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战车与排弩
那五千人能突破后排造成骚乱,就已经达成了目的,贺云闕不可能一再拿人头去试探。
正面战场上的主帅云丛飞一看老大成功干扰后,毫不犹豫的将大部队投入战场。
这一下可就不是小打小闹的几千一万人马,而是整整五万人马全部铺平在正面战场。
不管对方的战术意图到底是什么,有城门做威胁复联这边就必须重视起来。
“醉虾!正面部队出击!”
大醉虾点头,那双原本玩世不恭的眼神瞬间变得热血而坚毅。
随着公会的不断升级,可以攻城或守城的器械也不断的被开发出来。
天刃的五万人马中至少有几十辆战车排头冲杀过来。战车车身采用坚硬的稳木打造,车轮延伸出去的狼牙棒则闪着瘆人的寒光。
“盾兵顶住!!!”
作为守城方,这种战车是不怎么合适的,他们可不敢冒着擅进的风险硬闯。于是专为守城打造的巨型塔盾就派上了用场。
一个塔盾兵或许顶不住战车的冲锋,五个以上的盾兵结成壁垒就足以应对了。复联这边显然有演练过对阵战车的方案。
在醉虾的指示下,一群群塔盾兵集结起来在战车的行进路线中迅速立起。
这些训练有素的玩家们迅速的找好位置,,将塔盾一个个连接起来。以血肉之躯死死的顶住盾牌。
“砰!咚!”
沉闷的撞击声不断传来,一辆辆耀武扬威的战车不可抑制的撞击在塔盾阵上面。高速奔驰的战马在以命硬抗的盾兵面前根本来不及转向。
运气好一点的可以稍稍转弯,以侧面车轮撞击。运气差的战马直接就撞在了盾兵上。
不论是车轮撞击还是战马直接撞击,这些盾兵的下场几乎都是命丧当场。运气好的被撞飞出去,运气差的直接被碾压在车轮之下。
战车之上的御马之人也没好到哪儿去,即便是侥幸活下来的也会被复联的人当场含恨斩杀。
这一幕被主播们远远的转播给无数观战之人。
他们在没有接触到四级公会的战争前,谁也没见过如此惨烈而震撼的一幕。这也是大荒世界第一次将战争最残酷血腥的一面,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胜负对这些外人来说反而不是很重要了,中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文化已经吸引了无数人,他们想的是更多的见识一下顶级公会大战的场面。
用一排排敢死塔盾兵就解决掉极其凶残的战车,这个成绩让复联主帅甘风凛不自觉的露出笑容。
“好!!!弟兄们非常勇猛,就这么打!让所有人看看天刃也不是那么可怕的!”
如果单从人头算的话,一百辆战车一共有五百人,一人御马,四人手持长枪作战。五百人拼掉了对面至少三千人。
但是战车造价和盾兵怎么能相提并论。这五百人就是拼掉对面一万人都不算好战绩。
战车的作用是分割战场,把对面阵型冲乱以后让自己队伍可以收割敌人。现在显然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
天刃的战车已经损坏殆尽,但是复联的阵型却没有太大的干扰撕扯。
这一点确实是天刃没想到的。
他们也做过塔盾兵对阵战车的演练,当然知道兵种克制的问题。所以贺云闕这边不惜派遣五千精锐部队先去搅乱战局。
结果是搅乱了又没完全乱。
复联显然是留了这一手。看来是被对方看出了战术意图。
虽然吃了个亏,但是已经冲在一起的双方人马此刻也没了再调整的空间。双方的战场绞肉机到这一刻才算是真正启动成功。
天刃这边因为战车的失利不得不逼出第二个杀器。
排弩!
排弩是一种担任超远程攻击的战场武器,只有翎羽阁门派弟子可以装备。
根据档次的不同,排弩所表现出的杀伤力也有所不同。但不论是最低级的排弩,还是四级排弩,差距也仅仅是在攻击力上。攻速则没有任何改变。
不仅仅是攻速,排弩也没有其他任何属性。只有简简单单的五十米攻击距离和攻击力属性。极其简单。
简单并不代表就没用。
事实上简单这个词往往跟粗暴相关联。粗暴在何处,当然是不讲道理的攻击距离了。
若是十个八个人使用排弩,则没有任何威胁性,但若是成千上万支排弩铺天盖地而来呢?
训练有素的弓手以三排为列,平铺在战场大后方。
最前面三排蹲下,从拉弦到调角度,再到命令传来击发。
射完了弩箭的弓手就地往后转,紧接着后三排向前一步重复起前面的动作。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整齐划一。
弩箭攻速不如弓箭,但是力量和飞行速度都更强。
还在激战的双方前排只感觉黑压压一片乌云盖顶。忍不住抬头一看,催命的弩箭已经到了眼前!
冲击力强悍的弩箭不仅仅是杀人如麻,箭矢在命中目标的一瞬间,其巨大的冲击力直射的人像麦子一样往后倒去。
化作白光的敌人死就死了,那些没有被射杀的人在一瞬间也失去了作战能力。
要不是排弩属于敌我不分的战场武器,天刃这边光是补刀就足以打的复联这边抬不起头了。
虽然不能补刀,但整个队形产生骚乱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复联这边来说,这些骚乱在其次,如何破解对面的排弩阵才是紧急任务。
排弩这种东西复联自然也有,但是作为守城方,排弩兵自然是优先放在城楼之上。
没有以攻对攻的资本,又不敢派兵强突,大部队只能暂时后退。
大醉虾的意图很明确,你排弩兵再厉害,我不招惹你就是了。反正箭雨之下你的前排部队也过不来。
贺云闕怎么会如他所愿,虽然排弩兵是率属于正面部队云丛飞,但是两个主帅间的协调早就已经商量好。
不仅仅是云丛飞与贺云闕,连左翼的寒樱也看准时机,一齐下达了出兵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