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六)

  军户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军户家里多余的成年男丁,就叫余丁。
  大明采取世袭制,在没有被三杨搅和,拿走粮仓之前,当兵的还是人上人。
  那时候,当兵不但光荣,还是吃皇粮的啊!
  况且,边境线上的这一圈,除了福建等几处,粮食权已经被拿走之外。
  大部分地方,粮仓还在卫所手中掌管。
  因为是世袭制,这些军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低等的“小勋贵”。
  只要一直对外发动战争,军户就是实际得利的一方。
  说个难听的分配现实:
  土地归了国家,金银珠宝归了皇帝、勋贵。
  军官们一人分几头牛,当兵的一人分几只羊……
  再不济,还能落个羊腿啃啃啊!
  只要不嫌丑,捉住的女人,带回来就是老婆。
  这是不是实情?
  朱祁镇一直都在对外发动战争,这些军户能少了好处?
  人家自然是会支持他的。
  ——毕竟有利益么!
  在四十年前的靖难之役中,勋贵做了什么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吧?
  只剩下贴身护卫的朱棣——被勋贵抬到南京,坐在了龙椅上。
  朱祁镇出事,顶层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文臣又用粮食大权,控制住了边将。
  军方无法直接帮助朱祁镇……
  但是,人家安排几个“余丁”逃亡——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八万人不可能是正规军。
  因为大明是不缺马匹的。
  八万缺少战马,只能当步兵的人—— 这八万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余丁。
  文臣能够拉拢武将,逼他们放弃朱祁镇——前提就是拿到粮食大权,掌握了武将的命脉。
  勋贵又被屠戮一空。
  在没有勋贵带头的情况下,那些军头们,就只能安排余丁,来帮助朱祁镇。
  或者说——是站队!
  当勋贵被清洗一空,边将又被文臣控制住之后,武将们只能派遣余丁帮助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失势,谁又能保证——人家不会东山再起呢?
  大明永乐帝,就是前例啊!
  朱棣都被逼得装疯卖傻了,最后还不是绝地翻盘?
  也许有人要问——军官派遣余丁到来,就不怕文臣知道了吗?
  因为在这之前,文官根本就管不了武将,武将自然不怕得罪了文人。
  更何况文臣管不了余丁啊!
  余丁——国家不发粮饷,自己耕作军户田,还要上缴收获的一半,给国家。
  文臣用什么条框来约束他们?
  造反?
  谋逆?
  我尼玛,按照大明律——就算坐实了谋反又怎样?
  ——领头的杀了,胁从者充军!
  在余丁看来:
  “就算你文臣真抓了我们,判了老子的罪,老子也还是军户啊!
  咋,你还能给老子迪奥咬了?”
  再说了军户——户籍在五军都督府,可不在户部!
  文臣有什么权利去管军籍的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失败……
  无非是从北边边关军户所,调到南方边关充军罢了!
  转来转去,还是老本行——人家怕个卵?
  ……
  这就是八万步兵聚集在朱祁镇身边的真相。
  这就是明史记载,也先有八万步兵的唯一真相!
  ……
  喜宁去了京师一趟,立刻给也先献上送朱祁镇去南京的主意。
  此去南京,千里迢迢,沿途又都在大明腹地。
  到时候,四周都是敌人……
  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也先不可能带着八万累赘赶路。
  朱棣能够打回南京,是因为整个勋贵阶层,都在支持朱棣。
  而也先可没有这个地位,他只有硬生生杀过去。
  > 但是,他的兵又少。
  这八万人,他必须利用起来!
  因此,这时候也先就要先筹备战马!
  喜宁就给也先献计——去西边养马场抢马!
