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心痛
“陛下,陛下不可意气用事!”
杨士奇和夏元吉听洪熙皇帝这么说,急了。废太子可不是小事,这样的话也不能轻易出口。
“陛下,太子与君父俱为一体,都是我大明之国本,不可轻言废立太子啊!”
这种大道理洪熙皇帝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怎么会不懂?只是他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劝。
“瞻基,朕看你是诸事太顺了,以前先帝宠你,早早地立你为皇太孙。”
“朕即位,你便顺理成章做了太子。你哪里知道做太子的艰辛?朕看你也不懂朕的难处。”
“既然你一心要与朕对着干,从今天起皇家锦绣基金会主席的差事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在你的东宫静下心来读点书,想想该如何做一个像样的太子,如何与君父说话。”
高希听到洪熙皇帝撤了朱瞻基“皇家锦绣基金会主席”的差,内心有些着急。
这个主席的职位可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有切切实实实权的职位。
如今锦绣商号已经是大明最大的商业集团,而且官私合股,而高希将自己亲手缔造的这个商业帝国的控制权完全交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仅凭这个职位就能控制大明大量的商号、财阀、报纸和海外贸易渠道。
特别是大明国最先进的步枪、手枪和大炮,也都掌握在基金会主席控制的锦绣集团旗下。
高希当初通过成立这个基金会,将锦绣商业集团的控制权交给朱瞻基,一方面是向永乐皇帝表明自己无意帝位,另一方面也是要朱高炽放心。
朱瞻基和朱高炽本为一体,却不曾想今天朱瞻基在“还都南京”的问题上与洪熙皇帝朱高炽意见相左,激烈争吵。
洪熙皇帝一怒之下,当场撤了朱瞻基的差。
也就是说,他将锦绣商业集团的控制权直接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也算是对朱瞻基的警告。
“陛下...”高希想再说几句,为朱瞻基解释一下。
洪熙皇帝却没理他,直接对着杨士奇和夏元吉说道。
“杨阁老、维喆,这就拟旨。为纾解民困,减轻百姓税赋,暂停下西洋之国策,沿海及海外正在兴建的货柜码头,一律停建。不准再开设新的航路。”
“啊,陛下,这...”高希没想到洪熙皇帝盛怒之下,居然如此草率地决定“停办下西洋”。
许多历史学家分析说,大明朝如果能坚持下西洋的国策,保持开放的态势,那么中国的近代化很可能将从大明朝开始。
可是洪熙皇帝一上台,就停办了下西洋,这不能不说令世人扼腕。
高希没想到,在这个时空序列中,他费尽心力,才有了大明国良好的对外开放之势,却因为今天的这一场争论又要付诸东流。
“陛下,不可啊!我泱泱中华,若能兼顾农桑和贸易,则我大明将富有四海,何愁朝廷收不到赋税?陛下的内库也能更为充盈。”
“而今陛下盛怒,臣弟以为不宜论断国之大政。”
中华是以农业立国,但若能加上对外贸易,四海内外的黄金白银、财货宝藏都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明,则朝廷自然会有钱。
与此同时,皇帝陛下你的小金库也会变得鼓鼓囊囊。
高希是想从公私两方面说服洪熙皇帝不要轻率做决定。
只是洪熙皇帝仍旧在气头上,别说高希的话,这会子恐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他看都没看高希一眼,继续自顾自说下去。
“移民政策施行年久,蒙古部众涌入大明,令雇工过多,工作难找,同时边境诸地治安日益败坏。朕决意于即日起,暂停边境各地互市贸易、茶马贸易,暂停办理移民手续。”
“对蒙古诸部改以怀柔之策,朕在位之日,不再北征。”
杨士奇和夏元吉边听边拟旨,却并不似高希那样满脸诧异。他俩甚至边写边微微地点头,表示赞许。
高希明白了,洪熙皇帝的这些突然说出来的话,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事先已经与杨士奇、夏元吉等一心要“还都南京”的重臣早就商量过。
从洪熙皇帝的表现来看,他早就知道高希会反对,因此干脆不和你商量。
至于朱瞻基的反对,他确实没想到,因而才龙颜大怒。
只不过今天一怒之下,就直接让拟旨了。
“父皇,若蒙古诸部又有强敌进犯大明,父皇是否也一兵不出,只等在家门口等着人家打过来?”
