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雾霾难题

  “你就是小楚?听国务院那边的同志说,你在研究治理雾霾的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徐春礼站在办公桌后,看着这个敲门走进来的年轻人,目光灼灼。
  他今年五十六岁了,二十八岁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环境科学与地质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后便进入中科院,拥有世界十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头衔,华夏国家环境科学协会理事长,燕京水木大学自然科学与环境系高级教授。如果不是看资料,很难相信这个穿着朴素,满头白发,浑身上下散发着知识分子气质的人,拥有这么多辉煌的头衔。
  徐春礼现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部长,在中科院这种专家云集的地方,也是分量相当重的。对于这样级别的科技人才来说,直接同国家的最高层对话,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徐春礼对于这次国家给他派来的这个年轻人,却是有些不理解。雾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多少国家研究了好多年了,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理办法,难道这个年轻人凭一已之力,就能解决这种事情?
  徐春礼是个纯粹的科学家,对于本职研究之外的事≯情,向来不是很了解。不过他拥有很多科研人员的良好素质,那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与探究的态度,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一棒子打死。尽管这个叫做楚扬的年轻人,看上去和“科学家”三个字一点也不沾边,但徐部长还是对他表示出了足够的重视。
  毕竟,国家不会随便推荐一个人给他,这里不是养闲人的地方。没有几分真本事,就算是后台来头再大。在这里也呆不住的。
  楚扬从进门的时候,也在打量着这位五十多岁的老科学家。从他的身上,楚扬感觉到了一种纯粹的力量。这个人,应该是个很单纯的人,楚扬能够判断出,眼前这位。应该就是属于那种埋头搞研究的真正的科学家。
  对于这样的人,楚扬是很尊重的。不管是干哪一行,只有真正醉心于其中,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科学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真正沉下去的态度,是不可能搞好科研的。
  他冲着徐春礼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徐部长你好,我是楚扬。”
  徐春礼又打量了楚扬一眼,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坐吧。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徐春礼开门见山,上来就说具体问题,显然是对于人情事故那一套都不是怎么通的。不过楚扬也并不介意这一点。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答应了国家的,之所以要和中科院合作,也不过是想让整件事情完成的更加顺利一些。毕竟有些东西,靠楚扬亲自去做,需要协调的部门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这些事情他也可以搞定。但毕竟很麻烦。
  有了中科院这块金字招牌顶在前面,事情就好办多了。楚扬只需要动动嘴,剩下的事情让他们去实施就好了。
  当然,国家这么安排,也是有一些小心思在里面的,不过就是想着靠中科院这些技术人员,从自己那里“偷学”去一点本事。对于这件事情。楚扬并不介意,净灵阵不过是聚灵阵的低级运用,但即便如此,里面所涉及到的修真界的阵法知识,也是和这个世界的科技格格不入的。这些从小就受到最正统科学教育的人。想要搞清楚这些阵法的原理,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就算真的被他们搞清楚了,也不是一件坏事。楚扬巴不得这些人里,出现几个悟性高的呢。到那个时候,相信这些人自己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了。中科院或许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比起修真来,相信诱惑力就不是那么大了。
  楚扬点点头,在徐部长的示意下,坐到了房间里的小茶几一侧,徐部长则在另一则坐了下来。
  看着这个年轻人,徐春礼也很好奇,想看看在治理雾霾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他有什么好的办法。
  作为学环境出身的,徐春礼太明白目前的雾霾问题症结在哪里了。归根到底,还是华夏以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导致了环境恶化。但是,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还真的很难说是谁对谁错。
  发展经济错了吗?显然不是。不发展经济,国力怎么能强盛?国力不强盛,怎么能够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是,发展经济要有一个过程,刚刚建国的时候,华夏国内的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西方那个时候的确有先进技术,问题是人家肯给你吗?
