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结晶
身为备受尊敬的科研前辈,王洛一在光学研究所之中,具备极高的自由度和权限。但他却并未动用任何人力与物力,每天只是埋首在资料库之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查阅资料与文献,或者与同行之间沟通交流。
他在寻找一个新的思路,一个全新的,制造超大型太空望远镜镜片的方法。
传统的镜片制造方法所制造出的光学望远镜,已经被证明在搜寻近塞德娜矮行星这件事情之上无能为力。所以,必须要有一条全新的道路。
可是,当初的地球之上,全盛时期的人类文明,拥有数千万科研人员的人类文明都没有能做到这件事情,现在,就凭借还不到200万人的总人口规模,就凭借这么大猫小猫两三只的科研机构,做到这件事情,有可能吗?
从常理上来分析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经过了缜密的思考之后,王洛一却认为,这是有可能做到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环境的不同。
地球时代的人们,因为地球的重力太高,可没有现在这般方便快捷出入太空的条件。地球时代,人们会认为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将工厂建造在太空是一件蠢事。而对于新人类文明来说,在太空之中建造巨型居住基地,建造巨型工厂却只是一件常规操作。
这并不能说科技水平的高下,只是环境不同而已。
当初地球时代人们做不到的事情,此刻未必不能做到。
当然,这条路仍旧也很艰难就是了。
王洛一不断的思考着,不断的探寻着。而这,对于一名老人来说并不容易。曾经无数次他想到过放弃,但每当想起囡囡连科学实验课都不能上了,想起连赵长星领袖都削减了自己的资源配给,跟自己一样平均五天才能洗一次澡,三天才能洗一次衣服,就又感觉身体之中凭空诞生了力量。
在这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之中,一个想法慢慢在他脑海之中诞生了出来。
在提交了初步构思之后,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赵长星的支持。为此,赵长星专门派遣了一艘货运飞船,载着他所需要的工具,远航了足足一千万公里距离,在这几乎不受任何星体引力影响的地方展开了试验。
一片漆黑的培养舱之中,一些经过了特意加工的原料被投放了进去。在那其中,在极低的温度、几乎为零的辐射环境、极为接近真空的环境之中,一些奇特的反应在慢慢的发生着。
这种反应,通常被人们称之为结晶。
王洛一此次所进行的实验,便是在尝试通过结晶法制造超大型太空望远镜镜片的可能性。
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这一条道路,在以往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这一次试验总计持续了五天。五天之后,当王洛一拿到那块通体透明,直径仅有约9厘米的凹面“玻璃”之时,他心中除了欢喜之外,也有忐忑。
他并不知道这块看着像是玻璃,但其实并不是玻璃的晶体能否具备自己所需要的性能。
他匆匆回到了位于科学城的光学试验室之中。
最终的检测结果,是这块晶体的各种指标严重低于太空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透明度、反光度、平整度等等,哪一项都不合格。
但王洛一却没有丝毫沮丧,一颗心反而彻底放下,心中也被喜悦所充斥。
不合格又怎样?这毕竟只是第一次试验而已。事实上,第一次结晶出的晶体就能获得此刻的性能,这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了。
这为王洛一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他发表了此次研究的各项数据之后,光学研究学界几乎瞬间被引爆。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专家开始将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新方法之中来。
便连赵长星都被惊动了,甚至于做出了特别批示,要求各部门一定要全力配合王洛一教授的试验,各项需求尽全力满足。
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接连展开。在这远离任何星体,几乎零重力的环境之中,一间又一间的密室里面,一个又一个晶体“种子”在缓慢的发育着。
这试验持续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在塞德娜星与深空星两颗星球资源枯竭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第一块直径高达19.6米的光学望远镜主镜片终于被制造了出来。
