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当朝廷传出要按照品级强制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退休消息传出,整个朝廷一片哗然,接着便一直处于暴风骤雨之中。
  而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来自于两个衙门,一个是都察院,不过这也是人家的职责所在,一言不合谁都敢骂,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另一个掺和此事的却是有些奇怪,乃是号称地位清贵的翰林院。
  翰林院乃是明朝养材储望之所,可以说是此次事情的最大受益者是丝毫不为过。但这些读书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矫情,简单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不外如是。
  翰林院坐在在东长安街,大门向北开。王廷相倒是好久没有来到这里了,不过对这里却也是轻车熟路,毕竟在这里也是生活了三年。若不是因为去年考核未过而”散馆”,或许他会一直在这里带下去。就像他之前的那些前辈们一样,在里面慢慢苦熬资历,只待一遇风云变化龙。
  当然他现在也不必羡慕他们了,反倒是他们要反过来羡慕他自己了。
  王廷相凝视着头上的这块牌匾,想到去年自己还失魂落魄的从里面走了出来,现在却又是风风光光的走了回来。倒是颇有感慨地轻叹一声,“人生际遇真是变幻无常!”
  “子衡兄,你怎么再这里?”
  一个略显惊讶的事情从一旁传了过来。他回头望去,正是自己的结社好友康海、王九思以及徐祯卿三人刚好从翰林院出来。
  “原来是德涵、敬夫和昌国三位世兄,倒是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廷相在此失敬了!”王廷相颇为高兴的拱手一礼。
  康海却是笑着说了一句,“我还以为子衡你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之后,倒是把我等都给忘了呢。这么久了,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德涵莫要取笑我了,廷相实在惭愧。”王廷相闻言苦笑一声,“你等也知朝廷最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若等某又空闲,定做东宴请诸位世兄赔礼道歉。”
  “那可就说定了哦,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两人闻言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看着康海竟然在已经成了皇帝宠臣的王廷相面前竟然如此放的开,让王九思以及徐祯卿二人羡慕不已的同时也颇为佩服,换做他们还真做不到这一点。倒不是因为两人的关系不好怎么之类的,只是因为心里上的落差导致无法放开而已。
  就像两个好朋友一样,一个因为学习好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另一个因为学习太差初中就毕业出去闯荡了。但当你大学毕业却应聘的时候,发现老板竟然是你的初中同学兼好友。这样巨大的落差,恐怕谁都很难接受,也无法回到初中时两小无猜的时候了。
  就像此时的康海与王廷相,两人同是弘治十五年进士。一个乃是受到先帝赏识钦定的状元,翰林院修撰。一个是二甲默默无闻的进士,虽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却在不久之后便被扫地出门。
  现在王廷相莫名的受到皇帝的赏识成了翰林院侍讲,跃居于康海之上。后者竟然与其谈笑风生毫不在意,这份心胸、这份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不知子衡前来翰林院所谓何事,若是没事我等前去喝一盅如何?”王九思突然插话说了一句。
  三人闻言皆看向了王廷相。后者却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廷相还有公事在身,恐怕要辜负敬夫这番美意了。”
  康海摆了摆手,“若是真的有事,子衡你便去忙吧。来日方长,我等又岂会没有时间再相聚!”
  王廷相点了点头,正想要告辞离去。王九思去突然说了一句,“子衡,陛下真的要降旨令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致仕吗?”
  这事儿虽然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可无论是皇帝还是三公九卿都保持缄默,也没有任何的正式消息传出,也没有任何的下一步动作。虽然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对这事儿极力反对,可左等右等的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消息,也只是当做谣传逐渐平息下来。
  至于是否是真的平息下来,还是这批官员静静蛰伏着准备着致命一击,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事真假与否,世兄日后定然知道。廷相还有事情,就先行告辞了!”王廷相直接拱手一礼,踏入了翰林院之中。
  看着王廷相匆匆离去的背影,王九思若有所思地看向一旁的康海,“德涵,你对此事如何看待?若真有此事,恐怕你我不久之后恐怕要再进一步了。”
  康海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敬夫,这些事情好像都不是我等应该操心的吧?”