  一切都要靠着自己摸索,技术不足,就靠人海战术,靠粗放式低效率的野蛮发展,这一切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现在,这个阶段显然已经已经度过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夏的经济规模已经名列世界前列,甚至可以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抗衡了。然而,过快的发展,也让华夏吃到了环境的恶果。
  单以燕京省而言,这个一省之内有着首都、海津两个重要大都市的省份,按常理说不应该有那么多的重工业。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燕北省集中了华夏几乎半数以上的钢铁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大户。说到雾霾,这些企业是最大的元凶。曾经网上有一句调侃的笑话讲:放眼全球的钢铁产量,华夏第一,燕北第二,唐港第三!而唐港市离燕京有多远,不过一百多公里而已。这么近的距离,却拥有那么多重度污染的钢铁企业,雾霾能不严重吗?
  但是,能够就此就怪燕北省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吗?能够因为这个原因,就关停掉那些高污染的钢铁企业吗?显然也不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燕北省的钢铁企业,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华夏的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今时今日。时代的发展已经让他显得有些不太合时宜,但这些功绩却不容抹杀。
  再说现状。这些大型的钢铁企业,任何一个都是拥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工人的大型国企,真要将其关停、取消,这里面要面临多少问题?很多人在网上一提到雾霾,就嚷嚷着要关掉多少多少工厂。淘汰多少落后产能,话说得轻巧,不去具体做一下,又怎么知道这里面的艰难?
  华夏政府现在提出,五年之内要减掉燕北省百分之六十的钢铁产能,对于任何一个业内人士而言,这个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的是壮士断腕一样决心!
  而现实的问题却是,雾霾越来越严重。人们每天都深受其害,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五年,对于这个庞大的计划而言,真心不算长了,但对于燕北省特别是首都的空气现状来说,却依然显得太过漫长!
  至于在这之外的其他办法,那些所谓的环保专家、教授也想了不少,但都是微乎其微。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不从根本上解决掉污染物的排放源头,其他的任何手段效果都不大!
  而世界上任何国家。在经历工业发展的大时代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以前的英国伦敦,就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而现在的燕北省,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恐怕很有可能会重蹈伦敦烟雾事件的覆辙!
  也正是因为如此,包括徐春礼在内的这些中科院负责环境的老专家们,才感到压力山大。去年的时候,首长可是顶着燕京的大雾出现在街头的啊。当时的报纸和网络,都用了“同呼吸,共命运”这样的标题,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国领导能够做到如此,无疑是鼓舞人心的,但对于他们这些搞环境治理的专家而言,看到这一幕无疑是感到脸上无光!
  这几天,徐春礼正在联合院里的一众老院士们,开始新一轮的治理雾霾方案的集体讨论。只是他心里也清楚,如果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想要解决雾霾问题,恐怕依然遥遥无期!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已经有一套成型的办法了,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实行的难度也并不是很大。但在华夏,很多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解决了就可以的。
  比如在英国,之所以治理雾霾方面取得了这么明显的效果,和他们大力使用清洁能源是分不开的。就拿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机动车排放的过滤系统“三元催化器”来说,在华夏一些大型运输车辆上都没有安装,小型汽车上虽然有出厂时的强制安装,但后期的保养也大多存在很多问题。就更不用说油品质量问题了,有些事情,已经是华夏老百姓都知道的“秘密”了。
  解决这些问题,在技术上很好实现,但在其他层面上,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这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而套用总理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再比如那些高污染排放的企业,难道就没有办法降低排放量吗?有,当然有。只不过,使用这些污染处理系统,成本很高,会让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显然。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再加上如果不能实行一个标准,有的企业使用了而有的企业没使用,结果造成遵守制度的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反而无法与那些不守规矩的企业竞争的局面,“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治理雾霾实在是太复杂的一件事了,远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正因为如此,徐部长才很好奇,这个看上去最多不过二十多岁,长得又很帅气的大男孩儿,究竟是研究出了多了不得的成果,以至于让国家都如此重视?
