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武怀玉又回来了

  在洛阳东城过完小年,
  武怀玉便奉旨返京,他的两处伤口已经愈合,恢复的很好。
  年终岁末,纷飞风雪中,武怀玉在儿子的陪同下,东出洛阳西奔长安。
  足足八百禁军护卫随从,
  十二路轻骑前出数十里探路,确保这一路上的安全。
  皇帝希望武怀玉能够出现在贞观十六年的正旦大朝会上,让这次风波就此结束,绝不想再旁生枝节。
  经过改装过的大马车乘坐的很舒适,跑起来还快。
  宽大的车厢里,布置的很舒适,既保暖还宽敞,可以直接躺着睡觉休息,也能坐着围炉煮茶,或是看书写字都不耽误。
  承嗣磨墨,武怀玉提笔在写字。
  辞表。
  武怀玉已经不知道是在第几次辞谢皇帝的封赏了,
  “陛下既然坚持要加封阿耶,阿耶何不接下?儿子觉得阿耶的功绩,足够了。”
  武怀玉停下笔,看了眼儿子。
  “你真觉得我该接下这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主持门下省事这些?”
  “这是阿耶应得的。”
  武怀玉摇了摇头。
  太尉、太子太师,这原本是国舅长孙无忌的官职,而现在因为他遇刺案,长孙无忌受到了牵连,被迫向皇帝请辞职了太尉、太子太师两职。
  在几天前,皇帝正式接受了长孙无忌的请辞,然后过了两天,又拜他为司徒、太子太傅。
  这就很有意思了,太尉太子太师,这原是长孙无忌的官职,甚至长孙无忌原来还兼过扬州大都督。
  而武怀玉原先是司徒,安西回来后拜太子太傅,等他贬出京,房玄龄也拜太子太傅,但皇帝却也并没有因此免掉武怀玉这个太子太傅,
  现在长孙无忌跟他两人的三公、太子三师的官衔调换了。
  如果长孙无忌真跟刺武案有关,那他请辞,皇帝接受是必然的,但他又拜司徒、太子太傅,就说明皇帝已经认定刺武案跟长孙无忌没太大关系。
  那没关系却又要贬降长孙无忌的官衔,还偏偏是跟武怀玉对调,这就像是武怀玉踩着长孙无忌上去的。
  武怀玉有理由怀疑,皇帝这样做,一是给武怀玉加封官职,以示安抚。二来就是要故意制造他跟长孙无忌间的间隙。
  一石二鸟。
  没安好心。
  不过这也算是正常不过的帝王术了,在朝中大臣中故意制造一些对立,分化大臣,也是有效的平衡手段,避免皇权被架空,尤其是现在武怀玉和长孙无忌还都是东宫太子党的重要人物,
  太子已经做了十六年太子了,不小了。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辞职,这么一个死要权力,一心想当宰相的人,现在却主动辞去太尉和太子太师职,
  也是完全不得已,
  洛阳刺武案,许洛仁咬着个杨光武不放,皇帝因此召见了长孙无忌问询情况,虽说许洛仁也没查出杨光武跟刺武案有多大关系,但皇帝只是一次召见问话,其实就已经是表态了,
  长孙无忌只得担责,请辞。
  他若不主动请辞,那皇帝要是不满,他就会很不体面。
  长孙无忌明显是不想担上刺武嫌疑的,就只好无奈请辞了,他这边辞,李世民那边就同意了,然后下旨加封武怀玉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主持门下省事务,遥领扬州大都督。
  上一次,皇帝要封赏武怀玉,要赐姓封王,拜中书令兼吏部尚书等,政事堂商量了几天几夜也没通过,
  但这一次,皇帝直接把政事堂宰相召到延英殿,
  皇帝的意愿直接就通过了。
  听说现在长孙无忌闭门谢客,在家反省,反省什么?反省他都督了五年的洛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反省他大力提拔上来的杨光武严重失职,
  反省这五年,他在洛阳提拔的许多官员,都不称职。
  总之,长孙无忌虽然还是三公之司徒,也还加太子太傅,但他却是大受打击。
  车队一路向西,
  武怀玉跟承嗣坐在舒适的车厢里,倒也有难得的充足时间可以谈话,
  承嗣终究还是缺少历练,有点天真,虽然他跟别的十六岁少年相比,已经相当优秀了,
  承嗣还看不到武家如今兴盛之下的隐忧,还觉得父亲拜相那是理所当然众望所归。
  “大郎啊,等年后你成婚后,要不要考虑来洛阳?”
  “来洛阳?”