  前面讲朱元璋处理帖木尔的时候,不是说过——老朱给了好几次擦屁股纸后,终于满意了。
  于是,准许帖木尔在西北交易马匹。
  明朝外藩朝贡是这样的——
  “各国带着东西进京。
  皇帝挑挑拣拣,好东西自己拿了。
  国家需要的,或者是不值钱的东西,就指定一处地方,让藩国使团拿过去交易。”
  外藩进贡的打头,就是战马。
  因此,明初设置了四个养马场,分别是: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
  整个大明,都是不缺战马的。
  这就是史书上说——喜宁献计——去宁夏洗劫养马场的原因。
  ……
  我说也先是朱祁镇的人,就因为这一次的后续。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身边的亲信,几乎全部死完。
  太监就剩喜宁。
  扈从以锦衣卫校卫袁彬为首。
  哈铭因为是蒙古归化人,一直都担任奉使外藩通事,也在身边。
  (这两人是朱祁镇的绝对心腹,后来先后担任天顺朝、成化朝的锦衣卫指挥使。)
  也先商议进军方略,朱祁镇身边的这两人,都在场。
  也先就问袁彬的意见。
  废话!
  能去南京吗?
  哪怕朱祁镇全须全尾到了南京,也不过是皇城之中一囚徒!
  最好的结果,就是生育机器+盖章狂魔……
  袁彬就随便找了个理由,说:“不能去,天太冷了。”
  也先问哈铭,哈铭也是同样的态度。
  明史说朱祁镇被也先俘虏——请问怎么解释连锦衣卫百户都不是的袁彬,一句话,也先就不能去抢马了?
  不就是因为袁彬背后就是朱祁镇嘛!
  人家是天子近臣,也先不敢当场反驳啊!
  也先很生气,就准备要杀两人,但是,找不到杀两人的办法。
  因为这两人是朱祁镇的亲信!
  ——他不敢直接杀了。
  朱祁镇都这么落魄了,也先都还要遵守君臣大义——请问他怎么敢“俘虏”朱祁镇?
  也先气个半死,纵然这两人当时官职低微,也先都不敢杀。
  也先的态度有意思吧?
  ……
  明史啊,参考一下就得了,用眼睛去看,用脑袋去想……
  这背后,水深得很!
  ……
  喜宁就私下献计,让也先请两人喝酒,半夜的时候再杀。
  就算是这样,也先还不敢一起杀了。
  他准备先杀袁彬,于是将袁彬喊去,喝酒喝到了大半夜。
  也先要杀朱祁镇的人,自然身边都是亲信,他不可能让消息泄露么!
  结果,人刚拖出去……
  ——朱祁镇当场就赶去了。
  现在有人说——是朱祁镇苦苦哀求,置皇帝尊严而不顾,哭求也先,也先这才放过袁彬……
  这看看就行了。
  如果要靠朱祁镇苦苦哀求,才能保住袁彬的性命……
  也先根本就不用这么费事!
  一刀将两人砍了,朱祁镇又能怎么办呢?
  《明史》说的很清楚——“帝闻,如失左右手,急趋救,乃免。”
  也先周密计划,拖到下半夜,才要多杀袁彬。
  谁知道,就这样,还是有人将消息告诉了朱祁镇。
  朱祁镇急忙赶到!
  也先只好收手。
  那么——是谁将这个消息告诉的朱祁镇?
  自然不可能是喜宁。
  那就只有也先的亲信,并且是参与了这件事的绝对亲信——前去给朱祁镇告密了。
  想想看——也先身边的亲信,都跑去给朱祁镇告密。
  这就说明纵然明英宗身在也先大营,朱祁镇依旧有着很高的地位的!
