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文武圣皇帝

  皇帝驾崩,
  太子秘不发丧。
  吕宋港,红堡内,武怀玉陷入沉思。
  昆仑奴默默的给他烧水沏茶,
  银壶里的水烧开,发出蜂鸣,将走神的武怀玉拉回来。
  七天了,
  估计承乾早回到长安,在太极殿向百官宣读了皇帝遗诏,然后宰相们拥立太子登基称帝了。
  正常情况下,这消息很快就会诏告天下,
  国丧,
  然后就是召天下都督、刺史,分封诸王等回京奔丧,各地官吏军民为大行皇帝服丧。
  七天时间,足够承乾安排了。
  秘不发丧,其实也是常规操作,历朝历代,老皇帝驾崩,尤其是在京城以外驾崩,一般都会秘不发丧。
  因为在新帝即位之前这段时间,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为防意外,一般都是先秘不发丧,然后等控制了局势,才会宣布死讯。
  从这方面讲,
  张行成、于志宁、褚遂良、高季辅这些宰相,也是办事较有章法。
  关键时候,先秘不发丧,然后调了程咬金统禁军,并急召了九成宫附近的府兵,护卫太子先回京。
  昆仑奴冲泡了两杯绿茶,
  茶香四溢。
  武怀玉接过一杯,轻抿了两口,他在心里估计着此时长安的形势。
  七天了,应当已经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交接。
  没有谁能妨碍这个交接,
  李泰李恪李元景李元昌等皇子皇弟,之前被长孙无忌几个谋反案全都给贬出京,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河中、吐火罗地区,
  那么遥远的路途,就算有人用最快的速度通知他们,那收到消息都得是半个月以后了,
  他们就算有想法,也根本赶不回来。
  而无诏不得回京,等承乾掌握局势,正公布皇帝驾崩消息时,他们也已经没机会。
  太子给他衣带秘信,估计也是遇到这突发之事,有些慌,但理应不会有事。
  “阿郎,什么时候走?”
  武怀玉摇头。
  昆仑奴愣了一下,
  “太子请阿郎去长安主持大局,阿郎不去?”
  武怀玉端着茶杯,缓缓道,“现在已经是新皇了,”
  “为何不去?”
  “不是不去,只是现在不去。”
  昆仑奴不解。
  “再等等。”
  “可·······”
  武怀玉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深思熟虑,太子私信召他回京,但他打算等朝廷正式的诏令传到吕宋后再动身。
  “我现在是南海观风使、吕宋都督,无旨岂能随便进京?”
  进京是得进京的,
  新皇登基,还是他学生,他这个太尉总得前去恭贺拥护。
  “我暂时不进京,你马上回长安,密切关注京师情况。”武怀玉对昆仑奴道。
  昆仑奴悄然离去,
  吕宋没有人知道他来过又走了,
  武怀玉也没有把皇帝大行的消息告诉别人,连樊玄符和武承志他们都没说。
  又过了几天,
  终于又有消息送达吕宋港,
  这次是广州都督和广州市舶司一起派船派人,护送了长安使者前来传旨。
  使者还是熟人,张阿难的干孙子,张宪。
  一个数次带兵上阵过的勇悍太监。
  “太尉,皇帝大行了。”
  张宪长的高大魁梧,除了没胡子,外表一点看不出是个宦官,一见面,张宪也顾不得这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累,满脸悲切的向他通报了丧讯。
  武怀玉向他询问京城现在情况。
  张宪也是如实告之。
  一切顺利。
  程咬金带兵八千,护卫太子先回长安,程咬金亲自镇守玄武门,并派禁军控制了京城各处城门关口,
  一切安排妥当后,
  次日早朝,
  太子在太极殿公布皇帝驾崩消息,
  然后左仆射张行成马上宣读大行皇帝遗诏,带头拥立太子登基称帝。
  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
  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郡王李泰李恪等不在来限。