  王九思闻言顿时有些尴尬,不过还是拱手道,“德涵说的也对,我等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走吧!”
  康海倒也没有说什么,当先朝外先去。王九思与徐祯卿二人对视一眼,紧跟上去。
  至始至终,徐祯卿也未曾和王廷相说过一句话。
  ……
  保定巡抚衙门。
  窗外天空已经泛白,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窗内寂静无声,一点烛光摇曳不定。
  保定巡抚王璟正在书房内奋笔疾书,不知写着什么。
  不知不觉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时候门被打开了,他的夫人刘氏这时候端着茶点走了进来。放到一旁走上前来,看着已经忙活了大半宿的丈夫,不觉有些心疼。
  “好好洗漱一番,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
  王璟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夫人在旁边,抬头看了眼窗外。明媚的阳光显得有些刺眼,让他不得不用手遮挡。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夫人,看起来有些憔悴。
  他知道自己的夫人肯定是担心自己,这一夜也没有怎么睡好。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洗漱之后,他狼吞虎咽的吃了点东西,便急匆匆地赶着出门。今天衙门里头还有好些事情要做,不能耽搁了。
  只听见她夫人的声音在后头响起,“夫君一宿都没睡,不能好好休息一会儿再去吗?”
  王璟听得出自己夫人的担忧,可只是微微顿足,还是朝外行去。
  “夫君为官三十余载,长年在外奔波政绩颇丰,为何朝廷就看不到呢?”
  一声幽幽地叹息传来。
  女人不像男人,更喜欢安定的生活,安定的有一个家。
  丈夫这些年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也觉得有些不公平。夫君为官一方做了多少好事,多受当地百姓爱戴,为何朝廷视而不见?不调其入京,也好安顿下来啊!
  眼看夫君年纪也大了,也很难再遭受奔波劳累之苦。她也曾多次劝其辞官回乡,可都被他义正言辞拒绝了。
  想到这,又是一阵心疼。
  王璟正想回头呵斥一句“妇人之见”,又想到自己的夫人为这个家为了照顾自己,多年无怨无悔的辛劳,最后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
  “圣旨到,右佥都御史王璟接旨。”
  一个红袍中官这时候闯了进来,让王璟一愣,接着和自己的夫人跪了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召右佥都御史王璟为礼部尚书尚书,钦此。”
  这位太监将圣旨递到王璟手中,接着笑着将后者给扶了起来。
  “王大人,请了。”
  王璟这时候也被这道突然而来的圣旨给弄蒙圈了,不过随即反应过来,拱手道,“公公里面奉茶。”
  “也好。”
  能够得到皇上赏识亲自召为礼部尚书,不说今后有没有机会照面,却也不好得罪。
  当这位太监盘桓片刻便离开后,王璟看着手中这道圣旨,一时也想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被提拔为礼部尚书了。
  或许论资格什么的他倒也不差,毕竟在外为官多年政绩卓著。可惜朝廷大多数却并不太讲究这个,而是更喜欢谈资历出身。若是翰林院出身的,却比在外为官多年要更容易升官,也更容易成为朝廷高官。
  当然外放为官也不是没有机会,却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毕竟离朝廷太远,做的许多事情别人根本无从知晓。不像在京城之中,只要你做出一点点事情都可以放大无数倍,令人夸赞不已。
  就像原礼部尚书张升,中进士后便一直待在翰林院那座象牙塔里,也没做出什么政绩。只是因为在官场上不阿谋权贵,敢做敢为,毅然向先帝孝宗皇帝检举揭发刘吉纳贿、纵子等十大罪状,遭到贬官外放。博得朝廷文武百官的一致的赞誉加同情,才有后来的青云直上。
  或许可以这么说,朝廷上下其实相对于能力而言,更看中为官者的人品。当然人品好并不是不好,只是王璟觉得德才兼备不是更好吗?
  “夫君……”
  王璟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自己的夫人,摇了摇头也不去想这些没用的,吩咐了一声,“收拾一下,即可进京吧。”
  其实也没什么收拾的,儿子都不再身边。除了夫妻两个外加两个丫鬟一个马夫,倒也没没有多少家当,很快便收拾妥当便朝京城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