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利益是中德两国唯一的纽带

  中国要小心处理和德国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让德国能够按照中国的剧本走下去,他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王启文不希望因为一些“外交上的小事”导致德国人不满加剧,偏离剧本安排好的道路,但是无论怎么样,德国对中国有些不满是一定的,
  因为中国自始至终都不肯登上德国人的战车,这让两国的关系多少受到了些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因为中德之间的利益牵扯越来越大,德国在中国投资的商人,德国急需的战略储备都让他们只能在心里不满,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不像从前那么需要德国的支持了。
  但德国对中国的依赖却在加大,因为全世界找不出几个向中国这样资源丰富且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许多德国急缺的原料都握在英国及其盟友手中。
  在协约和同盟两大集团交恶后德国能够得到原材量的地方就就只有中国以及中国领导下的东北亚。
  施里芬曾在内部会议时说道:
  “从1906年开始,失去了外敌重压的中国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这个古老国家的生产力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增长着。
  首先是农业和轻工业,广袤土地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源优良的耕地,而纺织业等轻工业也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随后是重工业产品,钢铁、化工、电力等方面的需求让这个庞大的国家如同一块海绵一般不断从外界吸取资金和技术,进而转化为一个个巨大的工厂。
  而这些工厂的产品则顺着其国内越来越发达的铁路线和越来越繁忙的航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蔓延,
  这个重新焕发了生机的国家可以为德国提供足够的物资储备,如果战争不受控制或者我们无法重现1870年的战争奇迹,中国是德国熬过漫长而惨烈的战争的重要保障。”
  也由于施里芬的原因,德国现在对能够提供原材量的东北亚看的非常重,甚至德国总参谋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制定部分进口货物清单。
  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重点物资是石油、橡胶、钨、锡等各种稀缺资源,德国人有的是铁和煤,但是现代工业不仅仅是有铁和煤就可以的。
  德国人和中国联合起来探索装甲战术,探索飞机和汽车的作用,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德国的将军们开始准备为自己的军队增加一些装甲车和坦克以提高攻击力,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变得无法回避,那就是橡胶怎么办?现在还没有出现合成橡胶,那么如果要使用和橡胶相关的工业品和武器就必须储备天然橡胶,
  刚好中国才扶持起来的兰芳共和国就是重要的橡胶产地之一,在南美橡胶危机后,全世界唯一能够稳定为德国提供橡胶的国家只有中国。
  而除了橡胶,钨矿等各种金属矿产是另一个重点,德国人知道钨矿这种东西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海军的重要性,而中国又是著名的产钨国家,
  在双方的协议中,华夏共和国每年可以为德国提供1000吨左右的钨矿,而出口量会随着中国开采量的增加慢慢提高,
  其他欧洲缺乏但是又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中国的产量也很丰富,德国也需要购买。
  而随着这些原材量的供应,德国人渐渐发现从中国进口武器和弹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弹药和武器倒不是德国自己用的,而是因为德国需要为他们的小弟着想,
  德国和奥匈都是工业国家,他们确实不太需要进口额外的物资和弹药,但是奥斯曼以及一些正在被德国拉拢的小国就不一样了。
  一旦战争开始需要全身心投入战争的德国对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将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德国的工业和后勤供应德军不成问题,略微帮助一下奥匈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更远以及工业能力更差的国家德国可就顾及不到了,为了维持这些国家的战斗力,德国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稳定供应的军火商。
  除了这些东西外,对德国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在欧洲,德国最引以为豪的是强大的工业和高达近7000万的人口。
  强大的工业配上大量素质较高的人口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让整个世界都感到胆怯,在历史上,1913年德国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居然比英国和法国加在一起还要多!
  但是与强大工业相对应的是战时脆弱的农业,在战时化工厂忙于制造毒气以及其他战争物资而忽略化肥生产并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以不超过60万的国土面积来养活7000万人口对于德国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德国政府经过一番推演后,认为虽然德国拥有近7000万的人口,但是一旦开战,人口依然不够用,大量的农民必须被调到军队和工厂。
  而与法国不同的是法国人可以从殖民地运来大量的劳力,但是德国人没有外援,所以如果抽调大量农业人口的话,必然导致农产品供应调到紧张,
  一旦开战后,人员和牲畜的消耗会大增,再加上产量的降低,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德国必然会陷入饥荒之中。
  农业永远是人口大国的一个大问题,人可以没有工业品,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粮食,
  所以德国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储备大量的粮食,这种储备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的粮食储备,而另一种则是包括各种野战食品在内的军用食品。
  德国人正在实施自己的粮食进口计划,努力帮助中国的农业实现现代化,并准备再次提高进口粮食的数量,一年之内需要进口至少四十万吨的各种食品作为储备。
  其中20万吨为各种罐头和饼干,要保证德国的粮食储备可以保证德国在战时3年之内不会发生大的饥荒。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德国人必须接受中国人“中立”的外交政策,在不触及德国底线的时候继续保持和中国现在的关系,直到战争分出胜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