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

  时间在一点点的消耗着天竺难民的希望和生命,不知为何,越来越多的天竺难民向大宋涌来,并且数量与日俱增,仿佛大宋能无偿救援他们一样。
  这就是曾经施舍他们的下场,相反天竺的高种姓从未把这些难民当作一回事,于是乎对于现在的天竺人来说,大宋是唯一可能救援他们的人。
  在天竺境内他们已经彻底失望,天竺的高种姓们只在乎利益而根本就不会管他们的死活,甚至开始限制他们前往大宋,离开已经颗粒无有的家园。
  这事实上就是在便向的在屠杀难民,于是乎越不让他们去的地方,他们越要去。
  面对这种情况,天竺的高等姓非但不担心,甚至有些喜闻乐见,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这些难民显然是天竺的巨大拖累,粮食就是财富,为什么要把财富分给这些低贱之人?
  他们去大宋才好,不光要去,还要成为大宋的负担,成为大宋的累赘,这样反而能让天竺松一口气的同时,还能消耗大宋的国力。
  只要大宋不找借口向天竺出兵,怎么样都行,当然在天竺人看来,大宋却是没有理由对天竺用兵,自己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并且出兵阻拦,但这些难民的数量太大,拦不住而已。
  另一边,大宋的边墙几乎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苏轼急的团团转…………天竺难民的数量实在太多,他们不光冲击边墙,挖掘地道,更是缺衣少粮,苏轼不是同情他们而是担心产生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一旦爆发,几十万的天竺难民很可能都会染病,并且传染给大宋的将士,同时也让大宋背负起一个见死不救的污名。
  瘟疫和饥荒不同,饥荒的死亡不会那么迅速,也不会有多大的蔓延,惨烈程度更是远远比不上瘟疫的爆发,但瘟疫却会和饥荒同时爆发。
  眼下这情况就颇为复杂,大宋的边墙是在云南路和天竺的鹏珈罗之间修建的,但两地之间的地形颇为复杂,边墙只能阻挡大规模的用兵和人潮,但对于小股或是个人的翻越却有心无力。
  而且有些陡峭的山崖,蜿蜒的河流也不方便修建边墙,只能靠腾冲军去巡逻,但巡逻总会有空档。
  已经有不少天竺人趁乱进入大宋,或是在此之前滞留在大宋境内,单单是依靠腾冲府的差役抓捕根本就抓不完,何况边墙外面还有更多数量庞大的难民。
  苏轼焦急万分的时候,对面的吴万全重重的砸了一下桌子:“转运使,眼下这状况有些乱了,官家的旨意很清楚徘徊于边墙之外者,可以腾冲军冲杀驱散,难道还不动手吗?”
  苏轼摇了摇头:“昨夜接到官家密诏,非万不得已不得对难民下手,让我临时专断!”
  “临时专断?那还等什么?眼下边墙外天竺难民以近四十余万人,若是齐心扑墙后果不堪设想,将士们早已按耐不住,昨夜已经有十来支三弓床子弩射出!”
  苏轼转头望向吴万全:“吴铁胆!你什么怎么约束麾下的?没有军令如何敢擅自射弩?还是三弓床子弩!”
  吴万全翻了个白眼:“人都摸到了边墙边上,有些越过了木墙,我腾冲军为放边患,自然射弩……”
  苏轼摇了摇头,这是睁眼说瞎话,三弓床子弩射程极远,可达千步,对付近在咫尺的天竺难民,根本就是杀鸡用牛刀,若是说几发弩箭倒是让人相信,上来就说是来发床弩,鬼才相信。
  怕是已经射出去不知多少支一枪三剑箭了。
  苏轼和吴万全之间完全是两种想法,苏轼想要尽量避免对天竺难民动手,他是文官,考虑的更多,更为全面,一旦宋军对天竺难民下手,无论结果如何,无论出发点是如何,都将受到非议。
  苏轼作为一个外戚担任云南路转运使,掌握着一路的军政大权,他所需要的是在这场危机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他曾经是属于崇文院秘阁的成员,是赵祯的智囊智库。
  吴万全主张对天竺的难民进行铁血驱逐,以鲜血和性命为代价让天竺难民撤退。
  边墙上的一举一动苏轼都清楚,眼下若是不能彻底解决这数十万天竺难民的出路,大宋和天竺之间的矛盾便难以解决。
  苏轼沉思一会突然开口对等的着急的吴万全道:“今夜若是还有天竺难民扑墙,便命腾冲军出击,死伤勿论!”
  面对苏轼的态度转变,吴万全一时有些跟不上,他一直认为苏轼没有魄力和担当,不会让腾冲军冲杀天竺难民,但没想到他居然突然转变。
  “嗯?……啊!卑职遵命!”
  吴万全好奇的再次发问:“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苏轼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即可解决眼下的边墙之危,又可让我大宋获得好处和名声。今夜你要亲自披挂上阵,无比让天竺难民知道我大宋的天威!”
  吴万全带着疑问走了,走了之后苏轼便立刻在案头准备奏疏,他要上奏赵祯,自己的这么多天来的准备和计划是时候该和盘托出。
  这是一个经济计划,是天竺难民出现之后苏轼便开始准备的计划,此前一直没有上疏,但现在他认为时机成熟,官家又给了自己临机专断之权。
  奏疏写好之后便令人以金牌急脚递即刻发出,接下来苏轼便离开公衙,前往腾冲府乞蓝部,那里原本是云南土著的部族,但现在几乎已经变成大宋的生产之地。
  而苏轼在这里临时修建了大量的简易房舍,因为在这里还有大量的土地需要开发,而乞蓝部缺少的便是劳动力,这些天竺难民让苏轼看到了一丝转机。
  乞蓝部的土地很大,也拥有大片的开发好却没有人投入生产的土地,因为大宋前段时间不断的向外迁徙百姓,云南路也不例外。
  天竺数十万劳动力的到来,却能为乞蓝部解决这个问题,而乞蓝部属于腾冲府治下,也属于云南路治下。
  重要的是,乞蓝部的位置比较特殊,三面环山,一面是巨大的平原,完全可以隔绝当地,并且能大规模的出兵介入,既然这些天竺难民希望到大宋讨生活,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但却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不是?
  自由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