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
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是它向世人宣告一天开始的时候,阳光投射在洁白的日晷上留下一道细长的阴影,三才瞄了一眼便快步走向御书房,官家这几日是破天荒的留宿在这里而没去后宫过夜。
暗叹一声,都怪王齐雄那混帐东西闯下祸端,居然让皇后娘娘为他收拾残局,这下好了,帝后之间已经有间隙,也不知何时才能弥补的上。
官家已经三五天没有留宿后宫,这御书房虽也有龙床,可岂能比得上后宫的床来得舒服?
三才微微心疼官家,但当他来到殿前却目瞪口呆,皇后娘娘的凤驾已至,居然比他这个都都知来的还早,三才转念一想便明白其中缘由,看来皇后娘娘还是顶不住,前来向赔罪了。
赵祯已经起床,昨夜在御书房中修改禁军换装与补给制度,忙到了午夜才睡下,秋天就是这样让人睡的晚起得晚,微凉的晨风和温暖的被窝仿佛能困住人一般,赵祯狠了狠心猛然揭开被子,冷的一个哆嗦后便睡意全无。
起床后却没瞧见每日准时出现在宫帐后面的宫女和三才,赵祯正纳闷的时候便瞧见一身素服的王语嫣端着洗漱之物款款走来。
赵祯起身道:“怎么让你做这些事情了,三才可是难得偷懒的。”
王语嫣笑道:“官家几日不回福宁宫,臣妾可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看来她是放下了,赵祯微微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王齐雄之事暴露出了你的缺点,关心则乱!如果你当初把事情告知与朕便不会有今天之事,纸永远也包不住火。”
王语嫣委屈的说道:“臣妾知错了,可臣妾担心官家会严惩兄长……”
赵祯笑着搂住她说道:“你错了,无论你怎么做,朕都会惩治他,外戚不法更应严惩,否则我大宋律法岂不是形同虚设?你要站在皇后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作为妹妹。朕给外戚的只有钱财上的保护和安稳的生活,他们是得到大宋供养的贵族,就更应遵大宋的法律。”
王语嫣微微点头:“臣妾不该为外戚而去枢密院说项……”
赵祯点了点头:“嗯,不光如此,你甚至不应该为任何人说项,你是一国之母,天下人的眼睛都盯在你的身上,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家和朕,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流言蜚语。但你记住这次教训便好无需太过牵挂过往,毕竟圣人也会犯错。”
宫帐后的三才长吁一口气,这么多天来官家终于打算原谅皇后了,要是再这么下去,过不了几日禁中又会恢复往日的模样。
其实在三才看来如今的禁中可比任何一个皇帝在位时都要好的太多,宫人人数的减少,妃子的控制,这些反而让禁中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没有那些肮脏的事情发生。
陛下的女人只有三位,即便是算上那生女真的女子也不过四个而已。已经有了子嗣的陛下并不打算再选秀女,内外皆赞其恬淡寡欲。
这对帝王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事情。
后宫整肃的结果便是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官家和皇后的名声都得到了保障,自从王齐雄的事情出来,虽然曹玮卖了皇后一个面子,可内外朝臣也基本上知道了。
这种事情想要瞒着外人基本不可能。
只要官家能放下心结和皇后重归于好,那便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皇后在民间的声誉好的很,兴办义学,收养孤儿,立下的长生牌位可不输于官家。
眼瞅着两人携手走出,三才赶紧上前道:“官家,大庆殿的朝会还要一会才开始,您要不和娘娘先用早膳吧?”
王语嫣期待的眼神让赵祯有些不好意思拒绝,点头道:“也好,吃些东西垫垫肚子,今日朝会上还有诸多事物要议论。把采薇与薇拉都叫来一起吧。”
赵祯觉得好久没与家人们在一起了,时间上不允许也是难免的事情,身为一国之君如果真的要国事操劳,没有一个何事的宰执系统真的不行。
王曾的岁数太老了,已经不能胜任这份宰相的工作,赵祯打算今天在朝会上允许他的辞相,并让政事堂推荐一位新的宰辅之臣。
薇拉聪明的把儿女们都带来了,四五岁正是孩子最好玩的年纪,饭桌上的气氛自然很融洽,赵祯心满意足的走了,王语嫣则是对两女道:“多谢两位前来助阵,官家倒是不生气了,本宫欠你们两人一个大人情。”
薇拉笑眯眯的摆手道:“这到不用,本事举手之劳分内之举。”
杨采薇却变得稍显孤寂:“娘娘好歹还有家人可以与之相伴,可我只有孤身一人……”
薇拉摇头道:“姐姐这话就错了,我们不就是你的家人吗?还有官家嘞!”
杨采薇勉强的笑了笑便不再说话。
巍峨的大庆殿中,年老的王曾出班请辞,这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他王曾的年岁已经很大了,而且已经到了请辞的年龄,这么多年来他为自己攒下的好名声够他的家族在大宋立足。
正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但这还要看看官家同不同意他的请辞,但让朝臣意外的是赵祯这次爽快的答应,并且给予了相当隆重的赏赐,一堆荣耀无两的虚衔不说,还获赠侍中之号。
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即便是王曾辞相,也相当于获得名誉宰相之职,毕竟侍中一词从汉至唐皆是宰相之名。
赵祯接二连三的下诏,一系列的大事在大庆殿中回荡,如同巨浪一般击打着朝臣们的精神:“两府官员于散朝后前往政事堂商议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的人选,选人待定后入紫宸殿对奏。”
没想到官家这么快就开始下一任宰相的筛选了,之前可是要空置许久才商议的,给前任宰相留下一点尊重,众人恍然,难怪要给王曾这么体面的辞相。
赵祯见许多朝臣惊讶的模样便开口道:“平章事乃一国宰辅,关系大宋之厉害,决断政事处理案牍皆朝廷要职,岂能空置许久,自今日起,平章事人选务必与往者请辞之前拟定,不可拖延。”
王曾心思通达,第一个出班附和:“陛下之举实乃利国惠民!”
见王曾都是如此,剩下的官员自然不会反对,这反而让一些后学有了更早的机会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