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文官统一战线

  严世藩瞪大独眼,仔细听着和珅的反应,思索自己有没有趁机发一笔的可能。
  “不只是赈灾。”
  说起正事,严嵩的面色开始严肃起来:“黄河决了不少口子,但最致命的还是在荥阳。”
  “让黄河的泥沙一冲,自荥阳至汴州一带都遭了殃,泥沙杂物堆积,河益湮塞,几与岸平。”
  “汴州至宋州一代,最初是大水漫灌,沿河两岸万顷良田被冲毁,逃亡流民不计其数。最关键的还在于,荥阳至汴州的通济渠是与汴水合流的。”
  “黄河的泥沙不仅堵塞了通济渠,连带着汴水也淤塞了!是以,过了最初的涝灾之后,下游的通济渠水位便开始下降,恐有河道干涸之危!”
  “郑国前几日便遣使过来向朝廷告了急,请朝廷帮他们救灾,疏通通济渠的河道。”
  说到这里,他见和珅还在犯迷糊,便接着道:“若是再不疏通,今年的漕运就没了。”
  漕运!
  和珅一个激灵,一下子提起神来。
  朝廷有几条命脉,漕运便占其一。
  京城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产粮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根本无法供给其庞大的人口吃穿所用。
  单单京官米禄、朝廷工匠、百姓、京城禁军,每年所耗的粮食就是个庞大的数字,关中地区的产粮只能维持一大半所耗。
  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更别说供应更北五边禁军的粮饷了。
  这么巨大的粮食缺口,主要靠两个来源抹平。
  一是朝廷在南方有几个产粮郡,他们的粮食北运。
  二是诸侯国们每年象征性的进贡。
  朝廷南方粮食北运与南方诸侯国的粮食北运的过程,便称为漕运。
  因为诸侯国分布散乱,所以漕运在南方的起点有多个,但无论怎么运,都离不开这段自盱眙到荥阳的这段通济渠。
  通济渠若出了问题,漕运就要断。
  若漕运断了,京城附近那么多百姓吃不上粮,绝对是要出大乱子的,若是更进一步,让边军的粮也断了,更是要引起哗变,到时候大乾可就完了。
  和珅强压下腹中不适,不无恶趣味地瞥了严嵩一眼。
  要是边军的将士们哗变,杀回京城首先就要砍了严嵩这个户部尚书的脑袋。
  当然,他和珅也跑不了,只是早一步上路和晚一步上路的区别。
  想到自己要被砍头,和珅就是一哆嗦:“今年的矾山水这么凶猛?”
  听严嵩说的这么严重,汴河的河道都被填起来了,今年之内漕运能不能通都是问题。
  “千里之堤非一日溃。”
  严嵩缓缓道:“今年雨水早,二月的桃花汛就凶猛异常,所幸沿岸郡县齐心抗洪,才保住了大堤。”
  “到了四月发麦黄水的时候,却更是赶上了连下三日的骤雨,这次虽冲垮了几处堤岸,但赖以郡县长官昼夜在堤上指挥,官兵百姓们齐心协力,也没有酿成大错。”
  “春天下了这么些雨水,都以为今年的雨水都下完了,夏汛再凶猛,也当也不会超过麦黄水了。”
  说到这里,严嵩轻轻叹了口气:“和大人可记得前些日子京城的那场雨?”
  “自然记得。”
  和珅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荥阳也下了?”
  “京城大雨后两天,非但荥阳,连带上游的洛阳都下了大雨,上游水位暴涨,矾山水携千里之势,奔腾汹涌,一泻汪洋!”
  “荥阳刚经了两次大水,堤坝本就有所松动开裂,两个月时间也不足以修复,是以……一发不可收拾。”
  嘶~
  和大人倒吸一口凉气,想想那种景象都恐怖:“可是吏部没有接到赈灾的行文啊!”
  “那是因为老夫与右相一直在磋商具体事宜。”
  大乾的权力分布中,尚书省六部是执行者,中书和门下两省才是做决定的。
  但和珅是个有能力把他们的决定搞砸了的人,所以他们也要考虑和珅的意见。
  严嵩抬了抬眼皮:“商量了这么些时日,也已经有了些想法。”
  只是和珅今天显然有点不在状态,只觉得肚子里一直在翻涌,特别想快刀斩乱麻:“严相,派谁去疏通济渠,也不是在下能决定的吧?”
  这么大的事儿,肯定得派钦差了。
  “不能只疏通济渠,还要赈济灾民。”
  严嵩皱眉道:“疏通运河所需的民夫难以计数,沿河两岸受灾严重,朝廷已无力在那里征发民夫了。”
  “只能将那些逃亡的灾民遣返,让他们修河!”
  和珅一下子明白了严嵩的想法:“严相是说……以工代赈?”
  “不错!”
  严嵩点点头:“为今之计只有这一个办法了,这也是老夫和秦相达成的共识。”
  和珅却一直眉头紧锁,一是因为他感觉肚子里的清汤面在挣扎着不断想往外跑,二是因为严嵩说的话。
  以工代赈一般是指让灾民们干活,重建家园,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发放酬劳用来维持他们的生计。此乃齐国晏子首倡,但这玩意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适用。
  表面上看一举两得,既重建了家园,又能让灾民活下去,但实际操作中却有一些小弊端。
  举个例子便知,一个普通成年灾民,一天需要一块粟米饼子就可以勉强吊住命,能活下去。
  但要是让他做修堤开河这种活,一天三块粟米饼子都不见得够。
  这其中的差额足足有三倍之巨,放在一个人身上一天不过多两块饼子,但放到数万、数十万灾民身上,一天就多消耗几十万块饼子。
  这还只是一天!
  没粮食又怎么可能玩的转这以工代赈?
  眼下运河不通,朝廷又哪能拿得出粮食来??
  但和大人觉得,严嵩和秦桧既然能提出这法子来,他们就一定有办法。
  “严相所言有理!”
  和珅肃然点点头:“明日在下一定找严相商议此事!但今日在下还有一堆公务,就不多做奉陪了。”
  和珅真的快顶不住了,他甚至觉得,每次开口说话的时候,都要面临关隘失守的风险。
  不是下面的关隘,还没消化那么快,是上面的关隘。
  强塞了那两碗面,和大人都快吐了。
  严嵩一怔,没想到和珅这么猴急:“也是。”
  “这么大的事,匆忙之间也难以决定,还是等明日朝会上具体商议便是。”
  小事不上朝会,但这种不好协调的大事,却还是要在朝会上商量清楚。
  而且,这次的事情也牵扯到武将们,严嵩现在提起来,只不过是想跟和珅通口气,最起码也要建立一个文官统一战线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