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队形

  这次行动是距一年多前中原大战之后兄弟们再一次踏入战场,更是兄弟们第一次走上了抗日战场,所有老兄弟们又一次体会到那种生死与共,互相依靠的战争氛围。
  一种久违的熟悉感觉又回到了周文和他的兄弟们中间,所以大家都很高兴甚至很振奋。
  第一狙击手张晓平和他的好兄弟体净很快就消失在了阵地右侧,现在已经稳稳坐上第二狙击手位置的田伯光带着他的搭档铁牛消失在阵地的左侧。
  现在的田伯光已经获得了兄弟们的完全信任。当时妙花说的一点儿没错,田伯光也是属于那种具有很高射击天赋的人,再加上他在日本经过了多年的严格训练,从天津回来后又被周文用般若之气改造了身体,专门让张晓平带着他训练,狙击手的各项技能都掌握得很熟练。
  最关键的是他的心理素质非常之好,连周文都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是日本教育方式的因素,还是与他的生长环境和经历有关,也许是都有关系,反正自从上次去天津装扮日本贵族时周文就发现了他的这个优点。
  要知道那也是田伯光第一次做这种事,而且还是抢银行这种大事儿,结果这货不慌不乱,把一个有教养、有风度又有魅力的日本贵族演绎得活灵活现,唯妙唯俏,最后还居然发展了个内线,拐了个大美女回来做老婆,一般人哪怕本来就是日本贵族,也不可能做到他这样。
  而将佣兵团的两个大力士给两个狙击手做搭档也是经过周文充分考虑的,体净就不用说了,铁牛的性格同样比较单纯,就需要和田伯光这种心思活络,人也聪明的人互补,而且两个大力士还是佣兵团唯二的反坦克手,同样需要学会很多狙击手的技能,同时他们在一起还能互相掩护。
  当然,像今天这种战斗就不需要带上反坦克枪,体净是一支索米冲锋-枪加十几颗德国长柄手榴-弹,铁牛这货干脆就是背着一挺-13机枪。
  而且田伯光今天使用的不是德国g98标准型狙击步枪,而是带抑制器的德制g-31半自动步枪,只是用了四倍瞄准镜。这也是他和张晓平的不同之处,张晓平是认准了远距为王,只要在野外,就只使用装留六倍镜的g98标准型狙击步枪,而田伯光这货却是根据需要,两种枪都换着用。
  在淞沪郊外冬天的冷风中,周文和兄弟们都静静地潜伏着,准备一场轻松的狩猎。
  凌晨时分,蕴澡兵防线终于传来了炮声,周文这时心情更加轻松了,果然料准了日军的进攻时间,半小时后,赵家桥方向也传来激烈的枪炮声。
  周文从机枪声和炮声的顺序就可以判断出蒙雨庭的打算,那是要把日军一个大队都要留下的节奏,说明敌人的每一步都被佣兵团猜到了,后面就看二分队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们能不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了。
  当天边开始露出一丝晨光之时,张晓平的声音在周文耳边响起,“师兄,他们出来了,前面是三个尖兵,后面有七十余人,搜索队形。”
  其实不用张晓平的通话,周文已经看见远方渐渐显露的几个慢慢移动的黑点。
  三个全身都插着伪装芦苇叶的日军尖兵很小心,每走一段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四周的环境,后面的数十个日军队形散的很开,和尖兵始终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
  周文心中还是对这些日军的战术素养有些欣赏,尖兵和主力的距离非常合理,后面已经按照战斗队列展开的日军队形扩散得很开,中国军队要采用如此宽度的战斗队形一般都要一个营的兵力,不然会导致兵力和火力过于分散。
  而这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显然非常自信,也许他认为在如此宽度下他所率领的精锐手下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火力打击力度。周文估计他的自信就是来源于这些日军精准的步枪、机枪和掷弹筒的射击技术。
  这种队形的优势就是如果是遭受敌人伏击的话,伏击一方在伏击阵地不够宽,人数不够多,火力不够密集的情况下,很难在第一波火力打击中取得理想的战果。而如果人数太多的话,又难以躲过敌人尖兵的侦查。
  一旦日军尖兵有所发现或是被袭,日军位于中央的四挺机枪和四具掷弹筒可以第一时间就地进行支援和压制,特别是左右都分别有一个分队的日军拉出一条散兵线,好处就是一旦正面遇敌,敌人强则左右就地防守,掩护主力的两翼,敌人弱则在压制住敌人火力后,两翼乘机进行迂回包抄。
  周文一看就知道这是日军专门针对中国军队设置的战术,就是欺负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射击技术差,重火力稀少的特点。
  如果中国军队人数少,伏击的火力不够集中和准确的话,在200米左右距离面对日军分散的单兵队形,第一时间很难造成日军较大的伤亡,如果放到100米左右距离又会被日军尖兵发现。
  而日军的战场反应速度是很快的,对面枪一响,他们的士兵就马上寻找掩体或是就地趴下,然后寻找目标进行还击,同时他们的机枪和掷弹筒手就会迅速寻找我方的重火力和轻机枪火力进行压制。
  这个时期日军的单兵素质确实很高,士兵的枪法精准,机枪和掷弹筒手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操控,可以说在100-200米距离内同等人数甚至两倍人数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对手。
  日军即使是最普通的一名掷弹筒手也只需要试射两发就能准确定位,第三发的命中误差不会超过一米,而日军掷弹筒50毫米榴-弹的绝对杀伤半径为3米,有效杀伤半径为5-8米。
  日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理论射速是每分钟20发,实际操作下来一个熟练的老兵能打出每分钟18发的射速,如果加上寻找掩体和瞄准的时间,就以每分钟10发的速度计算,那么中国军队的一挺重机枪或者轻机枪只要连续射击20秒钟左右,就有可能被日军掷弹筒摧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