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堆冰川
米堆村不大,一座座用石头和原木搭建的藏式民居,沿米堆河谷两岸散落分布,错落有致。房屋大多是二层,上层一半是搭凉青稞,玉米的晒台。房前有一方齐整的草坪,时值盛夏,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在晨风中摇曳生姿。
这里海拔只有二千多米、温暖多雨,村子周围除了肥沃的耕地就是茂密的森林。现在是村民上山挖虫草的时节,几乎见不到有人在家,整个村子显得十分安静。
九点半,马小亮一行人沿着左侧的山沟向冰川前行。沟里的景色异常美丽,高大的树木,青翠的藤蔓,成堆的玛尼石,五彩经幡和风马旗,在树林中随风飘扬,成片的作物分布在山坡上,谷地间,雪山、冰川、田园、村庄绝妙地组合在一起,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沿途不时有村民围起的小牧场,牛羊悠闲地吃草,休憩,为这片寂静的田野生活增添了几分灵动之色。
走出沟底,前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多为冷杉,云杉和高山松等高大树木。森林之上,是白雪皑皑的冰川,头裹银帕,下着翠裙,色彩明丽。风姿醉人。
一小时左右,马小亮走出森林,林外横亘着三道乱石嶙峋的终碛垅,这些都是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
“碛”在《辞海》中是指冰中的砾石泥沙的意思,当冰川从高处顺着山谷向下流动,山谷两侧会有风化的岩石和泥沙跌落下来,形成冰川中间的一道由泥沙和石砾组成的“碛”垅,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和温度的上升,冰川末端的冰在不断融化。当冰川向下运动的速度与冰川融化的速度相等时,冰川的末端就停止在某一个位置上,同样,它所携带的这些泥沙和岩石就会从冰川上“卸”下来,不断累积增高,在前缘形成弧形垅岗。被称为“终碛垅”。它也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小亮一行人爬上第三个终碛垅时,一个冰碛湖出现在眼前,当地人称它为“光谢错”。它的前端是一道冰碛物堆积成的低坝、十数米高的样子。后面,便是巨大的冰川体。
所谓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然后积水而成。湖面上浮着大小不一的冰块,截断面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沿湖岸左侧,马小亮小心地攀爬过低坝,终于踏上寒气逼人,光洁如玉的冰舌之上。
冰川,可以形象地描绘为大量冰块堆积形成的如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在地理学上则定义为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密实、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的美离不开雪峰,只有在雪峰的衬托下,冰川才显得更加壮丽。米堆冰川发育于岗日嘎布雪山北坡,雪峰东西向排列,像两把圈椅摆在一起,每一把圈椅的椅背上都有一个陡峭的三角形尖峰,右边圈椅上那个尖是海拔6585米的最高峰。圈椅的扶手和椅背上形成一道直立的雪槽,如刀砍斧劈般,围成两个巨大的粒雪盆,厚厚的积雪好像随时可能从出口喷薄而下。
频繁的雪崩是米堆冰川发育的主要补给方式。粒雪盆里的积雪以巨大的冰瀑布形式跌落而下,在米堆河源头冰盆地中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更为巨大的波浪形冰舌,落差高达800—1000米左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出十余倍,气势磅礴,景象壮丽。
两条冰瀑之间,还有一座孤岛一般的山丘,上面有一片生机勃勃的云杉和冷杉林,墨绿的色彩在这片冰雪天地间更显突出。
千万年不化的冰雪,像一位出色的景观建造大师,具有丰富而强大的活力。把山峰切割出尖锐的棱角,把峡谷挖掘的又宽又平,在冰川两翼与山体接触的部分,发育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冰杯、冰井、冰裂缝,冰洞等,有些冰洞的洞壁上显露着一层层冰川年轮肌理,就像是一大块蓝色冰淇淋。寒气从洞中袭来,仿佛凝结成雾。纯白的冰面上,隐隐泛着蓝色的光芒,比任何童话故事中的冰雪世界还要神奇。
在这赤日炎炎的盛夏,如此清凉,令人神清气爽!赵翠在这里流连忘返,毕竟如今正值七月,居然和这样广阔的冰川在一起,真是非常难得,马小亮拍了不少照片,赵翠则开始狂发朋友圈微博头条,不过最好笑的是在冰川前面,赵翠居然穿的是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