  这种地位之高,甚至让也先的亲信,都不惜叛变!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只要说一句——自己要砍了也先……
  也先的手下,立马就会将刀子捅进他肚子里。
  草原上可没有这么多规矩。
  自从朱元璋、朱棣父子持续数十年的北伐之后,蒙古各部,就俯首称臣了。
  也先能够起家,靠的就是朱祁镇的扶持。
  朱祁镇在也先大营里有多自由——
  这几件事一发生,朱祁镇知道喜宁已经叛变了。
  于是,他决定弄死喜宁。
  朱祁镇提前一步,安排一个手下去宣府报信,让宣府守将弄死喜宁。
  然后让喜宁和他手上一个叫高磐的锦衣卫,一起去宣府城内送信。
  明朝那些事,将这个功劳归功于谦,说是于谦下令千刀万剐……
  这是完全没有逻辑的。
  实际上亲手杀死喜宁的是杨洪之子杨俊。
  杨洪、杨俊父子,虽然已经投向夺权的这一边,但是,在国家利益上,他们和朱祁镇还是一致的。
  这就是杨俊会配合朱祁镇的原因。
  家、利益集团、国,这是有区别的。
  夺权的这一派,要的是航海利益,而不是让大明亡国。
  这时期的文人集团,对朱家皇帝,还没有那么“失望”。
  直到一代又一代的朱家人,始终硬骨头,绝不屈服之后,他们才想着换一个朝廷……
  喜宁根本不可能是送回京师后,才被于谦刮了的。
  试想:
  土木堡之变的第一瞬间,于谦就杀了一个人头滚滚。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王振九族,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全家被诛杀,广宁伯刘安被下狱(文臣本来要杀,朱祁钰保住的)……
  这些人——谁不比喜宁高级?谁不比喜宁权力大?
  于谦手软了吗?
  还不是直接就给砍了!
  还——九族上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处死的呢!
  于谦会不敢杀喜宁?
  是喜宁长得太丑,于谦砍不下去?
  他若是要杀喜宁——喜宁去北京谈判的时候,就给砍了,根本就不会让他再回到也先身边。
  ……
  你看——也先自己的大营——朱祁镇的人,能够带着已经投靠了也先的喜宁,来去自如。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朱祁镇被俘后的地位了吧?
  朱祁镇要杀喜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献计也先,准备将朱祁镇送到南方当皇帝!
  这个南方……
  就很有意思了!
  ——还都南京呗!
  这是自从朱棣北迁,文臣集团一直最想做到的事情!
  朱家皇帝只要到了南方,大明就不姓朱了!
  就像建文朝、弘光朝、隆武朝那样——
  他姓“江南士绅集团”。
  永历依靠大西军夺权,这才摆脱了这个魔咒。
  但是,很快,永历就被献出去勒死了……
  朱祁镇只要去了南方,文臣集团就会立马给他塞几个女人,让他赶紧生孩子。
  然后弄死他!
  或者是他前脚到南京,后脚就被弄死,再让只有一岁多的朱见深,去南京继位。
  朱祁镇怎么可能去南方?
  再说了,朱祁镇的太爷爷朱棣、爷爷朱高炽、老爹朱瞻基,都在北边躺着哩。
  朱棣一发狠,将自己埋在边境——天子守国门啊!
  r> 祖坟在这里,朱祁镇能跑吗?
  于是,他设了个计,派亲信高磐,带着喜宁进入宣府。
  就在明军将领的地盘上,将喜宁捉拿,然后给弄死了。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
  ——在当时的将领看来,土木堡之变实际上就是又一次的“靖难之役”。
  双方之间,还有默契的配合。
  明初勋贵掌军,军方的态度,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这就是喜宁的死因。
  那么我为什么说——女真是第三个嫌疑人呢?
  现代刑侦,有个第一定律:谁得利,谁嫌疑。
  不分中外,在破案时,首先需要查找的就是得利方的嫌疑。
  将这个定律拿到古代,一样适合。
  朱祁钰上位,女真就是得利方之一。
  朱祁钰朝堂,对女真是很好的——要什么给什么。
  好到了——原本一穷二白的女真,不但拿到了互市的好处。
  更是在成化皇帝刚刚继位,就开始攻打朝鲜、南下抢劫大明。
  黄道周的《建夷考》,说的很清楚:
  “景泰朝中期,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 ”
  “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
  民国《清朝全史》:“女直侵寇,依然不止。”
  《清史稿·列传九》也有:——董山放出话来:“扬言归且复叛!”
  这才有了朱见深“犁庭扫穴”的军事行动。
  谁给他们的胆子?
  谁放任他们南下抢劫?
  ——为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好处?
  唐朝中后期,王朝衰弱,无力对付叛军,这才以准许抢掠京师为代价,请藩兵助剿。
  于谦执政的景泰朝,凭什么给出这等赏赐?
  ——不就是因为在“京师夺权之战”中,女真出力了么!
