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四兩饅頭
“東子,該準備去迎親了。”
那邊,何貴叫了起來。
何家和祝家離得近,沒幾步路,但家里的老人說,多走兩圈是好的。
所以他們去的時候要從別的方向繞過去。
回來也是一樣。
總之就是多走幾步。
要不然這喜事,都該沒人知道了。
沒有轎車,也沒有其他代步工具,就靠一雙腿走。
何東的心情還真有激動。
想了兩輩子的事情,終于是要做成了。
怎么不激動?
爆竹聲聲響起。
祝晴雅坐在房間里,也是心跳的厲害。
馬上就要出嫁了。
是真的。
看著鏡子里面,頭發挽起,戴上紅色絨花,膚白若雪的自己。
讓祝晴雅安心的,還是身上,唐梅給做過的紅色西裝外套。
一針一線,全手工的。
里面配著喬其紗的襯衫。
說是結婚就要喜慶。
外面的親戚來了不少。
小孩子們擋在門口,說是要攔門禮的。
爆竹響起了,應該就是何東到了吧?
她心跳的更快。
外面的笑聲一陣一陣的傳來。
也不知道是發生了什么事情,有男有女。
紅包都是一開始就準備好的。
不過不是何東給,而是何貴和村子里幾個年輕的。
算是后世的伴郎吧。
何東走在最前面。
“晴雅,晴雅,何東已經來了,你也趕緊準備出門。”
唐梅激動的厲害。
看著女兒,眼里泛起了淚光。
祝晴雅知道她是高興的。
全家人盼了這么多天,就是盼著她嫁給何東。
現在終于實現了。
“記住媽跟你說的話,到了何家就好好跟人過日子。”
“要是受了委屈就回來跟我說。你可是有四個哥哥的人。”
疏離好祝晴雅散落的碎發。
唐梅哭成了淚人。
祝晴雅點頭。
“我會記得。”
唐梅點頭,讓村子里兩個年輕的姑娘,送著出去。
在門口。
四個哥哥都在了。
露出自己結實有力的后背。
這天新娘子是要背著出門的。
但是祝晴雅有四個哥哥。
還都想背她出門。
所以,就讓祝晴雅自己選。
“好啊,晴雅,你哥哥多還是有好處的。我看干脆一人背幾步,也算是都嘗到了滋味。”
兩個年輕的姑娘是村子里的人,也是祝晴雅比較要好的朋友。
聽她這么一說,祝晴雅臉都紅了。
“你就會擠兌我。”
黃瑩一笑,看著祝家老四直挺挺的后背。
嘖嘖,是真的直。
“快說,你選哪個?”
祝晴雅走向了大哥。
她今天選了誰,其他的哥哥都有意見,就是大哥不會。
祝長榮也很高興能背唯一的妹妹出門。
彎下腰,做好了準備工作。
“兒啊,你在何家一定要好好過日子。”
后面唐梅哭著喊起來,祝晴雅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回頭看著自己的母親。
“媽”
“媽,今天是好日子。”祝長門上去安撫著。
拍著其后背。
唐梅轉身在他懷里,忍著聲,也不敢惹祝晴雅眼淚了。
今天是祝晴雅的大好日子,不能哭花了臉。
祝晴雅紅著眼,跳上了大哥祝長榮的后背。
……
院子里都是人。
爆竹聲,人聲,混雜在一起,什么也聽不見。
但那一張張笑臉,是不加掩飾。
尤其看到祝晴雅出來的時候。
氣氛烘托到了頂點。
“新娘子好漂亮啊?”
“那是一直都很漂亮。祝家的掌上明珠。”
何東也覺得漂亮。
這時候的新娘子沒有婚紗,也沒有頭紗,更沒有后世那些價值連城的珠寶襯托。
一張臉白皙中透著紅潤,恰似四月里,枝頭綻開的桃花似的。
好看又脫俗。
胸口別著的紅花,跟何東是一樣的。
“何東你可一定要對我妹妹好。”
祝長榮在門口看著何東,眼眶紅了紅。
邊上放著來抬新娘的轎子,壓低了高度,讓祝晴雅上去坐。
轎子也不是古代的轎子,相當于人力轎,椅子下面用兩根長竹竿串聯在一起。
兩個青年壯漢前后抬著,新娘子什么樣是能看到的。
何東點頭,這話不用祝長榮說,他也是知道的。
……
外面日頭大。
黃瑩幫著祝晴雅撐開了把紅色的油桐傘。
這年頭的傘都是這樣的。
傘面在桐油里面泡過,顏色晦暗,跟紙張一樣的。
但是柔韌性比紙張好。
晴天可以打,雨天也可以。
傘骨是木質的。
一行人從祝家出來往何家去。
因為不差錢了。
一路上爆竹放的是沒有停過。
祝家人的送親隊伍,無不是攜著被子被芯,提著水桶拿著搪瓷盤和搪瓷缸等等。
都是用紅紙貼著大大的喜子。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
何家的院里,也已經來了不少親戚好友了。
這時候的份子錢,不跟后世那樣都是現金。
而是饅頭、白面、肉、米的。
負責禮單的,幾斤幾兩都寫上去了。
不過因為這一陣,上河村的人跟著何東掙了錢,送的肉遠比別家的多多了。
都一個村的不少人沾親帶故的。
但是遠了的親戚就沒有了。
何大田今天本來是不想來的。
何建國和沈大翠不同意這門婚事。
因著何東和何大成那天說的話,做的事情,沈大翠更是病的下不來床。
原本托人跟何大成說過,讓去看看沈大翠。
實則就是低頭認錯。
可人當做不知道似的,一點去的意思沒有。
按理說,他能省點省點了。
現在何東不缺錢,他缺啊。
但是整個村子里的人,現在都幫著何東說話了。
見了面就問。
“喲,大田,今天你侄子何東結婚,你不去看看啊?”
“我記得你那三兒子結婚,何大成可是去了的。”
……
本來他不出門也就是了。
在自家院子里抽個煙啥的。
可上河村的村民,經過他門口,都得往里瞧瞧,說兩句。
說的他好像故意躲著不去似的。
他到底要面子,就背著何建國和沈大翠來了。
也沒帶別的,就是四兩饅頭。
記錄的人都稱了奇。
上河村里沾親帶故的,來的可都是帶了肉。
這親大伯呢,兩饅頭就打發了。
就是何老三早年丟了兒子,烙下病后,身體不好,生活拮據,也給稱了二斤肉的。
“我說何老大,何東可是你親侄子,你瞧瞧這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