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改革屯田分成
“如此一来,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与转弯,可以说是操作灵活,能节省不少人力跟牲畜的。”
闻言,老工匠不由得跪了下来,朝着秦牧躬身行礼,正色道:“大都督,若此曲辕犁能广泛推行,适用于民间,一定是造福苍生之幸事!”
“大都督功盖千古!”
秦牧旋即把老工匠扶了起来,和颜悦色的道:“老人家,能造福芸芸众生,这是我秦牧应该做到,也是你我的荣幸。”
“这曲辕犁,不知道你多久能打造出来?”
“最多两天。”
“好!”
秦牧这才点了点头,同时吩咐左右,让人配合老工匠齐心协力,把曲辕犁尽快打造出来,然后广泛推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毋庸置疑的。
曲辕犁的问世,也能帮助许多百姓开垦田地,继而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秦牧倒是不必担心其余诸侯跟着推广曲辕犁,会导致他们“兵精粮足”,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尽最大可能保住华夏的元气,让更多的百姓能活下去。
其实,生逢乱世,有很多黎民百姓不是被杀死的,而是被活活饿死……
民以食为天!
曲辕犁的问世,想必也能救活一些苦难的百姓。
更可使秦牧赢得天下人的盛赞。
譬如一向对秦牧抱着敌意的陈登,眼看着秦牧这样关心民生,不禁大受触动,朝着秦牧行礼道:“大都督,你日理万机,还在百忙之中抽空关注民生,发明出了曲辕犁,在下叹服。”
秦牧瞥了一眼陈登,莞尔一笑道:“元龙,难道之前在你的心目中,我秦牧就是一个只知道穷兵黩武,而枉顾治下百姓死活的独夫民贼吗?”
“下官不敢。”
“跟我介绍一下徐州的屯田状况吧。”
“诺!”
陈登官拜典农中郎将,不过一直跟秦牧是不对付。
饶是如此,秦牧还能不计前嫌,对陈登委以重任,这着实是让陈登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陈登的心中是矛盾。
他一方面不喜欢秦牧,一方面却又在为秦牧效力,只因”天下乌鸦一般黑”,秦牧比起其余诸侯好太多了。
陈登注重民生,有扶世济民之志,最厌恶的莫过于像吕布那样的“赳赳武夫”。
反倒是刘备,很合陈登的胃口。
不过刘备的仁义,对百姓的仁义只是嘴上说说,并未付诸实际行动,而秦牧已经干了。
这让陈登如何能不感慨?
“大都督,我徐州的屯田之制,跟曹操的差不多。”
“屯田有民屯与军屯两种。民屯每五十人为 一屯,军屯每六十人为一屯,皆不隶属于郡县,而受到典农中郎将府管辖。”
“军屯以士兵屯田,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或军中裁撤下来士卒,也能屯田。”
“民屯的百姓不得无故离开屯田之地,其收成与官府分成。使用官牛的人,官六民四;使用私牛的人,官民对半分。”
“不论是军屯,还是民屯,都需缴纳分成地租。”
秦牧微微颔首,又问道:“去年徐州屯田的收成是多少?”
“不下二百万斛!”
“……”
徐州去年屯田的收成那么多,可谓是出人意料的。
不过,当时徐州就吸纳了大量的流民屯田。
因为秦牧肃清了一大批反对自己的士族豪强,还得到了许多耕地,用来分配给流民们屯田,这就使得徐州去年就收获了超过二百万石的粟米。
不得不承认,屯田制固然属于剥削的一种手段,却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
百姓们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秦牧去年轮番征战,真正用上存粮的时候,还是平舆之战,损耗了几十万石的粮食,不过仓禀之中粟米还是堆积如山,可以一用的。
陈登犹豫了一下,便进言道:“大都督,我认为屯田之制,官六民四,还是过于苛刻了。”
“大都督不妨考虑一下,让利于民?把一成的收获,让给百姓?”
“如此,则民心所向,大都督治下的百姓也能吃上饱饭,对大都督你感恩戴德,说不定连曹操之下的百姓,也会奔走徐州,转投到大都督帐下……”
“元龙此言差矣。”
还不等秦牧说话,站在一边的陈宫就皱着眉头道:“仓禀之中,的确还剩下不少余粮。但,能经得起一场大战的消耗吗?”
“元龙,你该不会是受了曹操的指使,才向主公献上此等自误之策吧?”
闻言,陈登眯着眼睛,面有愠色的道:“陈公台,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我承认,曹操的确派人在私底下让我破坏大都督的屯田大计,但是都被我一一回绝了。”
“我陈登行事,一向是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叮!系统任务!】
【选择一:屯田继续官六民四。系统奖励:一千万钱!】
【选择二:改革屯田分成,官民对半分。系统奖励:三百万石粮食!】
秦牧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两个选择,任选其一。
区区一千万钱,才能买到多少石粮食?
让秦牧善待百姓,倒是无妨,只要不影响到他的大业,一切都能商量。
对于陈登回绝曹操的事情,秦牧也是心知肚明的。
要不然,秦牧早就撤了陈登的官职,甚至把他处死了。
在这个事情上,秦牧知道陈登是清清白白的。
而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陈登对秦牧的忠诚值也是与日俱增,让秦牧很是满意的。
“改革屯田分成之事,再议。”
秦牧摆了摆手,就在徐州诸文武的陪同下,来到了田垄之上,跟围坐在一起百姓攀谈起来。
“老人家,你们家去年的收成如何?够吃吗?”
秦牧找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询问道。
老者回答道:“大都督,不瞒你说,老汉一家去年的收成,勉强够吃了。”
“你家有多少口人?耕多少亩地?”
“回禀大都督,老汉一家有内人、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一共是六口人。耕了二百三十二亩地。”
听到这话的秦牧,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一家六口人,耕作二百三十二亩地,才是勉强够吃?
要知道的是,在古代大概十亩田可以养活一个人,一家六口至少需要大概六十亩地才能勉强活下去。
当然,这是不一定的事情。
良田一亩产粮三石左右,普通的田地一亩产粮一两石,这还是在丰收之年,换做旱涝时节,估计将产量减半,或者是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