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第 144 章
因元春吩咐的急,且当时的态度不一般,下头的人也不敢耽误,早早就去通报了贾珠。可当贾珠问起所谓何事之时,下头的人又支支吾吾的说不出缘由。弄得贾珠也是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只是想着元春一贯懂事,贾珠便也当做是大事一般的对待了。
“到底是怎么了,闹得你这样?”待到元春寻来时,贾珠问得有些着急。生怕又是家里发生过什么,只是因为这些年他不在京里,给错过了。
不想元春开口的却是:“珠哥哥,这些年你在江南还好么?他……他真的是一点子音讯都没有吗?”
“他?谁?”贾珠一时半会没能反映过来。对于元春所说更觉得茫然了。
面对着如今的元春,贾珠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前世的贤德妃在贾珠心中印象极为深刻,且不论她的存在对于贾家来说是好还是坏。可那时省亲时的风光,銮驾的威仪,都在贾珠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天恩浩荡,皇家又自带龙气,当时是鬼魂之身的贾珠差点都受不住那个气势。
虽然已经极力告诉自己这这一世不同前世,如今的元春也不是前世的那个贤德妃。但是当元春越长越大,容貌也越来越接近前世的那个样子。在贾珠心中,对元春的印象又不断的同前世的那个影子重合。似乎他的妹妹,贾元春,天生就应该高贵优雅,冷静理智。
像元春今天的这个样子,满满的小女儿情态,贾珠倒是第一回见,觉得挺陌生的。
面对贾珠的反应,元春露出了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原来,连哥哥都不记得他了么?”
元春连番提起的“他”引起了贾珠的注意:“你说的他,哥哥我也认识吗?”
元春并不言语,只是把自己珍藏已久的盒子递了过去,正是昨夜丫鬟们无意翻出来的那个。
“都是些小时候的玩意嘛。没想到元儿你还留着。”贾珠接过盒子,大致翻看了一下,见都是些小姑娘喜欢的玩意。什么小泥人,小花绳,还有七巧板之类的玩意儿。有些东西贾珠看着还觉得眼熟,看着是江南那边的花样。一时间记不起具体的来源,贾珠便默认是自己在江南时给元春捎带的。
“怎么还有书信?”翻到盒子的最下层,贾珠愣了。
“不要……算了,你看吧。”见贾珠翻到了最下层的书信,元春下意识的阻止,但转念又改口了,“反正里面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元春说了什么,其实贾珠都没听见。他看着书信上虽显稚嫩但异常熟悉的字迹彻底愣了神。多年的同窗挚友,他如何不认得对方的字迹。
“元儿,你说的他……是冷端?”看着熟悉的字迹,大量的回忆浮现在贾珠眼前。
“珠哥哥,你想起来了呀。”元春勾了勾嘴角,算是扯出一丝微笑,“怎么说,我们也是从小就认识的交情了。那个人,是真的杳无音讯了吗?”
元春的态度和反复询问让贾珠心里一紧。他在看看手里的盒子,更是觉得不妙。那盒子虽旧,但周遭一点磕碰都没有,甚至闪着一丝丝油润的光泽,显然是被主人异常珍视的存在。
贾珠本想质问,但瞧着元春的状态不对,又怕自己说错了话,反倒再次刺激到了元春。
不想元春手拿帕子轻轻擦了擦眼角,又道:“元儿知道,这些都不是我该问的东西。便是从小的交情,他也毕竟是外男。如今我们都大了,就不该再提了。可是,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就跟没留下一丝痕迹了一般。若不是我手里还有些东西,我甚至都会怀疑,我认识这么一个人其实只是一场幻觉。”
“你应该是知道的,冷家是坏了事的。他们家的事情,那是圣上的决策。”贾珠干巴巴的挤出这么几句话。
“这我也知道。”元春低头盯着自己的衣角,“便是圣人的决策,一个人是死是活总得该有个准信吧。他若是不在了,我祭拜他一场,也算是全了相识一场的交情。可万一还在呢?贸贸然的岂不晦气。”
见元春越说越离谱,贾珠心里也越是担心。之前虽有事让他怀疑冷端还活着,而且还曾经在他们身边出现过,但这些他不会也不能在元春面前提起。他只得硬生生的转移话题道:“你如何是同他有联系的。我原本以为你是个知礼懂事的姑娘的。那冷端不过是为兄的同窗,以前两家再怎么亲热,你们也不过是曾见过里面。照道理,你该有交情的是冷家的几个姊妹。若我没记错,你同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过平平,算不上顶顶亲厚。”
“是呀,作为大家闺秀,我该知礼的。”元春冷笑道,“偏生我不仅没有知礼,反而还攒下了这么一盒子的东西。”
“姑娘家的规矩,照道理说是不用为兄教你。”贾珠打断了元春的话,“这些子东西,说你当时还小也说得过去。只是如今你大了,有些东西就得忌讳了。私相授受不是个什么好名声,女孩子家沾不得的。”
“这不是还没等到我们都大了么。”贾珠的打断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元春反而继续道,“哥哥担心什么,元儿自是知道的。要说私情,元儿自诩是没有的。我不过是可惜,像他这么一般的人儿,若是真的没了,那这世道其实是一点意思都没有的。”
在贾珠惊诧的眼神里,元春又说出了一番话来:“人人都羡慕我有个好哥哥。因为这点,姐妹里巴结恭维我的人不少。我也知道我有个好哥哥,可哥哥你会同我谈生活、谈学问、谈规矩……可外头的,你一概不会于我相谈。我长这么大,见闻过的除了自家院子,便是亲友家的院子。仅有几次的上街,那也是待在车轿里,有事只吩咐人就够了。而且可笑的是,便是这样的机会,我十个指头也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