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过了

  两个女子一起怀孕,终究是家事。
  朱塬知道老朱这里不是问题,与自家祖上谈过,还主动提及,让青娘和留白两个进宫拜会一下皇后娘娘。
  老朱也同意下来。
  朱塬清楚,皇后肯定对此比老朱更有芥蒂,但,正是如此,该有的礼数才一点都不能缺。
  第二天一大早,被自家小男人面授机宜一番的青娘和留白就忐忐忑忑地去往宫中,朱塬今天没有再跟着,而是来到北边的金陵大学。
  今天不是上课。
  新一期的《大明月刊》已经开始刻印,不过,临时又要加上明州那边‘岱衢大捷’的事情,朱塬就打算亲自盯一盯,以及,同时跟进一下某个全新‘集团’的组建。
  大明出版集团。
  只听名字,顾名思义,以出版为主,不过,其中却是包括图书和期刊,将来还可能涵盖报纸。
  另外,这家出版集团的成立,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配合这一期《大明月刊》上,即将颁行天下的‘大明期刊管理规定’,主要是禁止民间擅自出版报纸杂志类期刊。
  图书还是照旧。
  来到《大明月刊》编辑部,宋濂已经抵达,另外,陶安也在,两人正在讨论的恰好是刚刚完成的‘岱衢大捷’文章。
  不过,朱塬能够想像,陶安过来,应该还有另外原因。
  关于《金陵学刊》。
  与老朱讨论后,陶安被任命为《金陵学刊》的主编。
  朱塬依旧是总编。
  说起来,这本刊物是面向金陵这边的所有大学,把主编位置给陶安,难免显得偏颇,不过,现实却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关键是陶安资历足够。
  曾经的正三品翰林学士,不仅有主政地方的经验,进入中枢后,还参与过朝廷诸多法令的制定,再说这次转任金陵大学校长,相比国立大学的许纯仁,即使都是正三品,陶安也足够俯视。
  从正四品国子监祭酒顺势提升到正三品的许纯仁,只能算捡了一个便宜。
  大家施礼过,来到这边公廨一张方桌旁坐下,朱塬拿着那篇刚刚宋濂和许纯仁一起又润色了一遍的‘岱衢大捷’文章翻阅,一遍听陶安开启话题:“平章,此次这……‘大明期刊管理办法’,只怕会引起非议?”
  涉及传媒的管理,朱塬可以在老朱面前畅所欲言,面对其他人,即使陶安足够务实,宋濂也颇为圆融,却终究不能乱说,只是摇头:“任何法令都是会引起非议的,过往几期《大明月刊》在朝堂和民间的反响,两位都是亲眼看到,因此也就能发现,这种类型的杂志,太容易蛊惑人心,朝廷必须防备居心叵测之人可能的动作,而且,朝廷只是限制期刊,民间想出书,还是可以自己去出,这还是很宽松的。”
  朱塬说过,陶安一时沉默,宋濂也没有搭话。
  陶安不是没有想到更多,而是突然记起,好像……与眼前的少年平章争论事情,朝堂已经公认了,辨不过。
  更何况,陶安也不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
  若是让钱唐来,还差不多。
  钱唐就能说服这位少年平章每个月给诸学子们上三次课,相处也有些时间,陶安能够想像钱唐是如何办到的。
  因为钱唐足够纯粹。
  或者,说得不那么文雅一些,油盐不进!
  钱唐若是坚持了一个想法,少年平章再能分辩,也很难把对方说服。
  不过,陶安倒也知道,虽然钱唐说服了朱塬开课,但,代价是……给族人写了一封信,希望钱氏献出那钱镠铁券,作为筹划中的博物馆珍藏。
  想着这些,陶安不再多说,转了话题道:“再一个,平章,下官觉得,这《金陵学刊》,该是严肃一些,诸如广告这种……还是不要了罢?”
