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
  中原地区对蜀地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地域歧视,在那个时候,河南才是天下的中心,汴州、洛阳才是一线大城市,而幽州(今北京)是偏远乡村,地接北虏,更不用说东南沿海、广东深圳、澳门香港在当时是蛮荒烟瘴的不毛之地,专门用来流放重刑犯。
  蜀人----包括其统治者王建、王宗衍,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中原人,从顶层权贵到普通百姓,也都认为自己是游离于中原文化之外的边缘文明,是中原王朝与南蛮的缓冲过渡区,那种自卑是与生俱来的。
  中原人更是把蜀地当做是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把蜀人当成是未开化的野人。
  1,陈敬瑄杀鸡儆猴
  僖宗入蜀时,随行的奴仆都对蜀地充满歧视,在成都行宫里大呼小叫、指指点点,被陈敬瑄杀了个下马威之后才管住了嘴巴,不敢再胡说八道。
  2,蜀地乏马
  天复三年(903),王建派韦庄入贡长安,并趁机修好于朱温,以营造相对友好的外部环境。朱温遂派心腹王殷回访成都。
  王殷抵达成都后,受到了王建的热情款待。席间,作为汴蜀友好特使的王殷,竟然压制不住内心的高傲,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对蜀地怀有歧视的言论。
  当时,王建为了向朱温展示实力,便向王殷炫耀其蜀地的军事力量。王殷先是礼貌性地赞赏,随后便说道:蜀甲兵诚多,但乏马耳。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数量就是军事实力的最直观体现,好比我们今天讨论海军实力的时候离不开航空母舰、驱逐舰的数量。所以王殷话里有话,绵里藏针,但乏马耳四个字就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恭维,婉转地对王建的军事实力进行了贬低,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王建瞬间黑脸,作色道:蜀地山路崎岖,路途险阻,不适合骑兵作战。并且,我还真不缺乏战马,来,你来跟我看看吧!
  王建集结起了他的骑兵部队,在星宿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据记载,参阅的战马共有一万两千匹,且军容甚整,训练有素。
  王殷大为叹服。
  王建本身就是骑兵将领出身,深知骑兵的重要性,自得蜀地后,在边境榷场及境内贸易中转站高价求购良马,十几年不间断,所以才具备了一支一万两千匹战马的骑兵部队。
  诚意只是合作的意向,而实力才是合作的基础。在王建治下的蜀地,不仅有蜀道难的天险,更拥有一支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所以后梁始终没有把前蜀列为战略假想敌,蜀地也得以拥有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期。
  3,视蜀如蕃
  乾化二年(912),后梁派使者访问前蜀,朱温在信中尊王建为兄,承认前蜀的政治地位,愿结梁蜀之欢,合认弟兄之国。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学识渊博的张格却指出了一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来信的印文是大梁入蜀之印。
  张格娓娓道来,说唐朝时候,出使番邦的印文才是大唐入某印,如今大梁以兄事陛下,奈何以夷狄之礼侮辱我国?
  王建顿时火冒三丈,当场就要杀了大梁的使者。
  张格再次叫停,说两国交战,还不杀来使呢,何况梁蜀正在友好结盟,岂能杀其使者?这是大梁相关部门的过失,不能迁怒于使者,更不可破坏两国之欢。
  王建恢复了理智,特刻大蜀入梁之印作为回敬,回信的抬头亦是大蜀皇帝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
  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代,前蜀是十国的第一国,这一次出访成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政权的首次外交事件,成为日后五代与十国的外交模板,后唐建立时,各地方政权的国书抬头也基本保持了一致队形,基本都是某国皇帝致书大唐皇帝云云,前文有罗列。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ss="list-inline">
  </ul>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