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犹太举重冠军

  离开了城市之后,脱欢还是召集大家,开了个会,重申任务目标。因为加沙地区,是巴勒斯坦行省和埃及行省的分界所在。过了这里,他们就算真正进入此次行动的目标了。
  这个边界,还是当初奥古斯都定下的。所以,虽然很长时间没有统治过这里,当地势力的范围边界也模糊不清,但理论上,紫帐汗国依然沿用着这个划分方法。
  趁这个机会,郭康还给众人讲了下这个分界的来源典故,也希望以此来提醒大家。
  郭康说,在当时,控制耶路撒冷周边地区的,是希律王治下的犹太王国。由于父子两代人的成功站队,到希律王这个时候,犹太王国已经是罗马的重要盟友,得到了凯撒的支持。凯撒遇刺之后,安东尼接管了罗马的东方各省。
  罗马此时进入东地中海并没有太久,在东方的统治还很薄弱,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各个地方势力的支持。对安东尼来说,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主要的支撑点有三个人:埃及的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卡帕多西亚的国王阿尔凯劳斯,第三个就是希律王。
  这几个附庸国,都有各自的任务,而罗马人也给了他们报酬和支援。卡帕多西亚王国需要抵抗刚刚扩张到这里,兵锋尚盛的帕提亚人,还得监视并不老实的亚美尼亚和本都势力。为此,罗马人把完整的卡帕多西亚地区都给了他们,还让他们掌管加拉太的矿产区;犹太王国也同样要对付帕提亚,掩护罗马在东地中海的核心区,也就是叙利亚地区的侧翼。为此,罗马人把约旦河东岸也给了犹太王国,让他们顶在前线。至于埃及,就得到的更多了。
  但这些盟友之间,也有冲突。凯撒把塞浦路斯送给了埃及,安东尼又把遥远的克里特岛和昔兰尼加都给送了。但克里奥帕特拉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更多的地盘。她的思路也和之前、之后的埃及统治者一样,首先想的就是沿着地中海东岸北上。而犹太王国,就正好首当其冲。
  为此,克里奥帕特拉多次试图夺取希律的领土,插手犹太王国的宫廷斗争,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借助阴谋,通过刺杀或者鸿门宴的方式,干掉希律。好在希律是个同样重量级的阴谋家,才没让她得逞。
  虽然都是重要的朋友,但对安东尼来说,克里奥帕特拉显然在各个层面上都更重要一点。在安东尼的命令下,黎巴嫩被隔空划给了埃及。希律王手里最有价值的财产——耶利哥的香脂树园和苹果园,也被安东尼当礼物送给克里奥帕特拉了。结果,这些产业明明在自己国土上,希律王却还得给克里奥帕特拉交租金,才能去经营。
  他的其他产业,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希律王本来还在塞浦路斯经营铜矿,结果矿主也莫名其妙变成克里奥帕特拉了。他一个国王,就这样混成了包工头,当然很是不满。
  而矛盾的爆发点,就是克里奥帕特拉和希律争夺加沙。安东尼又出来仲裁,结果不出意外,加沙也被克里奥帕特拉要走了。就算是阴险深沉的希律,这下都破防了……
  希律一家一直对罗马忠心耿耿。希律的父亲安提帕特,是当时犹太国王西卡努斯的大臣,凯撒在亚历山大遭到围攻的时候,安提帕特告诉手下“我们要去救自己”,随即带领三千名士兵,赶往埃及增援,还说服了亚历山大的犹太人也支持凯撒。脱险之后,凯撒把西卡努斯调任犹太大祭司,让安提帕特担任总督和执政,架空了前者。他们家族,就是这样才得到权力的。
  安提帕特任命大儿子法赛尔管理耶路撒冷,小儿子希律管理加利利。希律这时候才十几岁,就开始为罗马服务了。
  加利利的山区里,有很多深谷和洞穴,反对罗马人的极端派犹太人经常藏在洞里,很难抓住。希律于是发明了一种“直升箱”,用机械装置吊到半空。箱子里的士兵,会用长钩,把洞里的犹太人钩出来,然后丢到谷底摔死。就这样,很快肃清了敌人。
