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单核时代(五)
“不都说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吗?过去几天什么也不想干,所以就在这瞎琢磨,诶,好像还特么自洽呢?”王艾咧着嘴。
众女人互相看看,最后都看小美人儿,她最懂。
“似乎理论上可行,但理论和实践差距很大的。”
“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人类的新历史,我不懂生物学,但我懂哲学、懂历史,整体上人类发展是加速度的。”王艾拿出了学者的认真态度和逻辑思维:“核武器确保了大量损失人口的战争不再发生,这意味着人口更新的停滞。电子游戏、短视频以及未来的更多终将在快感上超过人口生产过程。而社会福利的完善,使得生儿养老的需求和必要性越来越低。这三项你们都承认吧?”
“你接着说。”许青莲皱眉道。
“人口更新减速、人口生产减缓,这都是人类从未有过的现象。任何新现象,必然产生新事物,新规律。”
“可是印度、非洲……”
“它们暂时落后,等他们达到我们现在的状态了,也会这样,而且印度已经开始了。”王艾断然道:“所以,人类的物种延续已经发展到了更新方法、体系的时候了,传统的能量越来越少了。”
“另外从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一方面,人类即将脱离地球成为宇宙物种。注意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这个进程,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机还会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生物工程进入到基因层面,虽然克隆被伦理阻止了,但任何伦理都不可能长期阻止一种科技的进步,早晚会突破,然后井喷。人类即将进入生物体的长生种状态。还有一方面,电子计算机的底层技术的突破,脑机接口的开始,都意味着人类可能进入纯意识体阶段。而这三方面又是互相结合的,如果进行宇宙航行,纯意识体的优越性无与伦比。而进入到新的家园后,人类还是需要身体,这时候生物技术又极端需求了。”
“你的意思是,人类将来的宇宙航行很可能是每个人带一个干细胞,或者说是生物检材、备份,然后就是一块硬盘,等飞行到地方以后,再培养人体,把硬盘插入脑机接口,人从意识体转变为生物体?”
“对。”王艾点头:“当然,宇宙航行因为现在还没有迫切性所以不会那么快,但人口生产模式的更新已经抵达临界点了。你们想想,除了我们这种家庭和中产家庭,谁还会生二胎呢?不管这是压力还是信号,总归,方向是没错的。人造子宫是解决的方式,而且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关,只看需要不需要而已。当然,人造子宫也只是过度产物。人的死亡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寿命翻倍什么效果?那些科学家会出产多少成果?而且我刚才的理论已经解释了实现的路径。”
康丝忽然笑道:“我明白了,你过去几天抑郁了,所以总会想到死,可你又不想死,所以挖空心思琢磨出了这么一条路来。”
“你想死?”王艾怒道。
“我也不想!”康丝愤怒的回应:“……哈哈!”
小美人儿看这俩人摇摇头:“你写个论文吧,中间跨度有点大,哲学方面够充分了,社会学只有框架,生物学更是什么都没有。如果要转变为笨蛋的具体方针转变,还需要更多的依据,你搞出来大框架以后,我会让我们的科学家填补生物学部分。”
“我不是说了吗?”王艾摊摊手。
“这么大一个计划、这么辉煌的前景,你光用嘴说?”小美人儿恨铁不成钢。
王艾忽然注意到人群背后不远处的赵丹正严肃的看着他……
赵丹已经和家人无异,除了卧室里的事儿,王艾从不避讳他,甚至主动让他知道,以方便上级知道。而赵丹此时的表情意味着……
“行,我写。”王艾点头。
众人也注意到了赵丹,赵丹没说话,大家也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科学猜想!不管能不能实现、能实现多少,都是高度指导性的。
王艾敢随口说出来,可谁又敢随便一听?他的慈善基金可有上百亿!
他随口说“人造子宫没什么难的”,那真不是吹牛,这么多钱砸下去没理由不成。
许青莲在王艾答应后,似乎有意无意的对着赵丹的方向:“这件事儿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好处,就是如果博士真的愿意将以后赚的钱投入到科研上,哪怕是他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国家计划、国家重点,也依然能够推动我们国家更快的发展。最大的好处是,他给全国的有钱人做了榜样。一般有钱人都不是很健康,各有各的病,如果把个人资产投入到医学上,那将是他们自己、我们国家、全人类的福音。我想,总比什么私人游艇、买房子置地、花天酒地、养一堆女人好得多,是吗?”
王艾脸黑了,众人都有点黑脸。
许青莲嘿嘿两声,拍了下王艾的肩膀:“干吧,王博士,我支持你!我全力支持你!我可以和你一起并肩战斗!以前我拉着你科研,现在你可以拉着我了!”
这一夜,王艾书房的灯亮到天明。
在照顾了雷奥妮、王奔母子入睡后,王艾被许青莲拉到了书房开始工作。小美人儿凭借丰富的生物行业经验也加入了进来,后来又被劝走了。孩子多,黄欣也是刚生产不久,家里总得有主人。
什么时候雷奥妮能满地跑了,黄欣也可以了,她才会去马德里和王艾汇合,这一下,弄不好又要到冬歇期。
所以她得休息,王艾和许青莲就不用了。
天亮后,王艾睡了两个多小时就准备出发,许青莲迷迷糊糊的靠在他肩膀上:“前两天看了个事儿,更感觉我们应该好好用钱了。”
“什么呀?不是没有乞讨的了吗?我们还一直在捐小学,听说全国小学都盖完了。”
“《高山下的花环》,听说过吗?”
“我没看过。”
“故事主人公牺牲了,但原型的妻子前年才去给他扫墓,而且是借了两千块才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