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鸣惊人
林耀坚说完这话,徐思夜先愣了一下,随即就明白了过来,冷笑一声。
心想消息传得可真是快,看来自从自己住进林家以来,这个林耀坚就已经派人盯着自己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林耀明转过头,面色不悦看着自己弟弟。
“我的意思很清楚,这个人不配留在林家!”
如果说林耀坚之前还只是旁敲侧击让林耀明把徐思夜赶出林家,这次就是动真格的了。
“你我虽是兄弟,却也不可在这林家正堂之中如此信口雌黄。此事我已经说过,思夜就留在林家,不可再论!”林耀明沉声说道。
林耀坚冷哼一声,“大哥,你我的岁数都不轻了,我不至于为了一件小事,在你面前谎言诬陷。乃是我手下的仆从亲耳听到,徐思夜满口胡言,蔑视圣贤。若是不信,你尽可以问他。”
林耀明说道:“思夜如何满口胡言,污蔑圣贤了?”
林耀坚一双老鹰眼直勾勾地看向徐思夜,厉声说道:“我的仆从告诉我,亲耳听到徐思夜在西跨院中大喊什么读书人最不济,什么骗得高官是朝廷的晦气,难道还能有假不成?”
堂中的林家子弟顿时一片哗然,纷纷对徐思夜怒目而视,就连林老太爷也是一脸的错愕。
林家虽然是经商发迹,然而现在大部分的林家弟子都已经在苦读诗书,准备迈向仕途之路。
现如今在他们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徐思夜胆敢用这番话蔑视读书人,等于同时嘲讽了林家所有正在苦读的子弟们。
“思夜,莫非真有此事?”林耀明错愕地看着徐思夜,依然是难以置信。
徐思夜尚未开口,林耀坚忽然朗声道:“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徐思夜,你若还是你父亲徐侍郎的儿子,就需要在此抵赖推诿,谎言欺诈。”
面对众人逼问的视线,徐思夜依旧是一脸轻松淡然,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徐某即使在这林家大堂,当着众位之面,也敢将我方才所说之话重复一遍,我有何不敢承认?”
说完,徐思夜当真将那篇时文叹当着众人的面重新背了一次。
这下子就连林瑜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徐思夜,心想这人不是胆大包天,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这个人在林家装聋作哑这么多天,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徐思夜字字句句,犹如一道道惊雷劈在林家正堂之中,瞬间周围的林家子弟们全部沸腾了起来。
“爷爷,你都听见了!徐家公子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混子,此等人有何德能做我们林家女婿!”
“如此悖逆之言,此人竟敢当着老太爷之面说出口,当真是不敬至极!决不能宽恕。”
“请爷爷下令,将徐思夜逐出林家,从此林家与徐家恩断义绝!”
一时间,此起彼伏,**肃穆的林家大堂一下子成了菜市场一般。
林瑜忍不住看了徐思夜一眼,却见徐思夜脸上挂着淡漠甚至混着一丝嘲弄的微笑,冷静地看着这一幕。
不知为何,看到这样的徐思夜,林瑜的心忽然有了一丝不寻常的跳动。
这个徐思夜,还真是与自己从前见过的人截然不同。
“都给我住口!”林耀明呵斥一声,大堂里又安静了下来。
“思夜,你先父徐有成也是科举出身,成了吏部侍郎。你为何说出如此之话,莫非思夜的志向不在功名么?”林耀明有些诧异,但是依然温和地询问着徐思夜。
“并非如此,我也绝对没有辱没先父之意。”徐思夜也平静答道。
“那这话又是何意?”
徐思夜又想起了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一段。三国历史虽然早于宋朝,但是三国演义却是明朝成书,舌战群儒又是书中杜撰,放在这里说也不会有人知道自己剽窃。
“这世上自然有不少人,自以为读过几本诗书,阅过几册经典,就自以为胸胸怀天下,可以纵横捭阖。此等人,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若其乌纱盖顶,官袍加身,难道不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吗?此等样人纵使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寻章摘句,不过世之腐儒也,谈何兴邦立事?只可惜如今的读书人,自以为是国之栋梁,却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整日只知舞文弄墨。倘若如此,这科举不考也罢。”
林瑜简直忍不住要为徐思夜大大地喝一声彩。这一番卓辩可谓之精彩,在场的人个个目瞪口呆,想要辩驳却一句都答不上来。
尤其是几个林家子弟,只感觉徐思夜字字句句都是在讽刺自己,气得脑门子爆青筋,却什么话都说不出,甚至有人低声骂了句徐思夜根本听不懂的市井粗口。
林耀坚都徐思夜都是刮目相看。起初他只以为这人不过是个胸无点墨的官宦之后,但是今天这番话绝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能够说得出来的。
“想不到徐公子竟有如此真知灼见,真有乃父之风。看来,老朽果然没有看错人。徐公子将来定有飞黄腾达之日。”林耀明叹道。
“哼,摆弄口舌而已,区区雕虫小技。”林耀坚仍然嘴硬,摆着臭脸坐回原处。
“倘若无事,请容在下先行告退。”
徐思夜说着也不等人回答,对着林耀明鞠了一躬,转身就要离开。
今天天气这么好,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跟一群书呆子辩论,有这个闲工夫去租船钓鱼不是更痛快么?
“徐公子请留步!”但是这时候,偏偏又有人拦住了徐思夜。正是林耀坚的哥哥林耀洪。
徐思夜回过头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还有何事?”
林耀洪体格肥胖,笑起来也温厚可亲,问道:“瑜儿正好与公子相同,不屑于笔墨之间,专好经商,与徐公子倒也般配。不知徐公子对于行商坐贾,又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