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初到宜阳

  东山郡虽然多山贫瘠,其实面积并不小,足足占了整个北梁国的三分之一。
  全郡共有六个县城,跟古岩山脉一起,呈一个环形将郡城周围的平原包裹起来。
  攻破黑狐、铁刀二寨后,又经过十日的行军,萧历终于到达了在东山郡的第一个县城,宜阳县!
  跟正阳县房屋林立、百姓们相对富足的场景大不相同。
  这里不仅县城很小,而且明显破败不堪,连城墙坍塌了一大片都没有修缮。
  萧历在城外看的直皱眉头,这要是山匪来袭,恐怕县城会毫无抵抗之力。
  就在萧历为宜阳县的城防担忧的时候。
  “下官赵德昌,见过东山王殿下!”
  一个皮肤瘦黑,显得很精壮,五尺余高,一身正气的官员对着萧历行了一礼。
  他身后跟着几个官员、十来个衙役,以及数百名围在一起看热闹的百姓。
  一旁的张墨岳解释道。
  “殿下,此人就是宜阳县的县令,为官清廉,我们此前也打过一些交道。”
  赵德昌扫眼一看,也没想到还能在萧历的随从中看到熟人。
  “没曾想在宜阳县还能看见张县丞,张县丞不在正阳县为官,怎么跟随王爷来到了我这穷乡僻壤?”
  萧历主动开口。
  “哎,悠然兄如今是本王的第一谋士!”
  赵德昌赶紧作揖。
  “喔,原来如此,失敬失敬!”
  萧历看着官服明显比身体大一圈的赵德昌,有些好奇。
  “赵县令,你这官服怎么如此大?”
  赵德昌黝黑的脸上露出些许尴尬。
  “启禀东山王殿下,下官来宜阳县上任以前,官服是正好合适的。”
  “可殿下也知道,整个东山郡都很贫瘠,宜阳县也不例外。”
  “这么多年下来,下官也就变成了这副模样,不过和百姓们相比,算不得什么!”
  萧历有些惊奇。
  “喔?本王记得我北梁国县令的俸禄不少,应该足够你一家子开支了呀!”
  赵德昌闻言眼睛一红。
  “王爷有所不知,这东山郡盗匪横行,我等的俸禄根本就无法从郡城运到这里。”
  “不怕王爷笑话,我等已经五年没有发过俸禄了,有些门路的官员早就离开了!”
  此言一出,赵德昌身后的官吏们都深有同感,一个个就开始抹眼泪了!
  萧历肃然起敬,此前他还以为宜阳县令中饱私囊,连县城的城墙都不修缮。
  如今看来,恐怕确实是没钱,毕竟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心思修缮城墙呢?
  “你们都是我北梁的好官员啊,你们放心,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
  “即便朝廷忘记了你们,本王也不会忘记,你们都是北梁的英雄。”
  “请受本王一拜!”
  说完,萧历竟然真的拜了下去,这可把这些留下来的官员感动哭了。
  五年了,由于山高水远,宜阳县的官员们每次因为公务遇见其他同僚,都会被嘲讽是乡巴佬,嫌弃他们穷。
  但如今东山王的这一拜,则是彻底肯定了他们的功绩。
  谁知这还不算,本来萧历行军要拉着从两寨缴获的白银和粮食就不方便。
  萧历总算想到了处理的方法。
  “来呀,传本王令,核算赵县令等人这些年的俸禄和粮饷,本王都给补上!”
  这事情本来是朝廷来做的,萧历有些坏了规矩,若是被有些人参一本可就麻烦了。
  张墨岳有些担忧。
  “王爷,这样做不妥吧,若是被有心人参上一本,恐怕会被定一个密谋造反的罪名!”
  萧历摆了摆手霸气说道:
  “无妨,本王作为东山王,那这东山郡的一切都是本王说了算。”
  “况且今日之事我们不说,你觉得这些官员会说出去吗?”
