐来,比起用火煮自然要节约大量的成本,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产量呢。
吴郡的气候非常炎热,卢八娘向渔民了解到海边一直有很大的风,再看看平坦、宽阔、人烟稀少的海滩,卢八娘的大脑中浮现了成片的盐田。这真是个适合晒盐的地方!如果吴郡能成为司马十七郎的封地,自己要来靠海边的一个县,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事业,还真很合适。
看着空阔的海岸线,卢八娘心潮澎湃,无论如何,她也要拿下海边的一块地,生产海盐,形成产销一条龙。
益州那边,她并不掌握私盐的生产,只是组织人员从盐场低价买入,贩到各处高价卖出,这样尚且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如果她能有自己的盐场,再向外经销,金钱就会像流水一般地淌了进来。
有了钱,她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命于自己,比如来时路上遇到的袭击,在绝对实力面前,就算不了什么,当时她那样狼狈,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当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卢八娘会建立起坚如磐石一般的地位,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过上她想过的日子,富贵、安稳、自在。
“看过煮盐,我们回去吧。”司马十七郎拉住向海边走去的卢八娘,“小心海水涌上来打湿你的鞋子!”
眼下的卢八娘不再怕海水打湿鞋子了,她曾在密林中的泥地里走过坐过躺过,但她只说:“总算过来一次,总要看得详细一些,我们再去前面走走。”
卢八娘驻足看向大海,她喜欢浩瀚的大海,可前世的她嫌弃海边有太多的人而很少去。而现在的海滩正是她最喜欢的状态,原始、自然又干净。因为人烟稀少,海边的物产特别丰富,在潮水退下的地方,留下横着爬行的螃蟹,跳跃着的小虾,沙滩上还有很多冒着泡泡的小孔,定有贝类在里面。
桃花看了这样的场景,已经跑过去捉螃蟹了,却被一只螃蟹夹住了手,痛得大叫。卢八娘看别人把她的手指救了出来,笑着走过去,左手将垂下的面幕扶住,右手将一只正在快速爬着的大螃蟹从两侧捏了起来,螃蟹只有空挥着两只大螯无能为力,“看,要这样捉,免得被螃蟹夹手。”
“夫人,你真行!”桃花马上醒悟过来,再去捉蟹就无往而不利了,至于卢八娘怎么会捉螃蟹她认为理所当然,夫人自然什么都会。桃花一边捉螃蟹还一边恨恨地说着,“看我把海滩上的螃蟹都捉来,吃了你们报仇!”
司马十七郎却惊讶地问:“夫人,你的鞋子湿了吧?还有你不怕螃蟹?”
卢八娘听懂了他的话,自己因为洁癖,很怕衣物弄脏,更是尽量少地碰外面的东西,今天却突然去捉螃蟹,让他很是奇怪。不过自己的洁癖已经好了她不会主动说的,“听说海水是最干净的,海里的东西也都干净,吃了对身体也极好。”
若不是有司马十七郎和一干人等,卢八娘甚至还想把鞋子脱了,光着脚在海边的沙滩上走一走呢!
虽然不可能在沙滩赤足漫步,更不可能到海里游泳,但卢八娘吃到了新鲜的螃蟹和贝肉,同时她对司马十七郎说:“我觉得这里特别好,有好吃的,还产盐,也有良田,正是建立家业的好地方,如果可以,郡公就请封到吴郡吧。”
“我好好想一想。”司马郑重地答应了。然后他咬断了一只蟹螯,却扎到嘴,“这东西吃起来真麻烦。”
这个年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人们吃海蟹的机会并不多,就是贵为郡王的司马十七郎也只是吃过蟹酱。所以论起吃蟹的手法,实在是太差了。卢八娘闻言便熟练地替司马十七郎剥出一壳肉放进他的嘴里。
“难道孟氏传下来的还有捉蟹食蟹的方法?”司马十七郎咽下了蟹肉忍不住问。卢八娘每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总是这样回答他,他也就这样想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是这样,不管是什么,哪怕是做粥的食谱也会秘不示人,卢八娘便没有压力地点头答应,她总不能说前世她厌食症还没有那样严重时最喜欢吃的就是海鲜吧。
秋天蟹最肥的时节,卢八娘正痛痛快快地吃螃蟹时,京城里招司马十七郎回去。她很不舍,司马十七郎其实也对这里有了感情,他到吴郡后令行禁止,大刀阔斧地促进生产,眼看着今年的第二季收成就要下来了,吴郡今年是个丰年已经成了定局,他心里的自豪无以言述。
卢八娘看着接到旨意后就一直在沉思的司马十七郎说:“要么我们上表请求留在吴郡几年吧,这样每年都能给皇祖父多送几万石粮食。”
