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女皇男宠
屋中烛火“噼啪”响了一声,太平公主坐在武承嗣腿上,武承嗣双手轻轻放在她肚子上。两人都在静静等待着。便在这时,知礼急忙进入屋子,说道:“公主……王爷……神、神皇陛下来了!”太平公主笑骂道:“知礼,你又不是没见过母后,这么惊慌做什么?”与武承嗣牵着手来到门口,没过多久,便瞧见一群人簇拥着武媚走了过来。四年过去,岁月仿佛没能在她身上留下半点痕迹,还是武承嗣记忆中的模样。金黄色的龙袍披在她身上,让她比以前更具威严,脸上的轮廓也比以前更加冷漠,狭长的凤目在眼角向上翘起一丝弧度,让人不敢逼视。走近后,她目光分别在武承嗣和太平公主身上凝视了一会,眼中这才露出一丝笑意。“朕若是不来找你们,你们是不是打算一辈子待在长安,不再见朕了?”太平公主嘻嘻一笑,上前挽住她手,娇声道:“哪有嘛,本来人家都和二表兄商量好了,等孩子一出生,就带着去长安见您。”武媚斜睨了她一眼,道:“说的好听,怕不是哄朕开心的吧!”说完又瞪了武承嗣一眼。武承嗣上前扶住她另一只胳膊,微笑道:“姑母,太平说的是真的,我们打算今年去洛阳陪您一起过年!”武媚许久未体会到这种与亲人相处的滋味,心中极为畅快,觉得这次来长安的决定对极了,嘴里却哼道:“你们这么扶着朕做什么?就像朕已经老了一样。”太平公主笑道:“母后,您这么年轻,半点不显老!”转头向武承嗣道:“二表兄,你说我和母后站在一起,像不像一对姐妹?”这时,桓秀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公主殿下,您的称呼得变一下了。”太平公主一愣,还未说话,武媚已经冷声道:“你们都退下,别打扰我们说话!”桓秀哪敢再多说一句,急急忙忙带着人告退了,太平公主也命下人们退下。三人进了屋子,武媚打量了一圈,见屋内已多了许多婴儿用的东西,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承嗣,太平,你们给孩子取名了没?”武承嗣道:“还没呢,打算生下来后,确认男女后再取名。”太平公主小嘴一撅,道:“二表兄,芷盈姐姐都说了,九成是个男孩,你怎么总疑心是个女孩?”武承嗣有些无奈,道:“我哪有疑心,只是觉得没必要这么直接下定论。”太平公主哼了一声,道:“既然你不肯取名,就让母、母皇取名好了。”摇了摇武媚手臂,撒娇道:“母皇,你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吧!”武承嗣听她的新称呼,差点笑出声,武媚倒不在意,很有兴致的点头道:“也好,那朕就取一个。”思忖了一会,目光一亮,道:“就叫武宗谦,如何?”武承嗣和太平公主齐声赞好。三人叙了一会家常后,武媚让武承嗣陪着她到后花园逛逛。十月深秋,园中一片金黄,武媚兴致很高,在园中逛了一个时辰,直到日落黄昏,才停在一座水阁驻足。她命桓秀把守在四周,不准任何人靠近,靠在栏杆上,目光放在清澈的湖面上,许久没有说话。武承嗣默默站在她旁边,一时间有种奇妙的感觉,令他不愿打破现在的宁静。良久后,武媚悠悠道:“承嗣,在洛阳的时候,朕常常一个人坐在龙椅上,静静想着问题,想着想着,朕慢慢想通了很多事情。”武承嗣没有插嘴,静等着她后面的话。武媚转头看了武承嗣一眼,轻轻道:“你曾答应帮助朕登上皇位,朕仔细想过了,你践行了诺言,确实一心一意在帮助朕。