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多尔衮的绝望

  六月的北京几乎跟南京一样的炎热,多尔衮坐紫禁城武英殿里翻看着一大撂资料,尽管身后两个宫女不停地扇着扇子,但多尔衮仍是觉得闷热无比。
  多尔衮旁边的椅子上坐着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和上个月刚被召回的豫亲王多铎,在多尔衮的前面的锦墩上坐着索尼和范文程、洪承畴、刚林。
  尽管朝廷里因为洪承畴在广东打了败仗,弹劾他的奏折极多,但多尔衮并没有怪罪洪承畴,多尔衮清楚的知道,这个责任并不在洪承畴。
  “依我看,本王即刻领新军前往山东,从淮安一线攻入南京,本王还是有把握的。”
  阿济格大声地说着,阿济格并没有同国防军交过手,对国防军的厉害也没有直观的感受,自从领了新军以来,他自己都被新式火铳的威力给震惊了,当然觉得自己的新军是厉害无比,打败南京的国防军也不在话下。
  坐在旁边的多铎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兄,并没有说话。
  他知道阿济格现在已经编练了二万新军,在工匠们日夜赶工之下,这些新军都配上了同国防军一样的步枪,多铎也专门到新军中看过这种步枪。
  多铎看过了这种步枪之后,觉得与国防军的步枪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见大兄阿济格信心满满,自是不会说出来惹阿济格不高兴。
  “英亲王求战之心令人钦佩,但南京的国防军最厉害的并不是其步枪,而是其火炮,在我大清火炮不能赶上南京之前,还望不要轻易言战。”
  洪承畴亲身经历了广州之战,非常明白国防军的火炮厉害,尚可喜被国防军火炮炸得粉身碎骨那可是他亲眼看到的,见阿济格信心爆棚,这才出言提醒。
  “洪先生说得有道理,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南京那边可是三日一变化,其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啊,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大清可是要不战而败了!”
  范文程专门处理南京方面的情报,对南京那边的发展心里感受最深。
  “是啊,这才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没想到这些奇技淫巧之术到了他们那里,竟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也是让本王始料未及啊。”多尔衮刚刚看过范文程送过来的情报,心里担心,这才把众人找过来商议对策。
  “这些都只是一方面,他们的那一套所谓的宣传攻势犹其猛烈,河南和山东我大清子民已经跑过去不计其数了,这样下去可不得了!”索尼也在旁边补充说道。
  尽管满清拼命加强了江南和山东方向的警戒和防守,但南京这边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仍是吸引着满清治下的百姓不计风险地逃向这边,索尼已经接到报告,近两个月逃过去的百姓已经有五六万人了。
  “此风一定要刹住,再让他们这么跑下去,我大清到时候连人都没有了,河南和山东两地的土地荒芜无数,这两省的税收已经锐减,此事多铎必须放在心上,回去后要大力整治。”
  多尔衮对这个问题也极是头疼,但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让多铎回去后严防死守。
  “范先生,火炮制造可有进展?”多尔衮朝范文程问道。
  “回禀摄政王,南京的火炮为什么能够打这么远,这个咱们倒是弄清楚了,只不过是其炮膛内也加了膛线,但其炮弹落地就炸,咱们始终没有办法解决。”
  范文程抬头扫视了一下殿中的众人,接着说道:
  “现在咱们的火炮也弄出了膛线,但并不能持久,工匠们分析其原因,关键还是炮管的质量不过关。开花弹咱们也做出来了,但并非象南京国防军那样落地就炸,而是靠引线点燃,这样操作起来仍是极为麻烦。”
  听着范文程的话,多尔衮脸上也露出极为无奈的神色。
  范文程说完话,大殿内就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开始沉默起来,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多尔衮在这一刻甚至有领着满清合族退回关外的念头,当然这个念头也是一闪即过,自从入关之后,大清杀了无数的汉人,这个大仇并非满清退回到了关外即可化解,大清同南京政府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自从南京国防军解决了广西问题后,大战就基本停了下来,多尔痛知道这是南京政府在积蓄力量,虽然大清也在积蓄力量,但多尔衮深深地知道,随着南京政府安定了内部,其向大清的全面进攻总有一天会到来。
  大清现在仍在拼命地扩军,河南一带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万人马,山东方向也有二十多万,再加上湖南和四川一带的人马,大清的军队数量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万,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再这样下去,大清朝廷拖也要被南京政府给拖垮了。
  这些强行扩招起来的人马战斗力肯定不行,这点多尔衮也明白,但他也不得不为之。