别看京城一派繁华,世族官员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其实朝廷经济一直非常紧张,若是用多上交粮食做为借口,老皇上没准儿会答应司马十七郎多留吴郡几年呢,就是不同意,书信来往,他们也可以多留上两个月。
“我会给吴郡定下规矩,别人不敢轻易改了,这几年吴郡上交的粮食不会减少的。”司马十七郎没有接受卢八娘给他的借口,而是别有决断,“既然皇祖父让我们回去,我们就回京吧。”
很明显,皇上不想他的好孙子离开京城太久,也许还有陈王,想要司马十七郎回去相助。而司马十七郎虽然觉得吴郡很好,可以做为子孙万代的基业,但更愿意在京城谋富贵,他的雄心大志,也要在朝庭的权力中心大有作为。
卢八娘带了上百坛用酒泡的醉蟹,跟着司马十七郎回京了,她不想改变司马十七郎的想法,而且有可能也改变不了。在没有绝对的权力时,因势利导才是最可行的。
京城依然一切如旧,老皇帝身体还是很弱,但却一直维持着,齐王府里表面还是一片祥和,在为英郡王接风庆祝后,日子又如以前一般地过了下去。要说不同也是有的,他们住的院子虽然没有调换,因为没有空着的好院子了,但贤良的齐王妃还是将旁边的一个小院子腾出来,并到华清院中,当然还有其它的种种小事情……
司马十七郎回京后仍负责京城的防务,不过他进京后,求了皇上下旨,将吴郡给他做封地,皇上虽然将吴郡封给了他,但却仍让他留在京城暂不就藩。
司马十七郎在朝中的地位又提升了,影响力也加大了。快到新年的时候,他再次对卢八娘提到,“应该把岳父从益州调回京城了,不只是两位长辈回京城能生活得更好点,而且小舅子已经大了,总该说一门好亲,寻个官做。”
司马十七郎发达后已经提过两次类似的建议了,他的传统思想自然是要加强妻族的力量,不只做自己的帮手,而且为还没出生的儿子准备出强大的母族。这也是有史以来一贯的路子了,例如鼎鼎大名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因为是皇后的家人才被提拨起来,其实终汉一朝大部分丞相、大将军也都是皇帝母族、妻族的人,当然这些人的命运也会随着太后、皇后的命运变化而变化。
这些外戚,虽然有时会为世人不齿,但也为朝廷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他们存在的根本是皇上的需要。帝王如此,藩王、官员们及差不多所有男人的思路其实都差不多。结亲,结的就是两姓之好。
卢八娘原本一直找借口反对父亲调任回来,这次终于赞同了,“王爷看着办吧。只是父亲手下有一个叫丁桂的幕僚,极能干的,我过去置产时他帮过我不少的忙,我想请王爷为他在吴郡玉田县谋一个县令。我的一些世仆也想放在那里,煮盐谋生。”
司马十七郎在吴郡时就知道卢八娘有意于煮盐,他也一直极佩服王妃赚钱的目光,做为一个曾经穷过的皇孙,他从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习惯,而且王妃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她的钱自然是王府的。他马上答应,“这点事算什么,明天我吩咐他们做就好了。”
想当初王妃不过十岁刚过,就能派人养殖牛羊,并收获极丰,现在她想煮盐,自然可行。至于高贵的王妃曾经组织贩私盐,他半点也没想到。
其实,想获得高额的利润,正当的途径实在是太难了,走私差不多是必需的。卢八娘前世发家就是从贩卖走私物品开始的。为了几倍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利润让她挺而走险,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半夜去与走私船交接货物,就这样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才开始了她的事业。
到了这个时代,卢八娘认清通过正规的渠道挣钱的难度更大后,没有一丝的犹豫就把目光投向了不正当的生意,很快就选择了走私盐这一项。她的私盐生意是利用父亲太守府的印鉴将关在狱中的私盐贩子放出来,并将他们收归自己所有开始的。
这时的法制非常不健全,放几个私盐贩子根本没有多少压力,特别是官府里最大的官是她的父亲。但她选的合作伙伴不是父亲却是父亲的幕僚丁桂,丁桂也一点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很快架空的父亲,将官府的事情一手抓了起来。
卢八娘雇用私盐贩子成规模的贩卖私盐,她出成本,组织运输,最重要的是她能做私盐贩子的□□,让他们不用担心官府。官商结合之下,不是她手下的私盐贩子们纷纷被抓被关,只有卢八娘的人顺利地做着生意,大发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