  分封在外的诸王都可回京奔丧,但之前因谋反案而被贬的李泰等诸王,不允许回京。
  太子承乾,是在六月初一登基即位的。
  今天,已经是六月十三了,新皇即位都快半个月了。
  新皇今年三十三岁,做了二十五年太子。
  有过丰富的监国留守经验,皇帝突然驾崩,承乾继承大统,倒也很顺利。
  张宪前来,不仅是通报皇帝大行新帝登基的消息,
  也还有拜封诏书。
  新君即位,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
  诏叠州都督英国公李绩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于洛阳宫留守。
  诏太尉、吕宋都督、楚国公怀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余并如故,赐物三千段。
  诏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无忌为检校侍中,赐物三千段。
  新皇诏曰大行皇帝奄弃普天,痛贯心灵,若置汤火,思遵大孝,不敢灭身,永慕长号,将何逮及。
  敬顺惟新,仰昭先德,宜布凯泽,被乎亿兆。
  大赦天下,内外文武赐勋官一级,诸年八十以上赉以粟帛,雍州及诸州比年供军劳役尤甚之处,并给复一年。
  当初被李世民贬出中枢的几位宰相,萧瑀已逝,杨师道仍还是工部尚书。
  武怀玉、长孙无忌、李绩这三巨头,终于被新皇召还朝。
  武怀玉和长孙无忌都是一步到位,直接拜相,尤其是武怀玉,检校中书令,还知尚书门下两省事,
  这就是一人主管三省,是新皇对老师的最大信任和倚重。
  而长孙无忌做为新皇亲娘舅,却也仅检校侍中。
  李绩也终于离开做了八年的叠州都督,但没有一步回中枢拜相,而是先调去洛阳任都督。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新皇一继位,就把李绩从叠州调到洛阳,下一步回朝复相,也是必然的。
  琼州刺史、晋王李治,加授司空。
  左仆射张行成兼太子少师、礼部尚书,右仆射于志宁兼太子少傅、刑部尚书,进黎阳县公。
  中书令高季辅兼太子少保、检校吏部尚书。
  侍中褚遂良晋河南郡公,兼太子詹事。
  礼部尚书许敬宗兼太子左庶子。
  “陛下请太尉立即还朝。”张宪道。
  武怀玉接下圣旨,心里并不意外,承乾跟他的关系那是亦师亦友,久经考验的。如今承乾刚登基,肯定也希望自己去帮一把。
  “我会马上启程北上。”武怀玉很痛快。
  这趟是必须得去的,
  新皇登基之后,立即把几位元老召回朝,这事做的没错,但他觉得回朝后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承乾,
  让长孙无忌李绩等回来站站台可以,但不能真正的过于信任他们,尤其是长孙无忌。
  这大胖子老硬币了,权力欲望太盛,真让他回朝,肯定又是要搞老一套,是要扛关陇集团大旗,党同伐异的。
  不过借无忌的手,把一些对新朝不稳定的份子,清洗一波倒是可以。
  当个工具人,用过后再把长孙架空,或是干脆再踢出朝堂就是,长孙无忌若是聪明呢,还能得个善始善终,要是不聪明,那可能就难免要走历史老路,最后要贬死他乡了。
  当天,
  武怀玉便派人通知吕宋各地的官吏前来吕宋港,
  传达诏令,为大行皇帝举丧,
  官吏军民为大行皇帝服丧二十七日,
  道观、寺院鸣钟三万次。
  官吏和所有百姓一百日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
  一个月内禁止婚嫁。
  不过这个时间,是自皇帝驾崩之日起开始算,现在皇帝都驾崩半个月了,所以只需要再服丧十二天就可除服,禁屠宰也只需再禁一个月。
  “三郎随我回京,其余人就留在家。”
  武怀玉没打算带上妻妾和其它儿女北上,因为他现在也没打算在长安久留。
  更不想给人一种他武怀玉又杀回长安,从此不走的印象。
  晚上,
  樊玄符和李清、杨慕云等妻妾都在帮怀玉父子俩收拾行李,
  武怀玉一身素服坐在那跟承志交待着一些话。
  “阿耶怎么不带上阿娘她们一起回京?”