  陶安在朱塬来之前也看过这一期的十版广告样张,大部分都是上一期的广告,每一页的制作,从纸张到细节,都堪称精美,让人甚至都有些爱不释手。不过,陶安依旧觉得,即使能带来不错的收益,这种为了钱财‘广而告之’的事情,还是不怎么体面。
  “这个不急,你们看着把控,”朱塬笑着点头:“反正,《金陵学刊》和《营海月刊》,暂时都只会印两万册。”
  之前敲定了加印的方案,上月过度之后,这个月,《大明月刊》的印刷量将正式提升到每月10万册,其中两万册精装,八万册简装。
  相比起来,《金陵学刊》和《营海月刊》,暂时都只是刚刚起步,朱塬也就只给两万册的预算。
  两万册,大概是一副雕版的印刷量。
  还是一半精装一半简装。
  相对来说,虽然无法和《大明月刊》比拟,但,其实也并不少。至于发行,计划还是一半免费分发,一半投放市场。
  另外,《营海月刊》的主编,同样也已经确定,是刘琏。
  不同于《大明月刊》和《金陵学刊》都会在金陵这边刻印发行,《营海月刊》的筹划将会放在明州,不过,因为有朱塬这个总编在金陵这边把关,每月的刊发就要多一层步骤,先将样刊传送过来,经过朱塬的审核,或许还要给老朱看看,才能送回明州付梓。
  这边说着,朱塬也看完了关于‘岱衢大捷’的文章。
  文章本身没问题,不过,朱塬却觉得,少了点什么,思虑回想了片刻,才记起,问两人道:“我记得……倭寇之乱,从前朝就已经开始?”
  宋濂疑惑。
  陶安倒是点头:“下官倒是看过一些记载,较早的……前朝武宗二年,就有记载,‘倭人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刚刚登基的武宗欲要有所作为,还严厉处置了一些个地方官员,要求严管海防,可惜并无成效,之后许多年里,倭寇都时常骚扰我中土沿海。”
  庆元,就是现在的明州。
  朱塬好奇:“前朝武宗,大概多少年前?”
  陶安道:“距今……或有一甲子了吧。”
  宋濂这时搭了话:“下官参与修撰《元史》,近日梳理,恰好记得,武宗元年,距离我朝开国,恰好是一甲子时间,若如此算来……也是巧,武宗二年,倭人焚掠庆阳,官军不能敌,到了又是这一甲子后的洪武二年,那有八成倭人参与的三千余定西军,却是被我朝海军一战全歼,却也是天道轮回。”
  朱塬听完,立刻道:“这个好,这篇文章……关于前朝倭寇侵袭的记载,找一找,尽快加进去,同时,也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一甲子的轮回,彰显我朝国威。”
  宋濂点头答应。
  这边说过话,敲定了关于‘岱衢大捷’文章的修改方案,宋濂在这边重新动笔,朱塬与陶安一起来到隔壁,查看一直在扩大的印书作坊。
  大都先后的几批匠户到来之后,目前,印书作坊内的工匠人数已经破千,达到一千三百余人。
  朱塬还是觉得不够。
  计划接下来两三年,把印书作坊的工匠人数提升到三千级别。
  毕竟不只是各种杂志,接下来,大明出版书籍的规模,也将远超以往,三千人……朱塬都还觉得不是那么足够。
  再就是,无论是《大明月刊》的编辑部,还是这印书作坊,都将归入‘大明出版集团’旗下。
  加塞的文章还在修改,这一期《大明月刊》的雕版已经在雕刻,稍后只需要把那篇文章加上。
  朱塬一边和陶安讨论着《金陵学刊》的出版思路,一边观看各类书刊的雕版刻印,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
  掏出怀表查看,十一点半,于是就和陶安告辞,返回湖上大宅。
  到了家,青娘和留白两女都还没有返回,这让朱塬很欣慰。
  显然,皇后娘娘再次留了她们在宫中用饭。
  这是个很好的兆头。
  朱塬觉得,一向偏向自己的自家祖上应该在其中起到了游说作用。更何况……朱塬这么离经叛道,说起来不好听,但,还是不会对皇后娘娘产生什么威胁的。
  三个嫡子啊。
  就算万一……
  第一个不行,还有第二个,第二个不行,还有第三个。
  理论上,怎么可能会有意外?
  虽然吧,曾经的现实,就是那么造化弄人。
  无论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甚至第三个……都没成。
  甚至,虽然落到了嫡孙手中,才短短几年,也还是被老四给抢走。
  不得不说,老四在这方面,也是如有天助。
  要不然,若是老二和老三……无论哪一个在,老四动作起来,都会顾虑匆匆。不过,又不过……若是老二和老三在,也不知道小小朱还怎么削藩。
  嗯。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朱塬这边吃过午饭,青娘和留白,也带着皇后娘娘的赏赐和满心的欢喜从宫内回来。
  果然是一起吃了饭。
  详细追问,还得知,马氏对她们很是谆谆教导了一番。
  大致是……
  好好将养同时,要努力服侍自家大人,尽心打理平章内宅,让朱塬没有后顾之忧。
  巴拉巴拉。
  两女都是知晓事理的,因此也明白,皇后娘娘肯多说她们几句,比不说可要强了太多。
  朱塬因此放下心来。
  因为……皇后这一关,也算过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