  要想抵消南京国防军强大的战斗力,目前只能用数量,如果能够多抵挡一段时间,也为朝廷制造新式的步枪和火炮多争取些时间,等新式的步枪和火炮数量多了,也许最后还能与南京的国防军拼一拼。
  “你们回去要多加约束队伍,以后象屠城这样的事不能再干了,这也是为我满清合族留条后路吧。”
  殿中静了许久,还是多尔衮打破了沉默,只不过他的话让本就压抑的气氛变得更加让人窒息。
  留给满清朝廷的时间的确已经不多,随着南京硝酸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新式zha药将陆续使用,这也宣布了满清朝廷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不过罗剑最近的心思却不在对满清的军事准备上,随着物理实验室对电磁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作为导线绝缘体橡胶的需求日益提上了日程。
  尽管查找了资料,目前国内有一种杜仲树也能生产杜仲胶,但这种杜仲树虽然在国内广泛分布,但并没有规模性的种植,而且目前这种杜仲树大量生产在秦岭一带,要大量采集杜仲胶也不现实。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必须尽快从南美把橡胶树的种子给找到,所以郑成功的这次大远航也就迫在眉睫了。
  “岳飞”号虽然庞大,但其需要的人员也多,这种跨洋的远航必须有补给舰随行,况且跑这么远,总不能只为找橡胶树的种子,顺带也得做点生意,远洋商船也必须有。
  尽管瓜州造船厂已经生产了三艘大型的远洋商船,但并不能满足商人们的需求。
  罗剑和史可法考虑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等新商船下水,就用这三艘大型的远洋商船在“岳飞”号和“霍去病”号的护航下前往南美洲。
  为了使“霍去病”号更能适应远洋航行,瓜州造船厂又对“霍去病”号作了全面改造。
  舰上的桅杆和船帆已经全部被去掉,蒸汽机也更换成了同“岳飞”号一样的型号,以保证航行上不拖后腿。
  郑成功这段时间带着一帮人一直在参谋部学习,远洋航行与日本之行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到日本毕竟自古有之,航线都是极为熟悉的,而到美州却是第一次。
  本来罗剑要安排施琅带队前往南美洲,但在郑成功的一再要求下,加上郑芝龙前来反复说情,罗剑只得把施琅留了下来,让郑成功和卢渭带队前往。
  再有一个星期舰队就要出发了,罗剑这几天每天都要到参谋部去和郑成功、卢渭一起确定着最后的方案。
  郑芝龙兴冲冲地跑到罗剑办公室找到他,跟他说六月十六是个出行的好日子,他已经找人算过了,舰队这天出发最好,让罗剑有些哭笑不得,按照原来的计划和方案,舰队就是六月十六起航的。
  “岳飞”号即将开始的远航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支持者大都是知道“岳飞”号远航的真正目的。
  反对者觉得现在同日本和南洋的贸易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不用海军的主要力量在这一带为商船护航,远隔重洋,跑那么远去干嘛?
  甚至有人说罗剑好大喜功,是在学明成祖朱棣一样要弄出“郑和七下西洋”来炫耀武力,只是现在国家还没统一,并不是炫耀武力的时候。
  当赖福把从各个方面收集来的反应送到罗剑的办公桌上,罗剑看了之后有些无语。思忖半天之后,罗剑亲自提笔写了一篇文章,《未来世界是海洋的世界》很快就在《中华日报》上被刊登了出来。
  在这篇文章里,罗剑引用了一些马汉《海权论》的思想,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远洋商业将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个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如果中国不尽早开始对海洋的探索,将会被西洋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罗剑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然罗剑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只不过最近几个月他已经很少亲自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很多观念都是柳兰用笔名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罗剑这次亲自写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他想用这篇文章告诉那些商人们,海外还有无穷的财富等着你们,这些才是你们追求的目标,而从工人嘴里克扣的那一点,跟这些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看懂了罗剑这篇文章的意思,但明白人还是不少。就在罗剑的这篇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商会会长沈同就找到了工商部长任民育,要求政府同意商会派人跟舰队一起远航,他们也要考察大都督嘴里的南美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能不能有银子赚。
  对这个要求,罗剑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