“陛下,不可停了互市、茶马和移民啊!”
朱瞻基和高希都急得跳了起来,这些大政方针,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让大明的边境不仅变得更安全了,也更繁荣了。
特别是移民政策,其实是兵不血刃地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蒙古诸部,尤其是对大明威胁最大的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的实力。
试想,若蒙古的青壮全都成了大明的子民,以后他们怎么进犯大明?这叫釜底抽薪。
可是朱高炽,这个才即位不久的新皇帝,却一张口就要停了这些大政。
如果这些都停了,那么大明朝又要回到老路上去了。
“朱高爔、朱瞻基,朕今天没心情再与你们争辩。朕即天下,朕要为天下百姓福祉计、安危计,朕的旨意,你们不想照办,朕就让愿意办的人去办。”
“陛下...臣弟还有话说。”高希还想进言。
“朕现在不想听你说话。”洪熙皇帝板着脸将高希的请求生硬地怼了回去。
“再拟旨,置南京守备,节制南京诸卫所,整顿南京防务。”
洪熙皇帝没有直接说“已经决定还都南京”,不过现在要新设“南京守备”一职,看来是要为还都南京做准备。
“父皇...”
“陛下...皇兄...大哥...”高希一连改了三个称呼,可是洪熙皇帝不为所动。
这时,杨士奇和夏元吉已经草拟好了圣旨,呈了上来。
洪熙皇帝却没有看,他觉得胸口有点透不过气来,便将圣旨放在了一边,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按住了胸口,闭上了眼睛。
“大哥...”
“父皇...”
“陛下...”
自登基之后,洪熙皇帝便觉得浑身轻松,就是那种心灵上的解脱感。
以前永乐皇帝的反复无常,失去太子位的担忧,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他的头上,令他一天也不敢放松。
可是一旦解去桎梏,他反而有些懈怠和恣意了。
他山珍海味,不再晨练。虽勤于国事,却也沉迷后宫。
他的身体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发福这么简单,这些日子他时不时感到胸闷。
太医给他开的方子和汤药,他也随性地很,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自然效果差强人意。
此刻,不知道是被气到了,还是因为最近太累,胸口的气闷和胀痛一阵阵袭来。还好,他自觉还不算严重。
“朕没事,休息一会儿,喝两口茶就好了,你们退下去吧!”
见洪熙皇帝这么说,众人也无话,慢慢退了出去。
高希颇感失望,也为大明的未来担忧。
他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序列里,这位洪熙皇帝是否能改变命运,多活几年。
但照目前的情势来看,他若多活几年,永乐皇帝许多继往开来、大开大合的旷古之举,就会被他废得干干净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像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在正史中就被封存了,后来想再度使用时,却下落不明,有说要被管库房、反对下西洋的官员给销毁了,有些被盗了,有些被虫咬了。总之,不是什么好事。
但高希和洪熙皇帝自喜庆茶楼见面时就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又让他希望洪熙皇帝长命百岁。
矛盾和无奈折磨着高希的内心,他只能慢慢地退出殿去。
洪熙皇帝看着高希退去的背影,内心一阵痛。他知道这不是肉体上的痛,而是情感上的抽搐,这要比胸闷更让他痛苦。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四弟朱高爔,能够像过去一样支持他,辅佐他治理大明江山。
他想到了什么,从桌上的一个锦盒中取出一份圣旨来,上面赫然写着“太宗第四子朱高爔即复皇四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