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门徒,你全家都是!

  户部尚书夏原吉,神色匆匆,直接前往吏部天官蹇义的府邸,两个人一见面,夏原吉就看到了桌上的一份邸报,顿时叹息一声。
  “你也在看?”
  说着他从袖子里拿出来自己的那一份,两份放在一起,居然还不一样!
  其中核心争论点,就是王莽到底是不是尼山鸿儒会的成员……正方观点认为,王莽有许多惊人之举,所作所为,和当时的人格格不入。
  很显然,王莽就是那种被山中异人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他和世人不同,那是因为秉承了尼山鸿儒会的教诲。
  只可惜后来王莽失败了,尼山鸿儒会吸取了教训,再也不轻易派遣不谙世事的门人了。
  可另一篇文章却说,你这是瞎说的。
  王莽推崇的王政复古,明显孟子一派的主张,希望恢复三代之治。而尼山鸿儒会则是挑选了光武帝刘秀,起兵反抗王莽,恢复汉室江山。
  尤其明显的是,昆阳之战,那么不合理,肯定是尼山鸿儒会的隐士出手了,他们具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事。
  还能降下陨石,通天彻地。
  夏原吉和蹇义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东西,又把两份邸报摆在一起,竟然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天官,你说哪个是真的?”
  蹇义狂翻白眼,“夏尚书,伱是要二选其一吗?”
  夏原吉怔住,他当然明白,选择相信一个,就代表承认了尼山鸿儒会……这是万万不行的。
  “我自然是不信的,可是这里面说得头头是道,空穴来风,未必全是编的吧?”
  蹇义深吸口气,长长叹息,“聪明如夏尚书,也是这么看,足见炮制此事之人,手段高明啊!”
  夏原吉一怔,“有人炮制?到底是谁?”
  蹇义哼道:“除了那小子,还能是谁!”
  一句话,弄得夏原吉瞠目结舌,良久无言……这种做事的风格,确实是徐景昌干得出来的,可问题是他这么干,到底要干什么啊?
  他总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图一个好玩吧!
  “我说天官大人,你能猜到他的用意吗?”
  “用意?”蹇义哼道:“他最大的用意,就是让咱们不舒服。就是给咱们添乱!”
  夏原吉半晌无言,随后喃喃道:“这种事情,要真是有人信了,只怕会有后患……我们必须下令,彻底销毁所有邸报,一份都不能流出去。”
  蹇义白了他一眼,“要真是他干的,你我有本事全数销毁吗?”
  “这……”夏原吉再度语塞,“那,那就赶快找其他人,六部一起商议个对策,一定要快,咱们耽误不起。”
  蹇义点头,可心里头却是惴惴不安,他总觉得这事没有这么容易结束。
  他甚至对这种手法,有那么一点点熟悉……捧杀!
  结党营私,阴谋算计!
  作为吏部天官,执掌人事大权……蹇义见过太多这种手法了。
  明褒实贬,含含糊糊,穿凿附会,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总有一款合适的,能搞垮对手,帮助自己上位。
  但是像这种公然造谣整个儒家,编造什么尼山鸿儒会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既然敢撒这么大的弥天大谎,一定是所图甚大,非比寻常……
  好家伙,虽说蹇义看出了造假,但也忍不住疯狂脑补。
  只能说这个玩意,实在是太上头了。
  即王莽之后,讨论的热点又集中在了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这俩人到底谁是尼山鸿儒会的?
  又或者他们都是尼山鸿儒会,只是尼山鸿儒会发生了分裂,一派代表汉室正统,一派开始放弃汉朝……
  他们为什么会放弃汉朝?
  莫非是汉朝皇帝信用宦官,疏远尼山鸿儒会的世家力量?
  双方到底是因为什么分裂的?
  史册上面,有没有答案?
  这个话题一经推出,立刻迎来了排山倒海的讨论热潮,毕竟诸葛武侯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演义的风云人物。
  别说在大明朝,就算是后世,也是争论不休。
  就在两边卯足了全力,互相辩驳的时候,突然石破天惊,有人发现了一柄六尺巨剑!
  这一柄古拙的铜剑,在剑柄上有一个蝌蚪文撰写的“德”字。
  很快就有人考证出来,这柄神剑原为轩辕黄帝所有,后来辗转落到了孔夫子手里,夫子文武双全,尤其是剑术武艺通神,故此才能周游列国,宣讲儒家学问。
  由于游历过程中,夫子痛感杀戮过重,虽然都是恶徒,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夫子才在剑柄上刻上德字。
  告诫自己,以德服人。
  这个消息传出来,顿时引来了无数好事者,争着要目睹神剑真容。
  但是很快就有消息传出,存放德剑的木匣半夜突然破开,一道红光,冲天而起,消失不见。
  只留下不少锈迹,还能辨认出神剑的大概模样。
  出现了神剑,但又没有完全出现……人们不免失望,将信将疑。
  不会是骗人吧?
