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姐弟密谋
刘表送走刘备返回殿内,发现群臣正在窃窃私语,便好奇地问:“诸公在议何事?”
“我们都好奇刘备那封奏疏”
见蔡瑁、蒯越都看着自己,别驾韩嵩随即拱手问话。
刘表把奏疏拿着在手中,示意韩嵩近前去拿,并笑着说道:“德高自己看看便知,到时你拟好关羽的荐书,我一并着人送去许都。”
“是。”
韩嵩随即近前双手接下,展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终于明白刘表会厚待刘备,原来对方这份礼更重。
“德高?”
殿内众人都想知道,蔡瑁忍不住小声提醒。
韩嵩咽了咽口水,转身向刘表作请示状,刘表捋须笑道:“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德高不妨大胆拿给大家看。”
“哦”
韩嵩忙把奏疏向他人传阅,于是刘备举荐刘琦茂才之事浮出水面,殿内众人纷纷向刘表道贺。
蔡瑁与蒯越对视了一眼,好像在说你猜得真准,姐夫果然收了刘备的好处,偏偏这种好处天下没几个人拿的出。
散值之后,殿中不少官员起哄,要去刘琦府上道贺,刘表因为心情大好,遂被簇拥着同行。
蔡瑁不喜欢去凑刘琦热闹,便怀揣心事去见其姐蔡氏,也就是刘表的后妻。
刘表的原配陈氏,于五年前生三子刘修时难产去世,他随即续弦娶了蔡瑁的姐姐,以此巩固自己在荆州的统治。
蔡氏凭着身后的家族,以及夜里对刘表吹枕头风,使得蔡瑁在荆州权势仅亚于州牧,两姐弟之间常有往来。
蔡瑁来到州牧府后宅,蔡氏见只有蔡瑁而不见刘表,便问:“今日怎么就你一人?你姐夫去怎么没有同回?有人把他绊住了?”
“哼算绊住了,姐夫被群臣簇拥,去了大公子府上”蔡瑁苦涩摇了摇头,信手使唤丫鬟拿酒解渴。
蔡氏一怔:“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蔡瑁双手一摊,补充道:“给大公子道喜啊。”
蔡氏越听越奇怪:“伯玮(刘琦)有何喜?”
“您儿子被人举为茂才,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蔡氏听到蔡瑁的揶揄,不禁皱起柳眉:“以伯玮的才学,他何德何能被举茂才?德珪是在与姐姐打趣,还是真有其事?”
蔡瑁虚眼回答:“自然是真的,刚才在大殿之中,群臣都看了刘备的奏疏。”
“刘备?”蔡氏喃喃自语:“我忘了他是豫州牧.”
蔡瑁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后提醒蔡氏曰:“襄阳都知大公子平庸,刘备此举必定包藏祸心,姐夫因之而亲近此人,这对我蔡家没有好处,姐姐要早做打算.”
“德珪想说什么?”
蔡瑁没正面回答,而向蔡氏反问:“姐姐与姐夫成婚五年,除了给我添了个侄女,就不打算再生个儿子?”
“嗯?”
蔡氏先是诧异,却见蔡瑁表情严肃,她仔细想了想,最后说道:“你姐夫已有三个儿子,明年就到了知天命的年岁,身体早就力不从心,咳咳,即便真生一个,前面还有三个兄长,他也绝对拿不到嗣位,你不要东想西想。”
蔡瑁点头肯定:“这就对了,姐夫能够坐稳荆州,属我蔡家出力最多,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无论姐姐能不能生,刘家嗣位都不出自蔡家,若姐将来夫百年之后,必定大公子刘琦承继荆州,那时蔡家将如何保持权势?”
蔡氏轻轻摇头:“我虽非刘琦生母,却是他法理上的嫡母,而且此子憨厚孝顺,应该不会亏待.”
“我的好姐姐,刘琦已经二十七岁了,他比你都小不了几岁,你却指望他孝顺亲长,然后善待咱们蔡家?别忘了他妻子不姓蔡.”蔡瑁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德珪究竟想说什么?”
“刘备来投荆州,本如丧家之犬,姐夫此前也对他心存忌惮,然而他却用茂才两个字,轻松让姐夫对他看法大变,将南阳八个县交他治理,加上此人又是刘琦大恩人,此后不得在荆州兴风作浪?”
蔡氏听得一惊,比出一个手势追问:“八个县?”
“嗯,”蔡瑁点头补充:“目前有六县在曹操手里,但这都是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备本是皇叔,此举同时交好姐夫和刘琦,今后在荆州话语权不会小,一定会影响到蔡家的利益,我们得未雨绸缪”
蔡氏对刘备如何不感兴趣,但对蔡氏的利益却很上心,于是急忙追问:“德珪今日来找我,应该想到了应对之策?”
蔡瑁答道:“刘琦年长无法控制,但是刘琮、刘修皆还年幼,不知姐姐更喜欢谁一些?以后可以像生母般亲近对待,待其成年从我族中选女子嫁他,则荆州仍能保持现有态势。”
“我更喜欢琮儿.”蔡氏喃喃自语:“这孩子非常听姐姐的话,修儿则相对寡言了些”
蔡瑁颔首:“刘修克死生母,我也不建议亲近他,姐姐以后多褒琮而贬琦,久而久之姐夫必然生怨,我后面也会算计刘备,让那刘琦没有外援。”
蔡氏好意提醒:“常听姐夫夸刘备为人英雄,德珪你算计此人要当心。”
“姐姐放心。”蔡瑁手心向上握成拳,自信对曰:“此人自以为计成,却不知落入我和蒯异度彀中.”
蔡家姐弟密谋之时,刘备、刘晔也启程返回湖阳。
文聘调拨船只需要时间,刘备便打算快马加鞭赶回,到时在湖阳驻地相会。
对于刘表的安排,想起蔡瑁、蒯越的笑容,刘备途中惴惴不安,终于在歇马休息时,他找到刘晔寻求安慰。
“子扬,刘景升许我宛城、西鄂便好,为何还要加上其余六县?等他奏疏送至许都,岂不表明我有意要取?那样和汝南有何分别?”
刘晔答曰:“分别还是蛮大的,南阳属于荆州地界,使君在此可随时向刘景升求援,而留在汝南就不行了,这应该是蔡、蒯之谋,不过并没什么用”
刘备愁眉不散,补充道:“可我听说张绣当时投降,带走了南阳北部大量百姓,现在上有曹操的军事威胁,下要应对宛城、西鄂百姓稀少的局面,似乎无法按照先生汝南之法行事”
刘晔悠然一笑:“无妨,我有计应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