  后来凯撒遇刺,安提帕特失去靠山,被政敌毒杀。犹太人勾结帕提亚人,进入耶路撒冷,屠杀罗马人,希律的哥哥法赛尔也一同遇害。希律这才真正走到台前,挑起重任。
  安东尼进军耶路撒冷的时候,遭到了帕提亚军队和犹太带路党的袭击,立足不稳、手里只有点亲兵的希律,亲自带人冒险救援,保住了罗马的辎重队,因此得到了安东尼的认可。后来安东尼远征帕提亚,希律也亲自率军跟随,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
  希律认为,罗马国内,最难缠的民族,就是犹太人;罗马国外,最难缠的民族,就是帕提亚人。而这两个棘手的困难,都得他冲到一线,一肩挑着。罗马的各种朋友里,没有比他压力更大的了。
  而且,这还是他内部麻烦众多,同样随时要爆炸的情况下。
  希律的家族,是希腊化的以东人,也就是居住在死海南边的腓尼基人的一支。后来,以东人被犹太人征服,被迫接受了犹太教,但犹太人还是一直把他们当奴隶和下等人,瞧不起他们。为了避免犹太人对他过于抵触,希律就娶了个马加比家族的女儿,对方是正统的祭司血统,也当过国王,算是最正宗的犹太人了。
  结果,希律一家,就兼有了希腊人的狡猾奸诈,和犹太人的神经质: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小舅子约拿单、叔叔约瑟夫等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权谋家;他的老婆米利暗、岳母亚历山德拉、姐姐莎乐美,也个个都是著名的魔怔人。
  和这些人相比,残暴冷漠的希律,已经算比较正常的那个了——作为一个犹太人,在遭遇饥荒的时候,他甚至会动用自己的黄金,购买粮食来赈灾。还给遭灾的希腊人,也提供过援助,以至于被感激的希腊人选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席。
  当然,这种恶意收卖民心的行为,还是被祭司们记录了下来,在之后两千年里,一直作为反面人物进行批判。
  生活在这种重量级的家族里,希律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没直接发疯,都算是韧性比较好的。安东尼却不帮他巩固地位,压制这些神经病亲戚,反而放任克里奥帕特拉搅事,借助这些人给他找麻烦,硬是要增加内耗和成本。这么搅下去,搅得前线打仗没了军需,被帕提亚人打进来,大家一起拼命去得了。
  埃及这段时间扩张了不少,小小的加沙,其实无关紧要。但希律的地盘不大,丢了这块,就比较难受了。而这里是通往以东地的枢纽,丢掉之后,希律连老家都要控制不住了。
  这时候,安东尼又要东征,召集各个附庸,讨伐亚美尼亚。希律也再次带兵跟随。然而征服了亚美尼亚之后,安东尼却突然宣布,要把罗马的东方领土,都赠予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孩子。这个举动,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奉献”。
  在这次奉献中,克里奥帕特拉得到了“众王之后”的称号,她的孩子们也都得到了分封。她和安东尼的小儿子,当时才三岁,取了个“托勒密·菲拉德尔弗斯”的希腊名字,也封为了叙利亚、腓尼基和奇里乞亚的国王。
  这个行为,在罗马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政时代之后,国王已经在罗马成了政治不正确的词。而且安东尼只是执政者之一,却把罗马人的土地到处乱送,更是犯了大忌。毕竟,自古以来,结婚被爆金币的事情层出不穷,但因为跟一个外族女人结婚,一口气把整个罗马爆了一小半的事情,还真是第一次。
  希律王似乎也接受不了这种事情。原本大家都是罗马的附属,结果宿敌克里奥帕特拉骑到自己头上不说,他还从“罗马人民的朋友”,变成了三岁小孩的附庸了……
  因此,当安东尼集结军队前往亚克兴,和屋大维决战的时候,埃及、卡帕多西亚、本都、亚美尼亚的国王,都带兵出战,希律却明显不想参与了。正好这时候,耶路撒冷附近发生了地震,希律就跑去抗震救灾去了,只派了个部将应付安东尼。结果这一战,安东尼出乎意料地一败涂地,希律反而得以逃过一劫。