  可就在这时候,又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
  春秋有二宝,一个是和氏璧,一个是随侯珠。
  其中和氏璧被秦始皇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乃是华夏皇权象征,传承历代。
  可是随侯珠却消失不见,没了踪影。
  实际上随侯珠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尼山鸿儒会主事的象征……传说随侯珠乃是一条巨蟒精魄所化,有着莫大威能。
  可以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
  尼山鸿儒会之所以能传承不息,就是靠着随侯珠的能力。
  夫子德剑,随侯珠乃是尼山鸿儒会的二宝!
  得一可得天下。
  针对这种说法,很快又有人站出来驳斥。
  你们也太小瞧尼山鸿儒会了。
  人家能左右两千年兴亡,靠的不是什么宝贝,而是智慧,是夫子的智慧。
  孔夫子晚年喜读周易,韦编三绝……夫子留下手稿,以指尖之血,书写一部经书……这部经书除了孔家直系后人,和尼山鸿儒会主事,其他人都不能观看。
  其中不但有无上智慧,还有种种神秘术法。
  比如昆阳之战,降下陨石,就是其中一个法门。
  再比如诸葛武侯,他天资过人,竟然悟出了外七星之法,试图延长寿命。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夫子真本。
  在真本之中,有内七星之法,并不需要点燃星灯,就可以祈求长生,向天借命。
  一旦成功,可以延寿三十年。
  试想一下,诸葛武侯要是能活到八十四岁,中兴汉室,弹指之间!
  连上了,全都连上了……徐景昌的乐趣已经变得很简单了,连鱼都不钓了。就是躲在书房,搜集市面上的种种传说。
  不得不钦佩人们的脑洞之大。
  题材弄出来了,很快就有人给你填满了。
  这里面甚至有人讲,当年朱元璋费尽心力,想要找回传国玉玺,结果却是求而不得。只能一气之下,刻了十七颗玉玺。
  数量虽然上去了,但是哪里比得上那颗真正的传国玉玺!
  由于没有传国玉玺,大明天子只能算是白板天子。
  而尼山鸿儒会却有象征着道统的随侯珠。
  所以天下文臣,那些读书人,并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真正在意的只有儒家道统,这些人全都以孔孟门徒自居,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完美!
  对于这些脑洞赛黑洞的点子,徐景昌只想说,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真的只是开了个小小的头儿,后面全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想象力,跟他真的半点关系都没有。
  徐景昌也很好奇,已经这么热闹了,朝堂之上,又会怎么样呢?
  那些朝臣会怎么想?
  “郑尚书,刑部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赶快下令抓人,凡是胡言乱语,造言生事之人,一个也不能放过!”
  大理寺卿吴中建议道:“今天早朝,就要请陛下降旨,缉拿不法。不然任由他们胡说八道,势必人心不稳,天下大乱……”
  他正在这里说着,突然旁边有个声音道:“吴大人,你这么关心此事,莫非你是尼山鸿儒会的人?”
  吴中顿时脸色骤变,一扭头,说他的正是副都御使陈瑛。
  吴中勃然大怒,“你胡说什么?老夫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尼山鸿儒会!这根本是心怀叵测之人编造的。”
  “哦!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吴大人是尼山鸿儒会的传人,正打算和您请教一些事情呢!”
  吴中越听越气,“陈中丞,你也是朝廷命官,难道分辨不出来?哪里有什么尼山鸿儒会?”
  陈瑛点头,“我自然知道尼山鸿儒会之说不可靠,毕竟我当初游历过尼山,从来没见过什么乱七八糟的。只是难说有没有其他的什么会……儒家传承这么多年,各个学派层不出穷。私下结社,结党营私者众多。我身为御史言官,正打算上书陛下,请求严查文官勾结!”
  他们俩在这里争吵,其余大臣也都凑过来,徐景昌也抱着胳膊,认真看戏,十分投入。
  “你要查什么人?”吴中愤怒质问。
  陈瑛坦然道:“就查那些自称孔孟门徒的人!”
  “你,你狂妄!”吴中勃然大怒,向四周看去,“诸位同僚,天下读书人,谁不是孔孟之徒?他这是要和全天下的读书人过不去!”
  这时候徐景昌往后退了半步,“那个……我不算孔孟门徒,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