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昭宗回銮

  几天后,就是新春佳节。大唐天复三年(903)正月初六,李茂贞瞅准了韩全诲等权阉都不在场的机会,单独觐见了昭宗,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诛杀韩全诲等宦官,用他们的人头做和解的信物,恭送皇帝回长安。
  昭宗大喜,既然有李茂贞的支持,宰几个宦官还有什么阻力呢?当即同意了李茂贞的请求。
  于是,40个凤翔勇士逮捕了韩全诲等宦官,全部斩首;当晚,又将韩全诲同党----三使相中的周承诲、董彦弼斩首;凤翔驻长安卫戍军统领李继筠,同样是主谋之一,也被李茂贞大义灭亲。
  正月初七,昭宗派韩偓等前往汴军大营,呈献上宦官韩全诲等二十余颗人头,请朱温过目赏鉴,并带去口谕:之前的传言,说幽辱圣上、离间君臣、拒绝和解的,就是这几个人。现在,朕跟李茂贞已经把他们全部诛杀,你可以告诉诸军,平息大家的愤怒了。
  显然,这是昭宗帮李茂贞甩锅。
  昭宗应该十分清楚李茂贞及其代表的关西集团在整个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韩全诲为首的阉党自然是始作俑者,但李茂贞绝对洗不掉帮凶的罪责。之所以主动帮李茂贞开脱,主要是因为昭宗目前仍是李茂贞的人质,昭宗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向李茂贞表示诚意,以避免被撕票。
  这是朱温、李茂贞、昭宗三方心照不宣的默契。
  昭宗是李茂贞最后的筹码,一旦把昭宗送出凤翔府,李茂贞一家老小的生死荣辱,就只能寄托于朱温的怜悯了。
  朱温和昭宗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才能让李茂贞相信在交出人质后不会遭受反攻倒算。
  而在正式交接前,当事三方的神经都是极为敏感且脆弱,仅能在默契的维系下,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平衡,和谈就像走钢丝,几乎承受不住任何的风吹草动。
  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
  那一天,朱温到各营巡视,当走到城北时,忽然发现北部的山上有凤翔军队的调动,于是急令出击,将这支凤翔部队的将领生擒。
  昭宗急忙派宠妾赶赴朱温大营调查、调解;李茂贞也第一时间查找原因;朱温派亲信蒋玄晖入城汇报。
  在三方的积极努力之下,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一个小小的误会而已。
  三方之间的动态恐怖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有可能是处心积虑地阴谋,也有可能是一次偶然的误会。
  通常来说,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较为强势的一方,特别是城下之盟,弱者没有谈判的权力,只有听判的义务,强者则会披着谈判的外衣对弱者进行宣判。
  然而凤翔的这场城下之盟就非常吊诡了,主动权掌握在弱势的李茂贞手中。朱温投鼠忌器,昭宗忍辱偷生,都在等李茂贞的最后要价。
  李茂贞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之后,终于提出了自己的价码:
  首先,崔胤。
  李茂贞对崔胤兴风作浪的本领很有信心,认为崔胤一定会怂恿朱温夺取凤翔,所以必须把这个幕后推手找来。找来之后呢?最好是让昭宗和朱温也拿他纳个投名状,像自己诛杀阉党一样,把他杀了;退而求其次,也要他当面做出有利于关西集团的保证。
  于是,昭宗紧急召见崔胤,让他率领文武百官来凤翔接驾。前后共计发出四次诏书、三次皇帝的亲笔信,催他上路。
  都是老中医,别给我开偏方。崔胤始终称病不前。
  李茂贞也给崔胤写了亲笔信,措辞十分谦卑,苦苦哀求。
  崔胤还是不肯前来。
  最后,只能是朱温出面,给崔胤写信,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我不认识天子,您来帮我辨认一下,别接错了。
  有朱温的撑腰,崔胤才敢动身前来。不过崔胤还是没有来到凤翔现场,这是后话,后面还会再提。
  其次,政治联姻。
  李茂贞提出了两门亲事:让自己的儿子李侃迎娶昭宗的女儿----平原公主;让宰相苏检的女儿嫁给景王李秘。用姻亲关系做最后的保障。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ss="list-inline">
  </ul>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