  “我这次回京没打算久呆,短则三五月,长则一年半载,我就又回来了,就不折腾你阿娘她们来返奔波了。”怀玉直言。
  武承志不解,
  “陛下拜阿耶中书令,兼知尚书门下二省事,这是主持三省,总理政事堂啊。”
  武怀玉却只是淡淡一笑。
  “新皇登基,我这老臣扶上马送一程应该的,但也不能倚老卖老留着不走,”
  承乾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如今三十三岁,肯定是想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他现在确实是需要武怀玉这个元老回朝辅政,但武怀玉也很清楚,就算以他跟承乾的亲密关系,
  其实也是远香近臭,
  等一切走上正轨,他最好还是主动离开,那样大家都好。
  否则,早晚会起冲突。
  武怀玉虽是承乾的老师,但承乾当上了皇帝,这关系就会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有哪个皇帝会愿意被臣子左右的,就算是老师也不行。
  历史上继承帝位的是晋王李治,出了名的圣贤太子,登基后,亲娘舅长孙无忌对这外甥也是尽心尽力,
  还搞出了几大案,帮新皇扫除了所有威胁,朝政也是打理的很好,但李治可并没有真正感激,
  而是嫌长孙无忌把持朝政,
  皇帝的权力是不容他人染指的,谁碰谁死。
  长孙无忌却不自知,结果最后被李治无情干翻,最后凄惨贬死他乡,他带领的关陇贵族集团,也是被李治和武媚收拾的很惨。
  还是得始终摆正位置,要有个清醒的认知。
  武怀玉这次去长安,就是去捧场子的,不是去摆国师架子的。
  八年,
  武怀玉头一次离开吕宋,站在甲板上,看着海船乘风破浪,整个人也有些心潮起伏。
  船从吕宋港出发,先沿吕宋岛西海岸北上,在新金山港停泊补给后,往上航行一段后折往西行,经东沙岛到香岛港,
  一路顺风顺水,几天便到了。
  此时的香岛港,在武家的经营下,十分繁华,从原本几百人的几个小渔村,到如今已有常住人口十几万人。
  吕宋运来的香料,第一站便是此港,
  这里有优良的港湾,更有武家的重点经营,岛上不仅有转口贸易、也还有造船、香料加工、渔产品加工等产业,还有繁荣的金银加工,钱庄银行当铺等金融产业。
  位于珠江口,靠着大唐最大的贸易港广州,又是武家经营,香岛港确实是繁华的不输广州。
  武怀玉这八年来,一次都没踏上中原土地,不过倒是来过几次香岛的,他还去过流求、林邑、三佛齐、扶南、真腊、爪哇、婆罗洲、香料群岛等地。
  到了香岛,武怀玉见了些人,知晓了长安不少最新的局势。
  国舅长孙无忌已经到了长安,李绩还在路上。
  但新皇已经又给李绩一道加封诏书,特进、英国公李绩,晋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是给李绩拜相了。
  赠太尉梁国公房玄龄、赠司徒申国公高士廉、赠司徒卫国公李靖、赠司徒齐国公秦琼、赠司空莱国公杜如晦、赠司空郑国公魏征、赠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并配享太庙。
  黄门侍郎宇文节加银青光禄大夫,晋平昌县公,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
  礼部尚书兼右庶子许敬宗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
  又添了宇文节、许敬宗两位宰相。
  朝中十几个宰相了。
  在香岛休息一天,便前往广州,然后经韶州越梅岭,经赣江一路顺水而下,直抵江州,
  从长江至汉口,然后进入汉江逆行而上至襄阳,再经丹江入商州,过武关入蓝田,
  几千里路迢迢,终于回到长安。
  新皇率百官亲自到长安城门迎接,
  很是隆重,极有排面。
  长孙无忌、李绩、张行成、于志宁、高季辅、褚遂良、崔敦礼、崔仁师、韩瑗、宇文节、许敬宗,
  除了武怀玉,其余十一位新旧宰相,全都到齐了。
  新皇李承乾拉着武怀玉同登御车,一起返回大明宫,这待遇独他一人,连国舅长孙无忌都没能享受。
  武怀玉推辞几番,不得已上车,余光看到长孙无忌一直在盯着他。
  李世民灵柩还停在太极殿,武怀玉先前往拜祭,他的丰功伟绩,堪称千古一帝,他的离去,是中国历史的巨大损失。
  大行皇帝的丧礼还有很多流程,眼下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议定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
  李渊谥号是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代皇帝,但却对大唐居功至伟,在位二十五年,尤其是开创了贞观盛世。
  “请老师为先皇拟一个谥号。”
  承乾一身素服,神情有些憔悴又带着些许亢奋,人瘦了些,八年没见,更添几分沉稳,他依然是以老师称呼武怀玉。
  宰相们对李世民的谥号也议了很多天,初步议定的是文皇帝。
  文帝是一个美谥,经纬天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修德来远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与贤同升曰文。
  历史最有名的文帝,当属于汉文帝和隋文帝,两位文帝都结束动荡,开创盛世。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而隋文帝结束中原几百年分裂,重新大一统,开创了开皇之治。
  李世民在位二十五年,同样开创了贞观之治。
  文皇帝这个谥号可以,可武怀玉认为还不够。
  “大行皇帝既有文治,更有武功,一代圣皇,臣请谥文武圣皇帝,庙号太宗。”
  经纬天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威强敌德曰武,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臣观先皇,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
  先皇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武怀玉一席话,把李世民尊崇的无以复加。
  新皇李承乾却是忍不住大声赞叹叫好,
  “太尉所言甚是,便为先皇定谥文武圣皇帝!”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