  “先做一任县令,”
  洛阳城现在虽没升格为都,但已经在计划中,洛阳跟长安一样,也是一城两县,洛阳城既是洛州治所,也是管辖洛郑诸州军事的洛州都督府治所。
  很快,洛阳将升格为东都,
  洛州也要升格为河南府,会设府尹、少尹等官,而洛阳城里的河南、洛阳两县,自然也要升格为京县,县令是正五品。
  承嗣现在是都水使者,正五品上,
  还是驸马都尉、千牛备身、柱国、朝议大夫,押领百骑左营北门长上。
  还有个太原郡开国公的爵位。
  他有这些官衔,主要因为他是武怀玉的儿子,然后是李世民的女婿兼学生。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劳政绩啥的,都水使者更仅是挂個名,他并不负责都水监的具体事务。
  像承嗣这样的贵族勋戚子弟,年纪轻轻就高官厚爵其实不少。
  “洛阳马上就是东都了,以后也会越来越重要的,你结婚后也就是真正的大人了,我觉得你外放历练历练下很有必要,洛阳县令品级也不低,重要的是一县之尊,管理事务很多,比较能锻炼。”
  承嗣从没有想过这些。
  “你到时可以把公主一起接到洛阳住,相信陛下也会同意的。”
  武怀玉没提让儿子去其它什么偏远地方,锻炼也得一步步来。
  “我怕做不好。”
  “谁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没经验就慢慢学,放心,我会给你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幕僚跟随你上任,协助你。”
  “阿耶,我其实更想带兵。”
  武怀玉笑笑,“我大唐的官员文武也不是分的那么清楚的,伱还年轻先在文职上历练历练,以后经验丰富了,可以升任边地,不管是做刺史还是都督,都是有机会带兵的。”
  日行百二十里,
  这一路有大马车倒也不是很辛苦,
  除夕日,
  武怀玉终于抵京。
  长乐坡下,长乐驿,
  结冰的浐河畔,
  太子亲自出城十几里等候迎接老师回京。
  “老师一路辛苦了,”
  “这么大风雪,殿下怎么还亲自来迎,臣惶恐。”
  “不止我来了,今天诸位相公们也来了。”
  房玄龄高士廉马周李绩杨师道张亮萧瑀岑文本刘洎褚遂良,
  唯有侍中魏征病重在家没来,
  司徒太子太傅长孙无忌也没来。
  这迎接的规格很高,
  一众宰相和他们后面的文官武将们,看着马车上下来,与太子相拥的这位武相公,也都是心情复杂。
  从西域回京第二天,就在延英殿上被贬降营州,当天就被催出京,
  当时很多人还真以为武相这下失势了,
  谁知道这武相走到哪都能引人关注,出京第四天,就在洛阳遇刺,然后这半个月后,
  武相又回来了。
  从离开长安,到回到长安,这还没到一个月呢。
  他不仅又回来了,而且现在官爵比之前又进一步了。
  不管武怀玉怎么请辞,
  但他现在也还是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主持门下省事、实封两千八百户,遥领扬州大都督,
  这是经过政事堂宰相们通过,然后中书令亲自草诏,侍中盖印审核通过,交付尚书省盖印颁发的正式诏敕任命。
  跟众人寒喧着,
  有中使策马驰来,宣读皇帝谕旨。
  “请武相即刻入宫觐见,”
  太子和诸相也被召去,还有刑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卿刘德威,以及治书侍御史唐临。
  并召中书门的六位中书舍人,门下省的六位给事中一同前往紫宸殿。
  这架势有几分三堂会审的味道了。
  皇帝还特派了马车来接武怀玉入城,在宫门前还派了步辇,令侍御者抬步辇送武相入宫殿。
  步辇,就是去掉了车轮,需要肩抬的轿子。
  皇帝有七种辇和三种舆,多用于礼仪,唯有步辇常用于生活。
  人臣一般是不允许乘辇的,更别说宫中乘辇,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或是有疾病的大臣,才有可能得到赐步辇入宫的这种特权。
  武怀玉人还年轻,但现在也还有伤在身,皇帝赐车辇,也是显示关怀。
  紫宸殿的偏殿延英殿前,
  皇帝站在殿外迎接武怀玉的归来。
  侍者落辇,
  武怀玉刚一下辇,就看到皇帝走下台阶,“二郎,一路归来可好?”
  “多谢陛下关怀,臣很好。”
  李世民拍了拍他胳膊,然后挽起他的手臂,“朕扶你上殿。”
  君臣肩并肩手挽手,一步一步的踏阶而上,登入延英殿。
  “给武相赐坐。”
  侍者唱名,宰相等一一进殿。
  皇帝端坐上首,目光严肃。
  “张亮,武相在洛阳遇刺已经快一个月了,你们三司联合调查许久,结果如何?”
  众人都望向张亮,
  武怀玉也望过去,
  今天都大年三十了,他遇刺都快一个月了,总该有个结果了吧?
  就是不知道,皇帝会给他个什么样的结果。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