若是没有你帮武氏正名,阻力将大上许多,朕也绝不可能这么早就走到这一步。”她忽然露出一丝微笑,道:“朕身边的人都很疑惑,朕为何一直对你那么放心,你知道原因吗?”武承嗣摇了摇头。武媚缓缓道:“除先皇之外,只有你一人,是全心全意为朕着想,从未做过对朕不利的事。”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上官婉儿的事朕也想清楚了,你从沛王手中救了朕,朕不该因为一个上官婉儿就与你吵起来。”她一生极少认错,说这话时将头转向一边,不让武承嗣看到她的表情。武承嗣心中一暖,道:“您严重了,侄儿当时也太冲动了,对您说话的语气不好。”武媚笑道:“好啦,咱们互相说这些话就没意思了。”顿了一会,她表情逐渐严肃,慢慢道:“承嗣,朕打算走出那最后一步了,你会支持朕吧!”武承嗣拱手道:“那是当然,侄儿会一直支持您。”武媚点了点下巴,浑身似乎松弛了一下,又问:“承嗣,你要做太子吗?”武承嗣摇了摇头。武媚一笑,道:“朕猜到了,唉,虽然朕想让你做太子,但也知道你只对打仗和断案有兴趣。罢了,只要你支持朕就行,其他的朕就不强求了。”武承嗣暗暗感慨,武媚毕竟不是常人,这回连李勣也猜错了。他与武媚相处多年,相信她这些话都是真话。但人是会变的,事关全家安危,他还是打算按照李勣留下的计策,推动儿子坐上太子之位。正琢磨着怎么开口,武媚又道:“承嗣,你觉得谁做太子比较合适?”武承嗣心念电转,武媚此刻如此好说话,他也没必要再兜圈子,直言道:“姑母,您觉得宗谦怎么样?”武媚一愣,旋即吃惊道:“你是说太平肚里的孩子?”武承嗣点了点头。武媚凝思不语,目光不住闪动,过了好一会,她露出一丝微笑,道:“承嗣,亏你想的出来,这孩子有一半李氏血统,那些大臣们就不会那么抗拒了。”武承嗣见她如此说,心中大喜,知道这事稳了。武媚忽一皱眉,道:“倘若是个女孩怎么办?”武承嗣摸了摸鼻子,没有说话,武媚斜眼横了他一眼,哼道:“既然这主意是你提出的,你就多辛苦辛苦,一定要给朕抱来一名外甥!”两日后,太平公主诞下一子。武媚立刻返回洛阳,接受四海请愿,改国号为周,登基为皇帝,立武承嗣之子武宗谦为太子,李显则被废为庐陵王。刘齐贤、狄仁杰、张柬之等大臣都觉得这好过武三思当太子,仔细一想,甚至比武承嗣当太子更合适,遂都不再反对。公元683年,左骁卫将军郭元振和兵部尚书张柬之一起上奏,说吐蕃分裂严重,提议行离间之计,促使赞普杀死论钦陵。武媚与武承嗣商议后,同意了此计。张柬之立刻派人去吐蕃,散播谣言,说论钦陵与大唐暗中密谋,想在吐谷浑旧地立国。赞普立刻调查,结果真查出一封唐朝写给论钦陵的信,信中同意他立国,但要每年向大唐朝贡。赞普大怒,趁论钦陵去西部视察军情,和手下大臣以狩猎的名义,来到他的驻地阿秦地区,杀死论钦陵亲信两千多人。论钦陵回到驻地后愤怒不已,便要兴兵讨伐赞普。但吐蕃是宗教之国,赞普是宗教首脑,他手下士兵更忠于赞普,不愿与赞普为敌。论钦陵兵溃,自杀身亡。武承嗣立刻点齐十万大军,和薛仁贵分两路进攻吐蕃,士兵们早已经过高原训练,再凭借火炮攻坚之利,只用了两年时间便攻下了吐蕃首都。公元686年,吐蕃被周围几国群起而攻,一代强大的吐蕃王朝自此走向灭亡。……大雨下的很急,路面尽是淤泥,一辆土黄色的马车缓缓行事在路面上。赶车的是名十五岁左右的少年人,长的眉清目秀,穿着身书童的打扮。他年纪不大,马车却赶的极好,左手一拉、右手一摆,就能控制马儿避过泥坑。这是条官道,距离洛阳城不远,路上行人很多,有的穿着蓑衣,有的顶着斗笠,还有冒雨前行的。