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流光皎洁
景上直接骑马送战英回大营,到了门口战英跳下马,仰头同景上道别,景上笑的温暖:“阿英,希望你今晚有个好梦。”战英以为他指的是今天看了那么美的红梅,会有梅香伴着入梦。
于是她挥了挥手:“你也一样。”说完便往大营内去了,走了一段,忍不住回望,营门口的风灯下,景上高高坐于马上,一根青玉綰发,灰色斗篷在风中扬起,如星子般的眸子正定定望向她这边,见她回头,对她粲然一笑。雪花一片片落在他墨色的发上,让她想回头帮他拂去。她觉得自己恍如梦中,冲景上再次挥挥手后,她又转回头,往自己舍房的方向走去。
离自己房间还有一段距离,她便觉得有些不对,自己屋内竟然灯火通明。她紧着走了几步更靠近房间些,屋内静悄悄的应该是没有任何人,谁帮她点了灯?
她推开房门,整个人怔住了,这还是她的屋,但已经大变样了。这屋本就很宽敞,现在用纱幔和雕花木页分别隔出了起居的空间,还有看书的空间。屋东北角还有一扇屏风,转到屏风后头,居然还有一只大浴桶。
屋内点了二十几支蜡烛,书桌上点着油灯,抬头看,顶上有一弯月造型的灯笼,还有几个星星造型的,也点亮着。战英看到油灯旁有一页纸,她拿起一看,笑了。
愿我如星君如月。
她绽开笑容,望着顶上的灯笼,念出纸上没有的后半句:
“夜夜流光相皎洁”
她细看之下,卧榻也换了,换成宽大的木质雕花榻,上面挂着白色纱帐,床上多了几床被褥,皆是绸质被面。卧榻边多了一个衣柜,打开柜子,里面衣裳鞋袜一应俱全,男女装都有,布料普通但是做工精致,方便她穿上在大营内行走但不扎眼。
卧榻外两步用雕花和纱幔隔开,便是那书桌,上面文房四宝俱全,她的书整齐摆放在上面,还有尚未落锁的格子,打开格子便是战家兵书。
屋中间还多了一张圆桌和几个凳子,在屏风外还有一个放盥洗盆的架子。
就连窗户和门的边缝都用布条包好,寒风再也难从这些缝中灌入。整个屋内比之前暖和舒适了不少。
战英不知道这些是如何在一日之内完成的,甚至不知道这些物什还有布置这些的人,是如何经过营房大门的审查来到这里的。
景上的能力竟至于此了么?她之前对他的了解,仅仅是行踪神秘的神医,后又知他是藏书最丰富的青瑶书阁的阁主,今日看来,他的身份永不止这些。
可是他有多少她不知道的身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在她面前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可以看得见,触的到的人,她为他动心,也不是因为他那些身外之物,而是他这个人。
战英如是想着,就不再考究猜测景上是如何办到这些的,只带着单纯的心思来看这景上为她用心布置过的屋子,心内充满了温暖与感动。他竟为她做了这么多,难怪今晚带她去寻梅,想来是这边布置起来时间不够。
战英洗漱完毕后,坐在书桌旁看了会儿书,便回卧榻就寝,枕着缎面的枕头,隐隐还能闻到梅香,战英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踏实过了,睡着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便是——遇到景上,会不会是她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呢?…
此时的景上听着下属汇报,想着他的阿英今夜应该能睡得香甜了,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弧度,把下属看呆在当场,少主竟会为个女子操心这些琐事,还真心为这事感觉欣喜,他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少主了。
接下来的几日战英依旧日日去采办处学习,沐休日便入谷由师傅考问学业,她有疑难处便由师傅来答疑解惑。李久龄对战英在阵法上的领悟力很是满意,机关靠自学也能够及时掌握,只是在奇门遁甲上总归是进展很慢。幸亏卫子逸学有所成,不至于让李久龄太过焦心,这阴阳遁十八局也不至于失传。
这日,战英正在抄录票据,赵刚拿着一方印章来找她,说是她的名章已经制好。明日便可以开始独自负责一处的采办了。
她与另外一名采办一起负责每日大营厨房需要的东西,其实早有固定的菜农和商铺送来,只是隔几日还是得上集市了解价格等。这也是采办处最没有油水,却最繁杂的部分了,票据多,需要盖章的多,需要核对的也多。有油水的采办都被赵刚自己以及杜伟把控着。这些也是战英在采办处待久了才了解到的。
采办处的日子充实而且过得飞快,战英几乎每日都上集市了解价格,她对民生的根本也有了深入了解,知道哪里来的米面最好,哪里的价格优惠,哪里的土豆产量高,哪里的生猪养殖得好。她丝毫不觉得辛苦,反而精力充沛,乐此不疲。
景上自打那日之后经常邀她去青瑶共进晚餐,在景上的调理下,战英的气色变好许多,人也丰润起来。
这日,战英从集市上办完事,依旧去了青瑶,一进门便要找青桐,献宝似的拿出几串糖葫芦。“青桐,今日正好遇上了。这晏阳街头不似靖城随处可见糖葫芦,在晏阳居然是个稀奇物件,问了商贩说是这里不产山楂。呐,给你。”
战英打算往他手里塞。
青桐平时故作老成持重,此刻脸却涨成猪肝色:“我,我不要,我又不是稚子小儿了。”
战英笑了:“你可不是还小么?这么大的孩子都喜欢这个,拿着吧,别不好意思了,你本来就不大,天天装作老气横秋的样子做什么?”
青桐偷偷瞥了一眼景上,景上正含笑好整以暇看着他,他知道阁主看着他窘迫的样子不定心里怎么取笑他呢,他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战英却不给他犹豫的机会,直接塞给他后自己便翻开随身带的本子打算和景上探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