  这就是第三个外部嫌疑人——女真。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不是喜宁个人参与,而是整个女真呢?
  朱祁镇复辟后,天顺年号用了八年。
  实际上他第二次在位,只有短短七年时间。
  天顺八年刚过年,朱祁镇就又被弄死了。
  弄死他的原因,是因为天顺七年,朱祁镇要对辽东再次动兵了。
  在天顺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明英宗派锦衣卫都指挥金事马鉴等,前往奴儿干、吉列迷、黑龙江等“女直”地方“买卖”。
  这个买卖是假。
  说白了——就是准备趁机把被景泰朝,内迁至铁岭的奴儿干治所,迁回庙街。
  这其中的另一个隐藏缘由,必然是准备夺回“奴儿干造船基地”——准备再开下西洋了。
  马鉴等人来到开原, 按照规矩,需要等候“夷人接护”。
  然而,夷人“过期不来”。
  后来,呕罕河卫头领你哈答,率众到边,“诈言迎接”。
  等到天色擦黑,竟然直接带人在使团烧杀抢掠。
  天顺七年。
  朱祁镇命令守开原左参将曹广勦,同一直留在奴儿干的马鉴,一起领兵追击。
  攻破清河寨,斩首四十馀,诸部皆遁去。
  这件事具体发生在几月,明史没有给出准确时间。
  但是,以东北那气候,必然是夏秋时节。
  夏秋——第二年正月,也就半年时间。
  就过了半年——等到天顺八年的正月,朱祁镇就被弄死了!
  朱祁镇前脚刚死,朱见深一上位——
  立刻清理皇宫,更换锦衣卫指挥使,换上了朱祁镇的铁杆袁彬。
  朱祁镇虽然死了,却给他儿子打下了一个好底盘。
  朱祁镇二次复辟,没人会去说他干了什么事——被于谦等人祸祸的大明,几乎被全部扳了回来。
  朱见深一上位,就等于站在了朱祁镇的肩膀上!
  成化元年,平广西、四川叛乱。
  成化二年,废除于谦的团营。(革除于谦制定的文臣掌军)
  荆襄叛乱立马就平定了。
  成化三年,征讨蒙古。
  同年,腾出手来的朱见深,立刻开始对女真用兵。
  ……
  将这俩父子的用兵方略连起来看——这特么就是在清除于谦等人留下的烂摊子啊!
  ……
  朱祁镇再次复辟,短短七年,就在他即将再次雄起的时候,离奇暴毙了!
  明史说是纵欲过度……
  兄弟们,你们相信吗?
  更有意思的是——朱祁镇前脚下令征伐辽东。
  后脚……南北两京、四川、湖广、荆襄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叛乱。
  然后,自己就噶了……
  ……
  朱祁镇复辟的岁月,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七年时间。
  就这短短七年时间,朱祁镇扫平了福建、浙江、贵州、湖广等地的叛乱,恢复当地治理。
  等他梳平了国内,就是天顺六年了。
  正特么要对辽东出手呢,刚打了一次,就“纵欲而亡”了……
  死的时候才37岁……
  兄弟们,你们相信这个——纵欲而亡吗?
  将整个明朝加起来看:
  除了朱元璋、朱棣外,明朝所有皇帝全算上,只要正常上朝的——
  谁活过了40岁?
  弘治帝朱佑樘,对他们那么好,就活了个35.
  隆庆帝朱载垕,一样对他们那么好,一样活了个35.
  泰昌帝朱常洛——38岁.
  天启帝朱由校——22岁.
  反倒是后期不上朝——大玩“视朝即退”的朱见深,活了个40岁。
  嘉靖帝朱厚熜 ,躲在皇宫不露面……
  哦,不!
  嘉靖跑到皇宫之外,新建的西苑,住在自己的窝内,活到了50 。
  万历帝朱翊钧,索性连朝都不上,活到了57.
  ……
  发现规律没——离文臣近了,就没超过40 岁的。
  反倒是,跟文臣隔绝的越厉害,岁数越高!
  你们告诉我——明朝哪个皇帝是正常死亡的?
  朱元璋到死,都还在念叨:“燕王来否?”
