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蒸汽耕地天兄(盟主“铁血工造狩猎者elite”加更)

  “那……我们暂时还是不谈大宋这个案例了。”狄奥多拉试图把郭康拉回正题:“除开这个直接对敌方输送资源的特例,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政策似乎也很难进行下去,你的理论能不能对此做出解释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家都太穷了。不止牧区,农耕区也实在太穷了。”郭康摇摇头,笃定地说。
  “中原和江南,已经是很富的地方了吧。”朱文奎问:“为什么郭公子觉得太穷?是因为即使如此也养不起其他地方么?”
  “别说其他地方,养自己其实都很吃力了。”郭康说:“诸位和我一样,应该与中原的普通人接触不多。不过,只要有心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有很多其他方式,了解民间具体情况的。”
  “大家读杜工部的诗么?”他看了看众人,问。
  这次,连脱欢都点了点头。
  “天宝十四年十月,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所以感慨这么长,是因为他儿子饿死了。”郭康说。
  “我们来盘算下吧。”他看了看大家,说:“这一年是开元盛世的尾声,一个月后,安禄山就公开造反。此时,唐朝内部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历代含金量最高的盛世了。”
  “杜甫家里一直贫困,但他是京兆杜氏的一员,再怎么落魄,也比平民百姓起点要好些。这个时候,他正在担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至少是个官员了。”
  “也就是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唐帝国,处于极盛期时,一个世家出身的帝国官吏家中,有人饿死了。因为杜甫的诗写的太好,我们才知道了这件事。”
  “我之前还真没注意过……”脱欢嘀咕道。
  “这首诗里,有一句很有名,我现在还记得,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郭康转头对他说:“知道这个背景,应该就能理解他当时是用什么心情写下这些诗句的。”
  说着,他自己也顿了下:“你看,这就是杜甫给我们记录的,盛世的一面。”
  “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下。”他提醒道:“如果是其他国家呢?其他不那么富裕安宁的时代呢?普通的民众呢?”
  “其实,只要别大规模饿死人,就已经算盛世了。”狄奥多拉摇摇头,说:“这种‘偶然’情况,其实都不算什么,大家早就麻木了。”
  “那我们这边呢?”脱欢问:“有没有这种人口的统计?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答案是不知道。公民户籍管理崩溃很久了,这些年稳定下来,才重新建立。”狄奥多拉翻了个白眼:“当年,罗马稳定的直属领地,一度剩一个君堡了。外面天天打仗,天天死人——这还能统计出来什么。”
  “其他稳定点的地方,倒是可以看看教会的资料,或者领主的收税记录。”郭康想了想,说:“如果这种数据也残缺,那应该就没什么调查意义了。”
  “你看,这也就是原因所在。”他摊摊手:“给草原地区输入资源,确实有希望从根子上杜绝游牧作乱的问题,但这需要的资源量是十分巨大的。”
  “如果大家都丰衣足食,和传说里、史前的黄金时代一样,有大量多余的物资,那让他们拿出一些,换取草原的安宁,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在,农耕区的人,自己都很容易因为各种问题陷入饥饿边缘,再要求他们这么做,就不现实了。”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么?”朱让娜居然也少有地叹了口气。
  不过很快,她又似有所悟地看向郭康,换上了陈述的语气:“你这次,也一定是已经有办法了吧。”
  “非要说的话,我有思路,但那需要很长时间。”郭康被她盯着,犹豫了下,还是说道:“不是几年十几年,是可能要很多代人那种。”
  “这种程度的问题,值得这么长的时间。”让娜干脆地说。
  “好吧。”郭康想了想,问:“你们还记得我在娘娘庙,给你们展示过的那个蒸汽神龛模型么?”
  “记得。”朱文奎点点头:“就是那个……能转转转的天兄和圣徒什么的吧。”
  “是的。”郭康说:“如果我们把那个东西发展成熟,让它更大、力量更强,你觉得如何?”
  “你意思是,让蒸汽天兄……动起来……然后更大……”朱文奎思索起来。
  “然后让祂去拉犁、种地。”朱让娜睁大眼睛,话语里带上了些许激动:“主啊……我明白您的神启了……”
  “???”神龛制造者郭康本人,都没跟上她的思路。
  “呃……”朱文奎只好解释道:“我妹是跟着法国人长大的。瓦姨、让娜姐她们,都信这个,所以她从小也跟着信……”
  “给你说,你也不相信。”朱让娜转头对哥哥抱怨道:“我真的见到过天使,祂告诉我,需要我去拯救法国,解救大家。后来圣母也对我说,神子会继续救赎世人,要求我给与协助。”
  “你看。这不正好就是一个预兆么。”她兴高采烈地说:“如果天下每一块沃野,都有蒸汽神子在耕作,那我们可以节省多少人力、多获取多少收成?还有比这更直白的救赎么?”
  听她说完,郭康来回打量了她一眼。
  “这是什么人设么?”考虑到让娜的年龄,鉴定为中二病发作之后,郭康嘀咕着寻思起来。
  从小信东正教的狄奥多拉,则有些为难地看向母亲。
  “可能是法兰克人,又捣鼓出来的什么新异端吧。”皇后倒是很平静地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