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锦衣卫的僭越行为
“吁——”
由于事发仓促,秦牧并没有吩咐左右准备皇帝出行的仪仗,也没有搭乘御辇或是六御马车,而是骑着自己的坐骑踏云乌骓马,就赶到了位于洛阳城西郊的诏狱。
诏狱和镇抚司的办事处,是连接在一起的,占地极广,比起刑部、大理寺这样的机构,也不遑多让。
诏狱的建筑规模,看起来比不上天牢,里边却是别有洞天的。
这个时候,秦牧骑着踏云乌骓马,在一众宿卫的簇拥之下,就来到了诏狱的大门口。
夜幕降临,这个时候的诏狱显得尤为恐怖,遍布阴森的气息,看上去就跟幽冥地狱一样,让人不寒而栗。
还未近前,秦牧就能感受到一股寒气逼人。
大概是死在诏狱里的阴魂不散?
“站住!什么人!”
守在诏狱外边的锦衣卫,不由分说就围了上前,手还放在刀柄之上,以备不测。
“放肆!”
跟在秦牧身边的胡车儿怒容满面的呵斥一声,道:“瞎了你们的狗眼!”
“陛下驾到,岂敢无礼?”
一听说这个男人是皇帝陛下,一众锦衣卫都被吓了一跳,忙不迭的下跪,诚惶诚恐的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牧并没有理睬他们,而是领着辛宪英就走进了诏狱的大门。
胡车儿以及宿卫、锦衣卫也不敢怠慢,连忙跟在了秦牧的身后,甚至还一路小跑,为秦牧开道。
在胡车儿的引路之下,秦牧一行人来到了辛毗所在的地牢之中。
此时,辛毗一脸颓然无力的神色,躺在了草垛边上,气若游丝,看起来的确已经要死了。
他的身上,还遍布血淋淋的伤痕,显然是受过严刑拷打,伤口看着是惨不忍睹的。
一个感染了风寒的人,又遭此毒打,就算是平日里身子骨再强健的人,也经受不住。
“父亲!”
看见落得如此下场的辛毗,跟在秦牧身边的辛宪英一时间不禁悲从心来,上去扑在了辛毗的身上,抱头痛哭起来。
秦牧没有说话。
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听闻秦牧驾临诏狱,也是惊慌失措,忙不迭的跑过来迎驾。
“陛下,微臣有罪……”
纪纲很是心虚的向秦牧请罪。
毕竟,纪纲也了解辛毗的为人。
他知道,这一回锦衣卫可能是抓错了人,打错了人。
奈何今天遭到锦衣卫抓捕和毒打的人太多,纪纲一时疏忽。
而且,纪纲的确是按照了秦牧的吩咐,把那些告病在家的官员全部抓了起来,打入诏狱。
但,纪纲只是让锦衣卫抓人,没让锦衣卫直接大刑伺候啊!
像是辛毗,他的确是告病在家,没有去大朝会,却也是情有可原的。
对于这样的纪纲,秦牧并没有上去问罪,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奄奄一息的辛毗身上。
“陛下……”
“佐治(辛毗表字),你有什么事,要跟朕说的?”
辛毗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为秦牧行礼,只是后者蹲了下来,让他不要乱动。
辛毗仿佛是回光返照了一般,用尽了自己最后的气力,一脸惭愧的神色,对秦牧说道:“陛下啊,微臣有罪,陛下你是真龙天子,万金之躯,如今却要因为微臣,而来到诏狱这种污秽之所,凶残之地。”
“然,微臣有一些心里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秦牧微微颔首道:“佐治,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言。”
“陛下,微臣听闻,上古的明君圣主,都以仁孝治国。”
辛毗缓声道:“如今陛下要推行新法,要见血,那是在所难免的。”
“然,陛下所杀之人,真的全是该死之人吗?”
“不尽然。政策是政策,落实是落实,微臣想来,以陛下之圣明,应该能料到会有一部分人是冤死的。”
“大魏鱼龙混杂,朝野上下,对朝廷,对陛下怀有异心者,也不在少数。难道陛下你仅凭杀戮,就能把他们全部杀光了吗?”
“陛下,杀戮是不能解决问题之根本。乱世用重典,这无可厚非。”
“只是现在大魏已经平定,山河一统有望,指日可待了。”
“陛下应该以德服人,而非是一味地选择杀戮……”
秦牧沉默了。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辛毗这小老头,估计是认为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想跟秦牧说一说心里话,进谏逆耳之忠言,以便于为自己留下身后名。
也是在为秦牧着想。
只见,这一刻的辛毗痛心疾首的道:“锦衣卫仗着特权,恣意妄为,欺上瞒下,乱用酷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他们屈打成招的。”
“在他们的严刑逼供之下,就算是没有罪的人,也被逼供招认了莫须有的罪行。”
“这对于国家社稷而言,只有害处,毫无裨益。”
“陛下,你给予锦衣卫的特权太大了。”
“微臣知晓,锦衣卫是陛下你对付叛逆者,对付贪官污吏,对付敌人的利器,是陛下你的鹰犬。”
“但,锦衣卫的职权应该得到限制,得到监督,锦衣卫的执法行为,理当得到规范。”
“……”
秦牧睥睨了一眼身边的纪纲。
纪纲不由得低下了头,被吓得瑟瑟发抖。
辛毗这老头,知道他自己命不久矣,是什么都敢说。
难道他不怕自己的家人事后遭到纪纲,遭到锦衣卫的报复吗?
在一些事情上,锦衣卫的确是胡作非为了。
大有“僭越”的行为。
对此,以前的秦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毕竟锦衣卫的所作所为,都是受了秦牧的指使。
秦牧只是宏观上的掌控者,具体实施,还要依靠底下的人去做。
“佐治,你有什么想法吗?”
“陛下,微臣有一谏言,还请陛下你予以采纳。”
辛毗很是费劲的叹气道:“《虞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上古时代的帝王对于刑罚的使用是极其慎重的。”
“只有那些极个别的屡教不改的狡诈恶徒,才会被处死。”
“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所以在汉高祖的时候,汉高祖下诏,凡是秩比二千石的大臣犯罪,要经过廷尉复审之后再论罪,尤其是死罪,最后还可能会上报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