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牵绊

  利益,这个不可或缺又太过可怕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之中,他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而是一直相伴左右的衍生品。
  所谓的利益就是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金钱、权势、情欲、感情、荣誉、名气、甚至是国家威严、领土、主权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
  利益依附欲望而生,而人的基因确定了欲望的存在,这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可以拍着胸口说自己的没有欲望,包括活着都是欲望的一部分。
  世界是人组成的,人是有欲望的,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阶级、既得利益者、阶级矛盾、政治、战争……而利益冲突决定着一切。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欲望的进化史,利益的分配史,几乎没人能逃过这两样东西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益是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良药,利益也并不一定都是坏的,相反在某些时候利益可以用来团结人心。
  赵祯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利益的牵绊来解决问题,他作为皇帝就要想办法把大宋所有人的利益都纠结起来,让所有人都在一条船上。
  于是大宋的农业逐渐被工业所取代,于是大宋的农业逐渐变成一种商业的必需品。
  这么做为的是什么?减少土地兼并对大宋带来的冲击和危害,千百年来土地兼并一直是各个王朝动荡的隐患,也是无法攻克的难题。
  可现在的大宋依旧没有人去抑制土地兼并,赵祯首先保证的前提不是土地禁止被买卖,而是土地必须种植粮食,粮商必须要买卖粮食。
  这看起来好似没有什么改变,但谁都没想到,大宋的粮商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人。
  粮商已经从一流商贾变为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商贾,他们赚取的利润已经被严重限制,因为大宋强大的运输能力,使得哄抬物价成为一种不可能。
  华夏的百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吃,谁会闲着没事去闹事?
  日子只会越过越好,眼下不是一个纷乱的王朝,相反大宋的团结和强大是前所未有的,商业的繁荣使得土地兼并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
  整个大宋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向上走的事态,所以赵祯并不担心百姓造反,因为没有理由,也没有契机。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百姓不造反因为他们的利益被稳定了下来,但有些人的利益机会受到冲击。
  战争永远是最赚钱的买卖,尤其是当赵祯把那些利益集团捆绑在大宋的战车上之后便更是如此了。
  赵祯用商贾作为大宋前进的“车马”,利用这些商贾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以及地方建设的主力军。
  这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链,从朝廷到军队,从商贾到地方,甚至是提供货源的原产地都处于这条利益链上的一环。
  这些巨商非常聪明,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把所有环节都拉在了一起,都成为收益的一方,即便是赵祯这位皇帝知道也没有办法。
  大宋需要这些巨商,明知他们的背后带有强大势力的背景也必须要使用。
  因为当初他们确实帮助赵祯在不断的战争中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可以说他们同样也是大宋的功臣,也在为大宋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赵祯作为皇帝,于情于理不都应该对他们斩尽杀绝,所以这也是赵祯头疼的原因,他几乎从未对这些巨商有过动手的念头,这是商业的正常发展,是资本的不断壮大。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出现了组织也是正常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没人比赵祯更加了解经济的发展模式。
  他从后世带来的记忆足够支撑他现在的所需和所用,无论是寡头还是财阀,这些经济衍出的东西都是常有的。
  当他们影响朝廷和大宋国策的时候,这些巨商的存在就开始威胁到了大宋的稳定,事实上他们对战争的渴望已经在不断的推动大宋的边境摩擦。
  只可惜赵祯发现的时候这些巨商已经壮大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
  即便是三司都无法核算出这些商贾所拥有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财富的积累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对商贾的定义。
  其实他们已经不同于普通的豪商巨贾,每个家族都拥有庞大的财富,关键是他们还知道什么叫低调。
  不愿意把自己的财富暴露出来,他们知道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同行,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是赵祯给了他们今天的财富,虽然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但他们在朝堂上也有发言权!
  资助了大量的学子,朝堂之中的官员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善事就是以为的付出吗?恰恰相反,做善事有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能得到金钱买不来的东西。
  名声只是一个方面,还能得到人脉和资源,他们虽然在朝中没有什么地位,但影响绝对是巨大的,为他们说话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甚至能调动边防的小股军队,甚至能让某系诶傻瓜成为帮助他们冲锋陷阵的勇士。
  他们能够游说某些人,也能让曾经的朝廷重臣为他们所用,成为他们的一员,利益分配的一员!
  吕夷简就是典范,曾经的大宋相公,即便是致仕了也有强大的影响力,他能操控某些事情,而同样也能被别人操控。
  是人就会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利益,既然没有人能例外,吕夷简也最终成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不光要投其所好,更是要给他名声,这东西有时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在大宋如何能获取名声?
  尤其是像吕夷简这样的致使高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讲学,或是发表有影响力的言论,而恰巧吕夷简曾经对待青塘的态度和刘涣一样,甚至是一模一样。
  他认为就该让青塘被毁灭,暴露他们的狼子野心,甚至不惜与主动去引诱威胁以达到目的。
  这样的言论使得他在大宋转败为胜之后获得了相当高的人气,再加上平日里捐赠学校,鼓励学子,四处讲学,尤其是他吕夷简的学问还是极好的,于是他便成为被民间百姓追捧的大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