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列国争霸
同年秋,各县粮产激增,开垦荒田成绩斐然。
秦地,也迎来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
各地百姓,欢呼不已。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堪比春节。
因为以前的秦地民众,每年秋收,到自己手上的粮谷,何时有过这么多!
许多村落,百姓们都围着稻场欢呼起舞。
这时候,刘玉之的内政才能也发挥到了极致。
一方面,他平衡物价,振兴商业之后,在税收方面,却仍然重农抑商,另一方面,他继续加强奖励农耕,鼓励百姓迁徙之前的十二城,规划田亩,使人口贸易流动,钱粮散聚,为萧远囤积粮草,加强备战。
秦关的修饰,也在如期进行,这期间,萧远自然有去亲自检验过,另着修复山峪关。
他本以为,在这种招兵买马,修建雄关,扩充军备的情况下,府库金银,会越来越少,可没想到的是,刘玉之却让他的钱粮变的越来越多……
这就是一个会搞政策民生的人起到的作用。
他虽不在战场前线,但他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不会比任何将领低。
若论治政,萧远是不如刘玉之的,有了他的辅助,萧远亦全无后顾之忧。
这一天,军械司长官季平上报,称新的弓弩已打造完毕,请萧远检验。
作为一个现代人,萧远可深知冷兵器战场,强弓劲弩的重要性,那可是一大杀器,因此,他尤重秦军箭阵,听闻此事之后,自然连忙前往。
现在的军械司,可不是以前那样,而是各个部门井井有条,里面不知有多少工匠,有的负责打造箭支冲车,有的负责锤炼战剑。
到了这里之后,季平自然慌忙出迎,随后将萧远迎到了后院。
后院没有前面那么嘈杂,不过地上倒是有不少乱七八糟的军械。
而季平这个人,看上去是很‘脏’的,有些不修边幅,似乎专注于搞军械研究。
萧远先是看了他一眼,接着打量了一下周围环境,背着手说道:“季大人,你负责新制的硬弓呢?要是达不到标准,可有戏耍本官之罪。”
“哎呀,主公放心,您看。”说着话,季平像献宝似得,递给了萧远一张硬弓,同时解释道:
“主公,这硬弓,可不同以往,在弓臂上,下官采用了六才之干,以柘木为上,多层叠合,加大了弓臂的弹性,于弓身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在弓角上,下官加大了反曲力度,更具张力。”
“在弓弦上,更是加大了韧性……”
他一一讲解,而当时的硬弓,可不是现在的破玩意儿,以为找根木条弯起来,半月形,再拉根线就可以了?
那时候的弓,可是两头向外弯曲的,形成一种强大的张力,为角弓反张,坦诚来讲,以现在人的体格,一般是拉不开的。
萧远提着弓掂了掂,随口问道:“满弓之下,可多少步?”
“需勇士蓄力,一百五十步外,箭矢可穿透铠甲。”季平信誓旦旦道。
他说的这个距离,不是最大射程,而是有效的杀伤射程。
萧远闻言,不由眉头一挑:“当真?”
说着话,他也当即从地上捡起一支羽箭,振臂将其拉开,对准一颗大树,松手就是一箭。
利箭急射而去,瞬间钉在了树干上,萧远快步而去,检查了一下箭支深入的程度,由衷赞道:“此弓好力道!”
而见萧远直接就将弓拉满了,季平忍不住说道:“哎呀,主公神力啊!”
“你就别拍马屁了。”萧远好笑的打断了他,又道:“不过此次硬弓改造,本官颇为满意,季大人大功一件,辛苦了。”
“主公谬赞,下官惶恐,不敢言苦。”季平连忙说道。
说完,他又忙从一边拿过了一张短弩,递向萧远道:“另外,主公请看,这是配于骑兵的短弩,下官业已经过改造。”
萧远接过,又对着大树试验了一下,随后点点头道:“恩,此弩短距离的杀伤力,比弓箭更强,很适合骑兵冲击时用,成批打造。”
“遵命。”
从军械司离开之后,萧远便回了太守府。
这时候的秦军,已增至十五万,他的军事训练,更是一刻没有落下。
在整个秦地欣欣向荣的情况下,萧远已有足够粮草军械,更兼备兵强马壮。
这时候,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也更加频繁了。
同年十月,中原大战爆发。
各国之间,不断蚕食地盘,如陈国那样一些弱小的诸侯国,被迅速兼并消灭,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其实这种战乱,已经持续两百余年了,只是列国争霸的局面,在这一年的十月,达到了顶峰而已。
最终,华夏大地,形成了:桓、楚、炎、吴、凉、晋、宣、灵,八大强国。
他们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就连安阳侯余安民,亦在此时,号称安王,定都安阳,建立了安国。
不过,他却是附属在桓国之下,得其保护,才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这个时候,萧远也正在考虑,是否参与中原大战,率秦军出关了。
这一天的议事大厅中,秦地文武官员齐聚,萧远位于正上方的主位,下方左侧,站着军中将领,右侧,则是一众文官。
现场来看,更像是一场小型朝议。
等麾下众人都到齐之后,萧远先是环视一周,接着开门见山道:
“而今,中原大战爆发,列国争霸,就连余安民,也在安阳称王,本官在考虑,是否要兵出山峪关了。”
听到这话,人们纷纷对视了一眼,接着,上官文若率先出列道:
“主公,我军粮草军械,囤积充足,强弓劲弩,更是不计其数,值此天下大乱,岂能无我秦军,主公当趁此机会,攻城略地,扩充版图,随后择机登顶王位!”
他的话,可谓正说到了诸将的心坎里,人们闻言,纷纷大点其头,左侧将领,几乎全部表示赞同附和。
萧远亦是有此决心,不由目光一凛,伸手说道:
“请先生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