  张墨岳这才领悟到萧历真正的想法。
  “这些官员若是拿了殿下的粮饷和俸禄,恐怕不仅不会说出去,还会对殿下感恩戴德,以后也会说尽殿下的好话!”
  让萧历和张墨岳意外的是,赵德昌直接拒绝了萧历的好意。
  “王爷,我知道您是好心,但王爷越过朝廷直接给我们发放俸禄,于朝廷制度不合,下官不能接受!”
  赵德昌此话一出,让他手下已经准备领银子的一众官员瞬间傻眼。
  张墨岳适时出来打圆场。
  “赵兄,王爷一片好意,你怎能辜负?”
  “况且就算你不要,你就忍心让你手下的这些官员忍饥挨饿?”
  “若是连你和你手下的官员都被饿死了,谁又去管老百姓的死活呢?”
  他身后的官员跟赵德昌算的上是同甘共苦,此刻也不由得纷纷劝说他。
  “老赵,我看王爷没有恶意,不过咱们就收了吧。”
  “是啊,老赵,我记得你老婆为了这事天天跟你吵架,这回有了王爷发的银子,你不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赵大人,小的家里确实已经揭不开锅了,您就可怜可怜我们这些衙役吧!”
  ...
  张墨岳的话加上周围人的劝说,赵德昌有些动摇,但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下官身为北梁国的官员,自然应该拿北梁的俸禄,办朝廷的差事。”
  “今日我若拿了王爷的银子,那明日王爷叫我办差,我应该办还是不办呢?”
  这话就涉及到北梁国甚至整个大陆的礼制讨论,张墨岳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劝说。
  萧历一直在冷眼旁观,这赵德昌确实是一个正直的官员。
  不过想要得到萧历的重视,只是正直可还不够,于是萧历终于开口了。
  “那赵大人觉得黎民百姓、朝廷和君上相比,孰轻孰重?”
  听见萧历发话,其他人都停止了劝说,纷纷看着赵德昌,等着他的回答。
  赵德昌此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下官掂量不出来!”
  萧历又看向后面的官员们。
  “你们呢?”
  萧历只是一句话,赵德昌身后的官员就流露出百态。
  有人谄媚着说社稷为重,有人小心翼翼的回答君为重,有人大义凛然的说民为重,也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士大夫才是中流砥柱。
  赵德昌看着这一幕叹了一口气,这些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同僚们,终究还是都是一些俗人,改不了巴结上官的习惯。
  萧历哈哈大笑。
  “悠然,你觉得呢?”
  张墨岳觉得王爷问出的问题很有深意,所以在萧历刚刚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思考,但他跟赵德昌一样,掂量不出来。
  “依本王看,不论历朝历代,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万世太平,才能穿直千秋万代!”
  此言一出,像一记重锤在所有人的耳边响起,感慨最深的莫过于张墨岳和赵德昌。
  不论是百姓、衙役,还是官员,都议论纷纷,有的人甚至开始吟唱起来。
  张墨岳一拍大腿。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枉我读书那么多年,自诩满腹才华,竟然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还需要王爷点破。”
  一旁的赵德昌却反复念叨着萧历的话。
  “民为重,民为重,民为重!”
  赵德昌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到最后他一副豁然开朗的模样,然后朝着萧历深深的鞠了一躬。
  “王爷,是下官糊涂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官,没成想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下官愿意接受王爷的俸禄,以后不管王爷有个差遣,只要是于百姓有利的,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萧历轻笑不语,能这么快想明白这个道理,这个赵德昌还并不是迂腐的不可救药。
  就在萧历感慨的时候,一个十五六岁的衙役突然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些许愤恨。
  “大人,不好了,那群畜生又来了,还有不到五里的距离!”
  赵德昌一惊。
  “什么?不是三日前刚来过吗?怎么又来了?这群混蛋也太不讲信义了吧!”
  后面的那些官员一个个也恐慌不已,议论纷纷,显然赵德昌口中的那些混蛋不是第一次来了。
  萧历听的有些懵逼,开口询问道:
  “赵大人,这是怎么了?什么人能让赵大人如此慌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