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乘风而行

  岸本约翰不太理解林彦的想法,他不知道林彦为什么没有选中那些看起来比较高端的项目,而选择投资这样一家做改良键盘的小公司。
  “您真的确定投资这家公司?”岸本约翰再次确认道。他之所以这样确认,是因为他要为林彦的行为负责。
  他的身份是千叶集团驻美国分公司的职员。虽然,千叶集团在美国没有什么业务。但现在的日本公司,不管在美国有没有业务,只要有能力,都会在美国建立一个分公司。建立这个分公司的意义,除了有跟风攀比的心态外,还有一个就是把握住美国的脉搏,从而调整国内的业务。
  不管怎么说,美国都是这个年代,世界第一强国。就算是他们把美元跟黄金脱钩,他们只要一直印钱,就还有人买单。别的国家买入大量的美国国债,从而保证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也就是说,美国人民之所以生活条件那么优越,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为他们买单。
  美国人民所吃的每一个汉堡,每一根竖条,都有着其他国家人民的血汗。
  事实上,就算现在整个东京的地产价格加在一起,能够购买半个美国。但是,日本普通人的生活,相比美国还是要差不少。
  当美国的生活变得拘谨些,他们就想要杀只鸡改善改善伙食。日本也只能束手待擒,甚至还要自带粉条,香菇,让山姆大叔能够吃的更开心。
  这是日本和韩国这类国家的悲哀。自身就算是发展的再好,国民再努力。当别人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奉上足够的钱财,喂饱他们。
  “嗯,就这家了。麻烦你通知一下律师,拟定一下合同。”林彦对着岸本约翰说道。
  他转过头,又对接待他们的小伙子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小伙子说道,“您好我叫做乔布斯。”
  “乔布斯?”林彦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微妙。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收集狂。重生了就想着像是收藏塑料小人,黏土小人一样。把这些未来的牛人,都受到自己的麾下。
  眼前这个乔布斯,也不是苹果的乔布斯。其实,现在的林彦,还真没有卖电脑的乔布斯有钱。
  苹果电脑的销售状况看起来比较客观。因为,林彦走了这么多家企业看下来,基本上都看到苹果的电脑。
  当然,计算机不止是个人电脑,还要有服务端。大型服务端基本上由深蓝巨人所垄断,而在中小型这种,则有一家不算是太强势的公司和深蓝巨人争夺。
  不过,深蓝巨人虽然技术力量强大,和政府的关系也非常好。但是,他们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却没有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算太大。
  据说,深蓝巨人为此,正在酝酿一个大项目。但是,它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搞什么。
  不过,如果有人要问林彦。林彦还真的会帮它们泄密一下。说他们正在策划个人电脑项目。
  这个个人电脑项目,基本上就是一个标准。拥有各种标准接口,相应的规范。然后,开放这个项目。让所有想要制作电脑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
  也就是说。车库企业,也有能力制作个人电脑了。有能力制作组装个人电脑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以往只有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公司,才能够设计一款电脑。而现在只要想做就能做。
  这样往后发展。造成的后果就是,市面上的品牌迅速增多,品类极大的丰富。可以针对所有类型的用户,提供相应需要的电脑。价钱也因为相互之间的竞争,科技的发展,销量的刺激。变得更加便宜廉价。普及程度越高,就会越便宜。直到,最后电脑可以进入千家万户。
  用一句话说,就是开创了一个新的个人电脑时代。
  而这也正是廉价键盘的黄金时代。
  “你的想法不错,你说说看,你想要我投资多少钱?想让我占多少股份?”林彦问道乔布斯。
  乔布斯挠了挠头,他也不知道该要多少投资。实际上,他创办公司只用了三百美元。而直到现在,三百美元已经花了七七八八,新式键盘却还遥遥无期。如果钱花完了,他的创业也就失败了。他也就需要回到家里,重新循规蹈矩的上学了。
  美国的风气比较鼓励人们创业,所以才会有很多的车库公司,各种莫名其妙的小企业。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相较于日本那种保守的社会氛围,美国更有活力一些。
  创业失败了还是个勇者,而不像日本创业失败了,几乎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林彦扭头,对着刚从门外回来,打完电话的岸本约翰说道,“约翰,你觉得日本和美国比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区别。日本能不能达到和美国一样的高度?”
  岸本约翰想了想,用日语说道,“应该不会吧。日本的国土面积那么小,有那么多人。关键,那边没有一点活力。太死气沉沉了,我担心或许有一天,全日本都会因为这样的沉闷的社会制度,而变得衰落。”
  林彦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个名字有点逗的家伙,思路还是蛮靠谱的呢。基本上和他自己的想法所符合。
  当然,林彦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他也知道,日本肯定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日本的行业很稳定,跳槽很少。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不会流失人才。不会发生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夜之间就被人挖走了。
  但是,弊端同样明显,没有了这种跳槽的交流。一群人接触的永远是身边的人,思路就会固化,从而就会变得没有那种创新力了。
  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两种思想的头脑风暴,只能够循规蹈矩的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甚至,就算是走错了,也不会发现。从而吃了大亏。
  日本厂商能被三丧坑,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