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刘涣的心路(下)
刘涣前去祭拜范大勇的时候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当他看到漫漫长街上数不清的人头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远超他的想象。
因为是官身,所以百姓们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但在这克制之下,却是一场滔天的怒火,范阳县的知县刘志在看到刘涣出现的时候心中那个惊恐。
他生怕范阳县的百姓失去理智当街殴死这位朝廷命官,毕竟刘涣曾经是六部中的侍郎官,若是死在了范阳百姓的手中他交代不过去,可眼下这种情况若是他保护的太过周全,自己以后在范阳县更不好过。
范阳自从出过一个安禄山起兵反唐之后,所有人都对这里比较敏感,范阳就不是什么好名字,不少人建议官家把范阳这个名字换掉,可最终也没有成功。
眼下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刘志已经准备好豁出命去为刘涣争取逃跑的时间了,毕竟都是文官,若是刘涣死在了自己管辖之内的范阳县,那自己也是难辞其咎。
官家都没给刘涣顶罪,那刘涣就不能死,这一点刘志非常清楚,看着不断逼近的百姓,以及不善的眼神,刘志大惊,准备立刻驱使衙役护卫刘涣的周全。
幸好这些年官家对衙役进行的整编,不再是那些城狐社鼠充任,而是全部换成了良家子,他们拿的是地方州府的俸禄,还是比较听从命令的。
可刘志也知道,这些衙役极其不情愿,都是范阳的当地百姓,看着刘涣的眼神也是不善。
一个老翁颤颤巍巍的上前道:“大勇听你密令出兵青塘,可为何他被官家斩首,而你活着回来,不曾受罚?!”
老翁说完后便不断锤击手中的拐杖,而边上的老妪更是拉住刘涣的长袖道:“我范阳五百子弟殒命青塘,你又如何能苟活下来?!!”
刘志已经绝望,这两句话就是把刘涣逼上死路,根本就是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怎么能回答?
挥手就准备让四周的衙役掩护刘涣离开,免得他被愤怒的范阳百姓给生生殴打致死。
但谁知道刘涣居然在大街上便向范阳县的父老乡亲大礼拜下,不光百姓们惊呆了,就算是刘志也一时间没回过神来,待刘涣三拜之后才惊讶的大叫:“使不得!使不得啊!刘侍郎快快起来,这是何苦?”
刘涣声音悲切:“是刘某对不起范阳的父老乡亲,我与范大勇乃过命的交情,此次密调他出兵青塘亦是我的主意,此乃逼迫角厮罗就范!
诸位不知那日我与大勇夜谈至天明,他亲口对我说效忠王事而不惜殒命沙场,即便是官家要砍他的脑袋,他也要把角厮罗的脑袋先砍下来!
一切皆是仲章之过!打草惊蛇使角厮罗警觉!诸位范阳的父老乡亲若是义愤难填便用刘涣的性命去祭奠大勇!”
这话说的是声泪俱下,堂堂七尺男儿跪地哭诉,声如杜鹃啼血让人潸然泪下,四周的百姓的呜咽之声逐渐变大,最后嚎啕大哭。
连刘志都被说的感动了,但稍稍一想便明白刘涣把自己的命保住了,他已经见到刚刚那位老翁执着的搀扶起刘涣向范家的宅邸而去。
一路上找有人把话传到了范家,谁能想到这刘涣居然是范大勇的身前知己?当然范卢氏在看到刘涣后便跪倒叫了声:“叔叔。”
这更加笃定了所有人的判断,范大勇生前和刘涣私交莫逆。
如此一来谁还会煎迫刘涣这朝廷命官?
他这一跪当真是把范阳百姓心中的不满给跪没了,当然他心中的自责和愧疚也使得他自然而然的跪了下去。
刘涣在范大勇的灵前守候,一连三天滴水未进,最后在刘志的劝说下才吃了些米粥睡下,待他醒来,范家的府宅外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千人的范阳壮丁,这些人都是要前往西军效力的,为的是给死去的范大勇报仇。
刘志不佩服刘涣这位本家都不行,谁能想到原本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寝其皮的范阳百姓最后居然要前往西军为范大勇报仇?
不得不佩服刘涣的本事,也给自己今年的招兵完成了,刘志热情的在府衙中招待了这位本家。
“明公真乃性情中人,难怪朝中诸公夸赞你是才干谋略俱全,不喜拘束,遇事不回避,不退让,进取性强。这几日所见当真让刘志心服口服!”
刘涣微微苦笑:“哪有说明才干谋略,只是一心王事罢了,此次前来见到范阳的父老乡亲,真如官家所言比受刑还要酷烈!三千范阳男儿入了西军,这让我以后拿什么来还范阳百姓的恩情?!”
刘志点了点头道:“范阳之地百姓性情豪爽,为人仗义,此次为范大勇而直言也在情理之中,为其复仇也在分内,还望明公回京之后为范家,为范阳美言!”
刘涣立刻举杯:“敢不从命!”
这关刘涣算是过去了,他知道官家为何让他前来范阳祭奠范大勇,这是一次对他的惩罚,同时也是告诉他,吐蕃的事情还没玩,自己种下的因要自己了却这果。
看来自己和角厮罗之间的恩怨也要自己去了解才是,最让他没想到的便是角厮罗居然和仁钦桑波能和谈,这意味着那些逻些城的吐蕃旧贵族愿意承认角厮罗吐蕃大赞普的地位。
想到这里刘涣便觉得头疼,而他也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神都。
刘涣相信,大宋对吐蕃的进攻很快便会开始,官家是不会让吐蕃联合起来,也不会允许角厮罗坐大。
他和仁钦桑波是吐蕃高原上少有的聪明人,从双方之间和谈并且互为助力便能看出。
可当他回到神都城之后才发现,官家好像并未把心思放在吐蕃的身上,而是出现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这件事震荡了整个朝堂,也让朝臣们惊讶不已,官家虽然还在皇位上,也没有御驾亲征,但却把监国的权利交给了太子。
也就是说从皇佑这一全新的年号开始,太子就进行全面的监国了,朝堂上的政事,各州府发来的奏疏都由太子处理。
整个大宋上上下下的所有事物全部交给了太子,至于官家便在后宫中潇洒过日子,不再处理朝政。
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上至三省六部的相公,下至神都城的百姓都不知这为何突然之间就变天了,也不知该不该庆贺太子临朝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