  楚扬这段时间在网上大出风头,不过徐春礼却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对于他来说。上网的唯一目的就是查一些技术资料,除此之外,他几乎是不上网的,也不看那些娱乐新闻。所以,楚扬现在几乎成了全球的风云人物,但他却对楚扬之前的那些“风光”一无所知。
  楚扬坐下之后,面对徐部长的问题,也没有过多的绕弯子。而是直接说道:“我发明了一套系统,纯电力运行。可以有效净化空气中的微尘,同时隔绝外部污染物的侵入。我准备以燕京为中心,建立一套这样的系统,应该可以有效改善现在的雾霾天气。”
  听了楚扬的话,徐春礼脸现好奇之色。听这个年轻人话里的意思,居然是从技术层面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这可就有点意思了。他们之前的思路,都是直接从根源着手,想着减少污染源,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不是没想到,而是想到也没有用。对于已经形成的污染而言。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污染物飘在空气中,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赶走?除非借助风力,但问题是,人能够控制风吗?风有可能把污染物吹走,还有可能吹过来呢。
  徐春礼有些好奇地看着楚扬问道:“能解释一下你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吗?”
  楚扬听到这个问题,皱了皱眉头。
  看到楚扬这样的表情,徐春礼误以为这是人家的机密,连忙说道:“当然,如果涉及到商业机密,你不愿意说就算了。”
  他也清楚,毕竟对于这样一套系统而言,如果真的如他所说,拥有那样的作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必然是相当惊人的,这样的一套系统,人家又怎么可以把运行原理告诉你?
  楚扬听到徐部长的话,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徐部长,我不是那个意思。其实这套系统,关于技术方面,我也没有想过保留什么,毕竟环境问题也是关系到华夏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是没想过靠着这套系统赚什么钱的。只不过,这里面的原理解释起来有些复杂,有些东西所运用的,不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原理,所以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听到楚扬的解释,徐部长恍然大悟,连连摆手说道:“没关系,没关系,既然你是国务院推荐过来的,相信上面对你的技术也是已经认可的。说吧,需要我们中科院做什么,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徐部长在这方面,是很有大局意识的。虽然他也是很好奇这个年轻人口中所说的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但他知道现在并不是关注这个的时候。如果这套系统真的可行,那推行的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
  最近这几日,燕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已经有多次pm25爆表了。在这样的天气里,连出行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公众对于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敏感的地步了,甚至有人已经提出,燕京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呼吁政府考虑迁都。
  可是,迁都哪里是那么简单的?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恐怕比治理雾霾更大!
  听到徐部长的话,楚扬点了点头,直截了当地说道:“这套系统需要的材料并不复杂,但有可能有些昂贵。首先,我需要最少100吨以上的玉石,最少要是汉白玉以上级别的,当然,如果是天山玉或是和田玉就更好了。”
  楚扬后面那句话,是试探着提出来的,毕竟,汉白玉还好说,虽然也是名贵的建筑材料,但毕竟它不属于真正的玉石,只是具备了玉石的一些属性罢了。不过对于楚扬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只要这种材质能够承受得了阵法能量的冲击和运转就可以了。
  其实,之所以很多阵法都要求选用玉石做为基础原料,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这些天然形成的玉石,内部蕴含着少量的天地灵气,可以通过阵法的激发,形成一个自动运行的循环。当然,玉石的品质越好,所含的灵气就越多,自然布置成阵法的效果就越好。
  听到楚扬的话,徐部长皱起了眉头道:“玉石?至少100吨?”
  他有些奇怪,想不通玉石和治理雾霾有什么关系。不过既然是楚扬提出来的,想必也有他的道理。100吨玉石虽然不是小数目,但如果以中科院的名义向上面打报告,还是可以申请下来的。
  “这个可以,还需要什么?”徐部长继续问道。
  “需要一个最低10万千瓦级的电站,专门供给这套系统电能,维持运转!”楚扬直接说道。
  “10万千瓦?专供?”听到这个要求,徐部长倒是没多大意外,毕竟,如果是能够治理一个城市雾霾的系统,耗电这么大也不奇怪。
  “这个也没问题。”徐部长想了想回答道。
  “好,两样都准备好之后,我随时可以开始!”楚扬朗声说道!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