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二十二章 郭大牛回来了

  “我估摸着,剿匪之战不会那么快结束。”
  “你以我的名义发令,让陆战云、苗龙天、黄向果、李搏明、张小虎、黄四人率领三万人乘船北上,跟曹大强会合。”
  “另外让王石头率四万近卫军,前去济州,跟张寿会合,让他们进行马术训练。”
  一年前,近卫军再次扩充五万人后,总数已经达到八万人马,编为十六个近卫旅。
  框架也略有变动。
  李大山依然为军指挥使,竹影为副指挥使。
  王石头从龙武军调入近卫军,担任总参谋长。
  马明、刘昌义、陆战云、王璐为副参谋长,同时兼任旅指挥使。
  戴松为旅指挥使,不过他这个旅大部分士兵,都跟王璐留守西洋。
  这次回来后需要重新整合,也就是说他虽然顶着旅指挥使的头街,麾下却只有五百士兵。
  想要真正率领五千人马,只能等王石头在济州完成训练后才能实现。
  近卫军成军一年,五万新军并没有进行马术训练。
  唐学志征召三万新军前来会合,也是为了加强实战经验。
  因为要前面赶制新军的武器,导致新式的步枪产能停滞,半年下来也只生产了不到三百杆,以及一些枪管。
  纸壳米尼弹的耗费枪管非常严重,新生产出来的枪管基本都在一千发左右膛线就被抹平了。
  如果大量生产,按照海峡岛那边的生产力,根本不可能满足几万大军的需求。
  加上新军的庞大需求,唐学志不得不
  压缩一部分产能全面保证新军武器的生产,置于纸壳弹的枪械,则暂时满足现有编制就行了。
  当然,对于唐学志来说,西洋贸易线的成功,才是他最乐意看到的。
  都说他财大气粗,但实际上,唐学志最缺的还是钱。
  只有获取大把的银子,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
  按照陈公赞的估计,随着大量货船出海,吕宋、宣慰等地的税收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鱼鹰整体收入有望突破两千万。
  这才是唐学志敢于再扩充两万虎贲、五万近卫军的底气。
  算下来,扩军后,近卫军增加到了八万人,虎贲军也增加到了五万。
  算上镇守在其他地方的兵马,陆军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五万。这还没算新收编的两万辅兵。
  陆军中最的当属虎贲军,供养五万虎贲需要花的钱,最少能供养二十万步兵。
  按照唐学志估计,往后每年军费支出也将超过一千万两之巨。
  真正烧钱的还是船队,一千万军费,估计三百万都是给船队的。
  而船队只有三万水兵。
  李大山得知要送近卫军去济州训练后,也非常激动:“老大,五万近卫新军不是有三万人要调来豫北决战吗?另外两万人也都经过了马术训练,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他的意思是,一下子去四万人,是不是有些太拥挤了。
  毕竟济州岛就那么大,以前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三万虎贲再岛上。
  现在大部分战马都放到辽南去了。
  “让他们都去吧,我估摸着再过一段时间,鞑子那边会有大的变化,咱们必须做好提防多尔衮的准备。”
  “如果他们再次南下,咱们也不介意,直接杀过去。”
  五万近卫新军已经成军,就差混点经验了。
  虎贲军也在加紧扩军。
  等钟自彪那边的骑兵练成,五万虎贲加上四万近卫军,九万精锐推过去应该问题不大。
  黄台吉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面对九万近代化模式的新式陆军,他们未必抵挡的住。
  从朱由检让高起潜再次担任监军的那一刻起,他就没必要在意朝廷的脸色了。
  八年前,唐学志远赴婆罗,在石城附近救下了一个青年,还看到了朱允炆的陵墓。
  据当时的情况看来,朱镇就是朱允炆第十三世玄孙。
  后来,唐学志将朱镇带回海峡岛派人好生伺候,按照刘天罡的意思,如果大明朝廷真有什么变数,唐学志完全将朱镇扶上宝座,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果朱由检没有太过分,唐学志当然没必要这么做。
  如果真的威胁到了唐学志的生存,他会毫不犹豫的打出恢复建文一脉的口号。
  “杀过去。”
  李大山神色大振:“太好了,老大,兄弟们等的就是这一刻,真希望那天能早点到来。”
  竹影也非常兴奋的点头。
  新年的钟声响起,大明终于进入了崇祯十六年。
  历史上;
  崇祯十六年豫北之地已经全部落入了李自成手里。
  只不过现在,因
  为唐学志的出现,李自成的地盘已经压缩在了南阳以及襄阳等地。
  二月十六,唐学志收到了海峡岛那边的回复,郭大牛和王璐回来了。
  陈公赞开始准备第三批下西洋的货物。
  而郭大牛和王璐回到海峡岛后,只在家中歇息了两天就投入了出征的准备。
  十天后,两个百艘大小船只载着三万士兵,浩浩荡荡从海峡岛出发,他们绕经崇明等地,沿江而上。
  而另一边,海峡岛的造船厂也传来了好消息。再次开工的冥王级战列舰已经开始铺设龙骨。
  第二艘也已经开工,两艘冥王级战列舰同时开造,在海峡岛可是头一遭。
  另外十艘白色恶魔级和三十艘穹甲蒸汽战舰也陆续开工建造。
  唐学志的要求是三年内完工,时间非常紧迫,船厂工匠都在日夜赶工。
  钢铁厂,军器署也都在全力配合。
  陈公赞则全力保证资金链不受影响。
  不过,唐学志从西洋回来,给了他六千万两,两千万银子已经在仓库候着,资金方面压根没有问题。
  只是唐洲那边的铁料,有时候遇到季风就会有延误。
  陈公赞只能催促琼州钢铁矿那边全力合作。
  再者,他们这边银子充裕,边海官方的铁矿场也盯上了这块肥肉,有钱能使磨推鬼。
  巨量的钢铁需求,整个边海的经济都变得有火力。
  琼州的钢厂开始收购一些上好的铁料,自己炼制,对于煤炭的需求也猛然暴增。
  为此他们还租
  用民间的货船,去运输煤炭,婆罗洲,宣慰省也纷纷加大煤炭开采,进一步带动当地的经济。
  边海一些穷苦百姓,主动乘船去南洋采矿,而此时宣慰和婆罗都在执行人口计划。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