一般人在雨天中心情都会比较沉闷,赶车少年却不同,就像只从笼子里放出来的鸟一样,表情极为欢快,看见谁都会笑一笑。就在这时,他发现前面的马车忽然向旁边一拐,打算绕路。少年暗想:“莫非前面有水坑?”睁大眼睛,盯着前方路面。等前面马车绕到路边后,视线顿时清晰。少年舒展的眉头皱了皱,原来官道中央,竟跪着一道小小的身影。身影背对着少年方向,看不清模样,瞧蓬松的头发和褴褛的衣服,似乎是个叫花子。赶车少年拉了拉马绳,马车步子慢了下来,车内立刻传出一道声音:“怎么啦?”赶车少年道:“少爷,路中央有个人跪着,挡住了路。”他本可以学前面马车一样绕过去,却故意停下马车,因为他知道自家少爷脾气虽暴躁,心肠却极好。车帷掀开,一颗脑袋从车窗中伸出,那是名二十多岁的青年,脸颊圆圆,眉毛又粗又短。他很快收回脑袋,说:“你去拿些钱给他,让他别挡路了。”赶车少年应了一声,取了把油纸伞,来到那道身影正面。仔细一看,这人年纪似乎比他还小,脸色黑黝黝的,看不清男女。当瞧见那人眼睛时,赶车少年忍不住后退了一步。那是一双柔和着麻木、绝望和冷漠的眼睛,少年从小生长在大富之家,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神。他想不出怎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个人的眼神变成这样。少年蹲下身子,有些畏缩的说道:“喂,你跪在这里挡住大家的路啦,赶紧起来吧,这里有些钱,你拿去买点吃的吧。”那人一动不动,仿佛没有听到少年的话,一双眼睛笔直的看着前方,也不知在瞧什么。少年还是第一次出远门,潜意识里有些畏惧这孩子,不愿再留在这里,在他身前留下十枚铜钱后,快步回到马车边。车中的青年没有再出声,少年便也没开口了,架着马车绕过那孩子。走了一阵后,他忍不住回头看了那孩子一眼,发现他笔直的看了过来,吓一大跳,忙将头缩回。继续前行的路上,赶车少年忽然回想起一件事,刚才那孩子的姿势很奇怪,双手紧紧抱在胸口。真是奇怪,现在刚到九月,天气应该没那么冷呀。少年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赶着车前行,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一支庞大的马队。马上的人披甲执锐,靴子和披风是黑色,搭配一身暗红色的软甲,个个显得英武不凡。赶车少年见过这身盔甲,知道是千牛卫,急忙赶着马车让到路边,车中青年也将脑袋伸出来看。千牛卫护送着几辆马车,也不知车中是什么尊贵人物,竟能让皇家卫率亲自保护。赶车少年好奇道:“少爷,您知道马车中是谁吗?”“我上哪知道?”青年翻着眼皮说,他眉毛本就短粗,向上一翻,顿时皱成一团。少年正要再说话,旁边一名路人忽然道:“这车中的人应该是伏念将军一家,还有朝中狄仆射。”少年嘻嘻一笑,这人口中的伏念将军和狄仆射他都认识,转头看了青年一眼,笑道:“少爷,咱们要不要上去打声招呼?”青年没有理他,下了马车,向那名路人问道:“他们这是去哪?”路人打量了他一眼,道:“咱们大唐这两年与突厥打仗的事你总知道吧?”青年昂首道:“当然知道,突厥大酋长阿史那德温傅意图叛乱,杀死了咱们唐使。朝廷派出薛大将军和裴大将军攻打突厥,两个月前,裴大将军生擒了温傅,突厥诸部皆降!”路人笑道:“公子说的一点不错,咱们唐军击败了突厥人,几天前陛下降下旨意,封伏念将军为突厥大酋长,让他去做那些突厥人的首领。”