它是一体成型的,而并不是由众多小镜片拼装而成。虽然地球时代的太空望远镜一般都是由小镜片拼装的。
这是在可以方便出入太空的塞德娜星,没有必要那样做。
它的各项性能根据估算,在其余配套设施,譬如镜筒、支撑架等全部到位以后,将全面超越以往人类制造的所有光学望远镜。
在这一刻,便连赵长星都专门发来了贺电,对此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各项配套设施迅速在太空工厂之中建造完成,然后运输到了这距离塞德娜星足有一千多万公里的地方,并在这里展开了组装。
是的,这台具备史无前例性能的太空望远镜,最终将会被放置在这里,而并不是更靠近塞德娜星的地方。
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这块镜片的性能虽然高,但它也太过精密,太过脆弱了。
它的制造过程和后续运行环境必须全程在低于10k的温度之下进行,全程温度波动不能超过0.02摄氏度,否则内部密度就将改变,导致透光性能大打折扣。
制造环境和运行环境必须为纯度极高的真空,因为稠密的气体分子同样能为其造成损坏。
它还不能靠近任何较大的引力源,否则自身就会变形,理论上来说,甚至连质量在10亿吨级以上的飞船都不能靠近——当然,现阶段人类也没有那样大的飞船就是了。
同时,它甚至不能用较强的光源直接照射。拿一个强光手电筒直接照射它的镜片都可能会为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
它的制造、运行过程,全程不能被人类接近。因为人体也是一个强大的红外辐射源,这会损坏它的结构。
星际尘埃云的撞击,同样会令它的性能大幅下降。
人们所确定的最终方案,是按照当初地球时代的哈勃望远镜那样来制造它。也即,造一个深深的大空桶,将这块镜片装在空桶的底部,依靠桶身来为它提供尽可能全面的防护。有需要的话,空桶还可以直接关闭,彻底将它保护起来。
如此之高的要求,令它的最终组装也困难重重。不过人们最终还是战胜了各种困难,将它组装完成了。
当它的第一张实景拍摄图片传回科学城光学研究所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
第一次观测,它选择的目标是一颗遥远的恒星。于是,人们便十分清晰的看到了这颗恒星的日冕结构,甚至于,在遮挡住恒星的光线之后,人们甚至直接看到了一颗围绕着它运转的行星的存在。
这颗行星大概要比木星略小一些,并且,呈现在图片之中的只是一些像素点,完全看不到更确切的样子。但这,却已经是极为惊人的发现。
要知道,人类世界在此之前,还从未直接拍摄到过其余恒星系相当于木星或者比木星更小的行星的图片!连呈现一个像素点都做不到。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面对众人如同潮水一般的贺喜声,王洛一感觉到了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放松。
“终于,终于成了啊……寻找近塞德娜矮行星的事情,终于有指望了。”
赵长星走过来,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
“我代表整个文明,感谢你做出的贡献。”
王洛一看着面前明显要比自己年轻许多,但实际年龄却是自己好几倍的赵长星,同样用力握紧了他的手。
身为一名科学家,王洛一心中对于一些事情同样有自己的思考。
他知道,在过去那一场是否要划分人与次人的争端之中,赵长星几乎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文明的走向。
王洛一认为,对于一个正常的文明,也即具备正常的生死交替的文明来说,在面临资源枯竭困境的时候,做出划分人与次人的决定,是历史大势,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毕竟这个选择具备太多的合理性和太多好处。
如果赵长星早早死去,人类文明也如同一个正常的文明那样,不断的更换领导者,那么,在这不断演变的社会环境之中,新的领导者极有可能,不,不是极有可能,而是一定会顺从这个历史大势,完成人类文明之中人与次人的划分。
但赵长星却是可以长生的。他连通了旧人类文明与新人类文明。深受地球时代旧人类文明人人平等观念影响的他,就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将人类文明死死的定在了“人人平等”的道路之上,令其没有一点向其余方向发展的可能。
而这,有可能是宇宙之中,人类文明与其余文明唯一根本性不同的地方。
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会是自己熟悉的,自己爱戴的,自己愿意为了它而付出一切的那个人类文明啊……
“您是一个好领袖。希望咱们文明能在您的带领之下,越来越强大。”
这句话,王洛一说的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