  战后,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杀,屋大维安定完局面,就召集各个藩属,审问他们的动向。在讯问的时候,希律把王冠放在屋大维脚下,然后直接承认,自己就是安东尼的朋友,给他提供过支持。同时认真地请求屋大维,不要考虑他曾是谁的朋友,而应该考虑他是个什么样的朋友。这种直白理智的态度,反而得到了屋大维的认可。
  事后,屋大维没有追究,反而把原属埃及的一部分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加沙地区,都划给了希律管理,归入犹太王国。
  希律死后,他的几个儿女争斗不休,最后在罗马的调停下,把王国分成四份,共同统治。其中一个儿子,希律·安提帕特,就是经书里面,参与逮捕天兄的那个国王。
  当时,罗马总督彼拉多在耶路撒冷逮捕了天兄,但他其实不想接这个麻烦的事,于是以此人活动地点主要在安提帕特辖地为理由,丢给了安提帕特,叫他来管。但安提帕特也受不了犹太祭司们的骚扰,坚持说你才是总督,事关重大,还是你来吧,又把天兄踢回彼拉多那边去了……再之后,才是经书里,审判之类的事情。
  到希律王的曾孙时,犹太人再次造反,国王也压不住,只能逃亡罗马,王朝就此终结。不过这个行政区划,在罗马人取消犹太王国之后,依然延续了下来,作为行省边界存在。
  郭康说,直到现在,罗马的边界,依然有一大群附庸国存在。如何对这些势力进行“理藩”,也依旧是罗马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古罗马人留下了很多经验,但教训可能还更多。首先,处理附庸国,不能简单地按照国内思路来。他们之间也有很多恩怨情仇,而且敌友关系也不见得是恒定的,就像希律王周围这些乱七八糟的势力一样;
  其次,附庸国里代理人的利益和需求,不见得和国内所有势力都一致,甚至,最好的代理人都不见得是最大的地头蛇。犹太祭司显然就没法合作,相反,希律王这种僭主,倒很好打交道;
  最后,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利益上的契合,比情感、身份乃至宗教信仰这些,都重要的多。希律王有多重身份,后来的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说,希律就血统而言是腓尼基人,就文化而言是希腊人,就出生地而言是以土买人,就宗教而言是犹太人,就居住地而言是耶路撒冷人,就公民身份而言是罗马人。选择哪个身份,其实就是看哪个好用。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这种人,其实才是合格的代理人。
  犹太人自己,显然不会喜欢这个例子的。在他们看来,希律王朝这些人,都是罗马的走狗,是倒反天罡、骑在正统犹太人头上的奴才,也是背叛了教友的叛徒。但犹太政权最大的成就,反而是他们取得的。
  后世,犹太人有个野心勃勃的“大以色列计划”,想要进行扩张。然而搞笑的是,纵观历史,希律王朝才是各个方向上,都走的最远的。
  通过灵活的外交手腕,还有不断的联姻,希律王的子嗣们入主了北至奇里乞亚,南至加沙的各个小王国,甚至连亚美尼亚王国都掺了一脚。希律王的军队,向东打过了约旦河和戈兰高地,牢牢控制了更东方的豪兰平原;向南击败了实力更强的纳巴泰王国,攻入阿拉伯半岛。取得了后世的犹太人,哪怕拿着全世界的援助,都难以实现的战绩。
  而就算这样,犹太人还是骂他是杂种,认为他不配算作犹太人,不承认他的功绩。可见,一个不懂得尊重英雄的民族,显然是可悲的。而一群是非都分不清的人,且不论道德好坏,也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天父不会同情这种人,他们也注定会遇到自找的悲惨命运。
  郭康告诫说,虽然这只是一个早已灭亡的小国的故事,但既然参观了一回,其中的教训,大家还是需要铭记的。毕竟能混成这样,也算是个完美的反面教材了。今后,需要大家处理的局势,肯定会越来越复杂,不能不多动脑筋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