  然而,还是被立刻装进了棺材里。
  自古以来,皇帝的葬礼都是有规定天数的。
  反倒是朱元璋这个开国之君,草草被埋葬。
  甚至连停椁的具体时间,都不敢记载!
  后人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断——绝对不超过七天!
  他们说什么这是祖制,天气热,怕臭,怕劳民伤财……
  扯几把蛋!
  朱元璋农历五月初十死的,端午节后五天而已,天气很热吗?
  真当古代防腐技术差啊?
  实在不行,皇宫冰窖里的冰堆起来,也能防腐吧?
  我在南京武家嘴那边呆了一年——这时候,早上起早点,都还要穿薄外套呢!
  这还是建立在现在钢筋水泥建筑,温室效应更加明显的情况下。
  明朝那时候,能有现在热?
  马皇后八月死的,不比这热?
  马皇后都停椁一个多月,朱元璋竟然不到七天就下葬了!
  还特么当天就装棺材里……
  就算寻常老百姓,也要将尸体放两天,等下葬前才会钉棺材啊!
  还特么说老朱特意留下遗诏——不让儿子奔丧……
  我尼玛,老爷子死了,不让儿子奔丧?
  你们谁见过——老爷子死了,不让儿子奔丧的?
  ……
  对啊!
  如果皇帝死了,让藩王奔丧——明朝皇帝的岁数会这么短吗?
  定下祖制,这不是好操作多了!
  ……
  燕王来否?
  朱棣能来个屁!
  人家都到了淮安,快到南京了——被朱允炆假传圣旨,给赶了回去!
  但凡看过明史,就会发现明朝皇帝死之前,必然出现三个字——“上不豫”。
  你看,都已经“上不豫”了,那暴毙是不是就很合理了?
  ……
  再来看看朱祁镇出征这条线:
  七月十四日,朱祁镇下诏出征。
  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在只有两天准备的情况下,立即出城。
  在京营只剩下七万兵马的情况下,他能带走多少人?
  我说五万,就已经是顶天了的!
  有意思的五十万大军……
  并且,朱祁镇直接带上朝中几乎所有的顶级文臣,一同前往!
  ——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文渊阁大学士张益、刑部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邓棨、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吏科给事中包良佐、给事中姚铣、监察御史魏贞、四川道御史申祐、兵部车驾司郎中齐汪、监察御史童存德……
  (我懒得查了,谁想反驳,自己去搜籍贯吧)
  有意思的出征朝臣成员……
  有意思的籍贯……
  朱祁镇带上这些大佬,带上这些与造反地方有关的大臣——是干啥的?
  ——肉票!
  前面说了明英宗三征蒙古,兄弟们应该已经有了认知——边关是朱祁镇的地盘。
  因此,兵部上报给他的这些消息,朱祁镇是绝对不信的。
  他知道这是有阴谋了,于是,特意给自己加了一道保险。
  ——直接带走了朝中顶尖大臣!
  并且是特意挑选,特意按照籍贯选人!
  也许他当时是这么想的:
  ——老子带走了你们,就不信你们还敢发动叛变了?
  带上的朝臣,就是他的肉票!
  朱祁镇为啥敢朝大同去?
  早在六月的时候,他就派了45000人,前往宣大了。(宣大即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地)
  再加上第二次北伐,他授意石亨在丰州滩设立军户所!
  而丰州滩就是敕勒川,就是今日的呼和浩特平原,也叫土默川。
  正在大同北方。
  蒙古人会飞?
  能够在丰州滩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进入大明二道防线?
  所以,实际上兵部的这道消息一上来,朱祁镇就知道是假的!
  他也明白,朝臣这么做,就是要对他动手了!
  他自认为,只要在宣大,他甚至要比京师更加安全!
  朱祁镇去大同,就是去找他的班底的!
  而且,他以为——只要这些大臣在手,他们应该不敢动手!
  只可惜,朱祁镇低估了文人集团的无耻。
  朱祁镇抓走的这些大臣,被他们背后的集团,给抛弃了!
  ——或者说,这些人,成了陪葬品……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