青年点点头,又问:“那狄仆射呢,他也是去单于都护府吗?”路人点头道:“因为原先的李都护没能管好突厥人,引起他们造反,陛下一怒之下将他撤下,让狄仆射去做都护。”就在这时,另一名路人插嘴道:“你说错了!”先那名路人双眼一瞪:“我哪里说错了?”后一名路人是名斗笠男子,他抱着手臂道:“朝廷又下了新的公告,由元尚书代替狄仆射,出任单于都护府大都护!”先那路人吃惊道:“怎么会?不是都派了狄仆射吗?干嘛又换成姓元的,他是干嘛的,难道比狄仆射还厉害?”斗笠男子摇头晃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狄仆射得罪了恒国公,那位公爷在陛下耳边说了几句话,陛下便改了主意。”先那路人听到恒国公之名,脸色微变,没有再说话了。青年心中也吃了一惊。恒国公名叫张易之,他还有个弟弟叫张昌宗,兄弟两人都是女皇的男宠,在洛阳的权势比梁王武三思还大。正当青年凝思不语时,旁边的赶车少年忽然道:“少爷,快瞧,千牛卫队停了。”青年抬头一看,发现马队果然停了下来。他正觉奇怪,忽然想到了什么,向少年问:“小安,刚才那跪在路中间的人是不是没听劝,还跪在那?”少年眼睛睁大,连连点头。青年没有再多说,大步朝着来时方向奔去,少年急忙打着伞追上,替他遮雨。两人走了几步,那青年裤子上立刻沾满泥水。奇怪的是少年裤子上却干干净净,他脚步似乎没有重量,抬起时,没有一点泥土被带起。少顷,两人来到那孩子跪着的地方,只见几名军官骑马停在那孩子身前,大声喝令他走开。那孩子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呜呜啊啊的叫着,听不清在说什么。两人又靠近了些,顿时听到一名军官不耐烦的说:“你要申冤,就去找京兆府、大理寺,别在这挡路,我们是军队,不管申冤的事!”青年听到“申冤”两个字,目光一亮。又靠近了些,这才发现那孩子手上拿着一张缸口大的纸,上面写着个大大的“冤”字。在雨水冲刷下,墨迹已变得模糊,再过一会,只怕便认不出是什么字了。那孩子将脑袋贴在地上,双手举着那张纸,不住磕头。那几名军官面面相觑,其中一名将领哼道:“咱们都有皇命在身,没功夫在这陪他瞎耽搁,要不直接将这花子拖到路边完事!”另一名将领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人就算有冤情,干嘛拦着我们?”“也许他以为狄仆射跟着咱们同行。”一名矮瘦的将领猜测道。他这话刚落,一道声音跟着响起:“狄仆射怎么啦?”众将转头看去,只见一名穿着紫色官服的四十多岁男子负手走了过来,身后有两名侍卫一左一右给他撑着伞。众将齐齐下马,拱手道:“元都护。”这人正是替代狄仁杰上任单于都护的元万春。一名将领道:“元都护,有名小孩拦住去路,手上拿着一张写着“冤”字的纸,似有冤情。”元都护斜了他一眼,道:“你是大理寺卿?”那将领一惊,急忙告罪道:“下官不敢。”元都护哼了一声,道:“咱们身负皇命,脑子里应该只想着怎么把差使办好,替陛下分忧,申冤翻案是大理寺的事,与咱们有什么干系,赶紧上路!”众将齐齐应了一声,命军士将那小孩扔到路边,那孩子剧烈挣扎,却怎挣得脱?青年冷眼旁观,心道:“这姓元的果然不是好鸟。”依着他在长安的脾气,必定会上去臭骂那姓元的几句,但出门时母亲千叮万嘱,不许他惹事,只能强压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