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条老路

  于阗献土之后,于阗王尉迟临风被赵祯封为世袭罔替的忠义王,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大宋的王爵可是不轻易分封的,何况是现在繁荣若斯的大宋,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爵简直就是天下最荣耀的爵位,可比有名无实的三师要尊贵的多。
  但很快人们也就释然了,于阗十分华夏王朝千年,千年的追随换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忠义王,也算是修成正果,并不过分。
  而于阗又是和黑汗抗争的第一线,所有人都觉得尉迟临风实至名归,也就没人说这事情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大年初一,赵祯便带着整个天家走出宫城,皇宫中在年节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好玩的,带着天家的人祭过先祖之后便要在神都城中找点事情做做。
  后宫们自然去了碧雅轩,这皇后经营的买卖自然有不少的好物件,逛街便是女人的天性,而赵祯便晃悠到了蔡伯俙的驸马府,一来看看妹妹,二来找蔡伯俙解解闷。
  在皇宫带的时间长了,赵祯就总想着离开它,因为宫中的一切都仿佛是一成不变的,规矩极重,一言一行如此,一举一动也是如此,沉闷刻板。
  但事实上大宋的皇宫已经被赵祯改变了许多,三才为此不止一次的对赵祯幽怨的倾诉过宫中规矩的重要性,但赵祯往往充耳不闻。
  年节这种休息的大日子,更是赵祯放飞自我的好时机,还好大宋的君王一直都是很亲民的,并不算是整理都躲在深宫高墙之后只知天下大事的人。
  尤其是年节的时候,大宋的历代君王最喜欢的便是与民同乐,这是展现自己亲民爱民之象的最好机会。
  大年初一的街头热闹非凡,新年从古至今都是最为隆重喜庆的节日,虽然因为黑汗对大宋的挑衅而使得百姓们心中忿忿不平,但却不会影响新年的庆祝。
  大街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仿佛所有的人都拥挤在这里,当然神都城中的衙役巡城禁军也出现在街头,他们要负责这里的治安。
  事实上只是人多一点,看似人满为患的街道还有很多空档,只是个别地方人挤人而已。
  衙役们在街上穿梭着,瞧见哪里堵塞立刻上前疏散人群,总能听到他们呵斥的声音:“瞧不见南市口已经堵住了?还没了魂似得往里挤?!若是出现踩踏,都要捉去蹲大狱!”
  “什么?你去陶芳斋?不会从东面的小柳胡同走吗?!”
  呵斥声虽然不友好,但也是指明了道路,也让赵祯颇为满意,最少是让周围的人知道,这里有衙役在,小偷小摸的都要收敛一点。
  赵祯指了指呵斥的衙役道:“把他寻过来,朕要问问话。”
  刘大有些莫名其妙,但眼前这个人实在是不好相与的,为啥?一句话也不说,单单是上下大量自己,就给人一种小刀在身上游走的感觉。
  但刘大知道,这样的人一般位高权重,在神都城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自从官家改制之后,六部尚书便是实权之人,在加上六部的官员和以前三省的相公官员,人数众多,扔出一块蒸馍都能砸中好几个大员!
  “不知贵人寻小的前来所为何事?”
  瞧见刘大胆战心惊的开口,赵祯反倒是笑了:“哦?你的眼光倒是不错,知晓我是贵人?可我为何觉得你眼熟,仿佛是在东京城见过?”
  “小人曾是开封府的捕头,在汴梁城时游走街上,陛下迁都之后,小的便相随而来,在神都城中依旧是个小捕头。”
  他的话没错,小捕头不是自谦,而是神都城中最低一级捕头的称呼,上面还有大捕头和总捕头,小捕头五十八人每人手下衙役十六,大捕头三十六人,每人手下衙役三十,总捕头统领大小捕头,下属三百六十人。
  大小捕头的区别只是手下人数的不同而已,并不相互统属,而总捕头这是统领所有捕头的,但他的三百六十人衙役却是和一般衙役一样。
  “刘大?”
  “哎!”
  刘大瞪大眼睛的望着赵祯,没想到眼前的贵人居然知道自己叫什么,这就奇了怪了,自己和贵人并无交集啊!
  赵祯只是试探的叫了一声,没想到还真的是叫对了,看来自己的记忆力相当不错。
  “果然是你,我想起来了,当年宋哲坐判开封府提刑司的时候,审过一桩外戚李遵勖的案子,当朝官家的姑姑冀国大长公主也牵连其中嘞!你便是当时的一个捕头了!”
  这让刘大不禁回想起当年在东京城轰动一时的保康门张生一案。
  这本事一个书生意气的小事,最后却演变成一场滔天巨变,牵连出了大长公主和驸马,还牵连出了灵寿韩家,当朝龙图阁大学士,判大理寺的韩亿都被牵扯进去,身败名裂。
  刘大望向赵祯道:“贵人认识俺?”
  赵祯笑着点头:“忽然觉得你眼熟,只是宋哲已经入了刑部,你也算是当年有功之人,为何还是神都城中的一个小捕头?”
  当年宋哲可是没有一人居功,把参与调查的所有官吏的名字都写入奏疏之中,赵祯见过刘大,对他脸上的刀疤印象很深,所以才记住。
  刘大看了看四周,有瞧见赵祯的身边只有三才一人,微微苦笑道:“好让这位贵人知晓,其实也怨不得旁人,只是俺一大老粗,识字不多,就会办事,抓人,可现在衙门中的人都要勘磨试才能升官,俺这……勘磨过不去啊!”
  赵祯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又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大宋已经逐渐走上一条老路,唯有读书方能出人头地,但有些东西却是书中也不曾有的。
  当然,赵祯不否定读书学习之中获得的知识的用处,但眼前刘大的这个例子便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技术人员应该考核技术,而不是之乎者也的学问。
  这恐怕就是刘大的悲哀,也是如今大宋制度的悲哀。
  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么,因为朝堂需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做事能力,读书读的越好,脑子便越灵活,从书中得到的启发便越多,能力便越出众。
  但像刘大这种专业的技术人员,考核与勘磨的就该是他的业务能力高低,而不是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