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来人
方有顺看到天天在外面疯跑的沈玉袖回来,立刻笑着招呼她过去,并指着对面的两人说:“还记得你三姥爷和舅舅不?快叫姥爷、舅舅。”
沈玉袖闻言听话的走到方有顺跟前,乖巧的对两人分别叫了声三姥爷、舅舅,就悄悄的观察起了这两人。
在她的记忆中,能让她叫三姥爷、舅舅的,就是和姥姥姥爷要饭去老家时见到那家人,可她记忆中的那一家人都瘦骨嶙峋的没有一丝生气,而眼前这两人虽然依旧很瘦,却还算精神,她有些不敢认。
方有成听到她脆生生的三姥爷,笑的满脸都是褶子,上下看了看她,不停的感叹:“这孩子长的可真快,高了,也更水灵了。”
“长高了是不假,要说水灵那可差远了,最多也就是勉强能看吧。”方有顺哈哈笑着,但眼里却满是骄傲。
沈玉袖在旁边听得却瘪了瘪嘴。
不管是在学屋还是村里,谁见了她不说一句长的好啊,咋在姥爷嘴里就只是勉强能看呢?
方有成看着她那撅起来的小嘴,却笑了起来,一脸不赞同的跟方有顺说:“你就会瞎白话,这孩子要是长的还不叫好,那别人家的小姑娘还咋活啊?”
两兄弟就这么就着沈玉袖又聊了起来,沈玉袖在旁边听得却是连连点头。
是的,她长的确实好,不但长得好,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呢。
于是,长得又好又听话的沈玉袖也不还嘴,软软的依偎在方有顺腿边,听起了两人聊天。
原来,这个三姥爷之所以这时候忽然来了,是因为今年老家那边比去年旱的更厉害了,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出来要饭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多。
也是因为这个,而随着这些人数的增加,这饭也是越来越不好要了,方有成想到方有顺去年的话,就把所有的粮食全留给了家里人,带着小儿子来这里找方有顺,他想看看这里今年怎么样,要是也不行,他俩再去别处。
沈玉袖静静听着两人的对话,脑子顿时就出现了去年看到的那些画面,小小的眉间立刻皱起了一个小疙瘩。
那岂不是说,今年老家那里的人过的还不如去年?
而同样的,方有顺听着方有成的叙述,也忍不住凝起了眉,可对这天灾人祸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能做的就是先留下两人在这里过年,再等他们走的时候给些地瓜干和粮食。
他倒是有心提议方有成直接拖家带口的迁来这里,可今年这里年景也不是很好,更保证不了明年这里依旧还能多少有点收成,毕竟种庄稼是靠天吃饭,老天爷下不下雨、干不干旱,都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他能保证的,就是如果明年老家还是老样子,这里还能多少产些粮食的话,让他们再过来拿些粮食,好保证老家大人孩子不要被饿出个好歹。
老家来了亲戚,方有顺就让沈玉袖去沈敬贵那边叫一下人,让他们今晚来这里吃饭,也顺便见见老家的亲人。
要知道,现在交通不便,又远隔千里,老家能来人实在是不容易,今年来了还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见面,当然得让家里的大人孩子过来认识认识。
沈玉林一听说老家来人,不等爹娘答应,啪一下扔下毛笔就撒丫子往方家跑。
可算有个理由歇歇了,这一天下来,不停的叠红纸、裁红纸、写毛笔字,无聊不说,他都快累瘫了。
于是,当沈玉袖回来看到沈玉林在姥爷身边跟狗腿子似的不停端茶递水,都差点不认识他了。
这二哥又是抽哪门子风啊?啥时候这么勤快了?
但不管怎样,沈玉林反正是因为这一番操作,在方有成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以后也还记得这个曾经亲亲热热叫着他三姥爷,不停给他倒水的孩子。
待要走,三六九。
就这样,方有成在这里过了一个好年,年初三的时候就要走了。
临走时,方有顺给他们的推车上装了两麻袋地瓜干,和一麻袋由各种粗粮混在一起的粮食。
倒不是方有顺吝啬不肯多给,而是一辆推车也就能装这些,再多怕是就要压破车胎了,而且山高路远,路上不好走,就算两人路上换着推车,能把这些粮食推回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这些吃的以外,方有顺还塞了十块钱给方有成,让他家里有急事的时候可以打个电报过来,或是留着救急用。
方有成攥着方有顺硬塞到手里的钱,都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最终眼含着热泪对送到他村口的方有顺一家挥了挥手,回头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对于沈玉袖来说,这个忽然到来呆没几天又忽然走了的三姥爷,也就是给她增加了一点记忆,也让她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事情,其他就没什么了。
她依旧是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没心没肺的满大街疯玩瞎跑,天天乐乐呵呵的半点也不知忧愁。
而沈玉灵那边就不行了,她不但没有感受到过年的快乐,还天天在为怎么才能不饿肚子发愁。
因为她霍霍了不少白面和油,沈四婶这个年整天黑着个脸,除了大年初一吃了顿没啥油水的白菜饺子,大年初二沈四婶带着她和姐妹们回娘家,在姥姥家吃了个全面的馒头后,家里就继续开始过起了天天喝个汤饱的日子。
如今她已经不期盼能吃多好了,只求能吃饱就行。
可偏偏因为分家的事情,众叔伯家的大人孩子们见到她就没个好脸色,她的其他姐妹还能厚着脸皮去多少混口吃的,只有她,到谁家都没人搭理。
不过,现在她也学聪明了,吃饱了就往炕上一躺,哪里也不去,也不动,这样还能饿的稍微慢一点。
而老天爷仿佛也知道再这样下去人们怕是要活不成,一开春就先下了场透地雨,直把人们高兴的喜极而泣。
过了将近三年天天算计着吃饭的日子,如今人们早已经踏实下来了,只要能种地,只要老天爷肯给庄稼生长的机会,他们就仿佛不知疲累一般,几乎是拼了命的干。
当然,一些像赵回爹娘这样爱躲懒的人,那就是把他饿死,也改不了不爱干活的毛病。
赵回知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是以,年前年后那几天,他很识趣的带了几把干野菜回家,安安分分的在家待到过了正月十五,才再一次踏上方家的门。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春暖花开时,他带上方有顺亲手育的地瓜秧,再次种到了那片芦苇荡里。
与此同时,他也自己到一些荒地里找了些适合编篓筐的棉槐条子,开始试着自己编东西去卖。
他想,就算自己编的篓筐不如方有顺的板正,但只要结实,再卖的便宜点,应该也会有人买吧?
而事实也如他所料,虽然他编得篓筐看着不那么好看,但因为结实耐用,去卖的时候有些贪便宜的人家还是很愿意买的。
就这样,赵回渐渐的也攒下了一点钱,在秋天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高高兴兴的就去找亲爹赵老五要户口本报名上学。可结果,户口本还没拿到,赵回就先迎来了爹娘的双面夹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