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笔记本与四合院
另一边,蓝田县秦家庄。
在书院讲完课之后,杨梓君便带着卯兔来到了大棚地里。
卯兔双手托着砚台,笑容满面的说道:
“小姐,这些水稻长得可真快,短短十来天,居然已经有指甲盖这么高了!按这个长势很快就要比地里的小麦还要高了呢!”
杨梓君低着头一手持着鹅毛笔,一手在笔记本里做着记录。
听见卯兔的话之后,她笑着点了点头道:
“嗯,确实如此。这样下去估计再有十来天,水稻就该有手掌那么长了。按公子所说,到时候就需要将这些密密麻麻的秧苗,全都挖出来,重新插秧种植才行。”
卯兔闻言左右看了看,见佃农们离她们比较远,于是便笑嘻嘻的往杨梓君身边靠了靠,小声说道:
“小姐,公子送你的鹅毛笔和笔记本好用吗?”
杨梓君嘴角轻轻翘起,脸上也浮现出了,难以掩饰的笑意。
将鹅毛笔收入袖中,轻轻地合上了笔记本,小心翼翼的收入了怀里,道:
“自然是好用的。”
几天前秦明从灞桥回来之后,正好在大棚看到了,杨梓君一手托着木板,一手拿着粉笔在上边做着水稻成长记录。
秦明得知,杨梓君自从接管了水稻的记录事后,便每天都会托着木板在上边做记录。
等回到府里,再把木板上的内容,抄录到纸张上。
见此情形,秦明心里很受触动。
一方面感叹杨梓君的聪慧,能举一反三,将书院的黑板直接应用到生活中。
另一方面则是感叹,杨梓君的节俭和亲力亲为。
毕竟以现在秦府的财力和杨梓君的月钱,完全不用如此。
甚至以她在秦府算学院院长的身份,随便找几个人,搬张书桌过来也并非难事。
至于纸张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整个庄子用的纸,都是自家产的,成本低的可怕。
于是秦明稍作思量后,便去了研究院,然后找到了府里造纸的王五,让他装订了一批笔记本出来。
至于鹅毛笔就更简单了,他当天中午直接跟秦大打了声招呼,晚上几只大肥鹅,就被分别端上了秦府各院的饭桌。
然后秦明带着萧清婉和巳蛇,拣选了小半个时辰,才选出来了,十几根长度比较合适的鹅毛,制成了鹅毛笔。
两样东西都有了,秦明便让萧清婉将东西,送到了清馨院杨梓君手里。
于是从那天开始,杨梓君再去大棚地里做记录时,手里便多了这两样东西。
卯兔见杨梓君收起了笔记本和毛笔,于是便问道:
“小姐,你今天的记录都做好了吗?那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回府吃饭了?”
杨梓君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现在还不行,咱们接下来还要去水泥工坊一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府里很快就要开始着手修长安到蓝田的水泥路了,所以水泥工坊的产量必须能跟上才行。”
卯兔闻言小脑袋立马便耷拉了下来,捂着肚子苦兮兮的说道:
“可是奴婢这会儿好饿啊!”
杨梓君闻言笑着捏了捏卯兔的脸颊。
“早上出门的时候,婉儿给我准备了一些糕点放在了马车上,一会儿上了马车,你先吃些糕点垫垫肚子。”
卯兔闻言立马抬起头,开心的问道:
“有没有豌豆黄?”
杨梓君一边朝外走一边笑着说道:
“有的,有的。”
.........
秦家庄,流民安置点
萧清婉和巳蛇正坐在一间红砖绿瓦的小四合院里。
这间院子是秦府最近刚刚盖好的,公子还给这间院子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样板四合院。
萧清婉问过秦明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秦明当时给她的答案是。
顾名思义,以后秦家庄所有的小院,都要按照这个样式来搭建,所以叫做样板四合院。
萧清婉昨晚得了秦明的指使,今天一大早便带着巳蛇来了流民安置点。
来此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为了统计,往后愿意留在秦家庄里的流民数量和每个人的年纪;
二则是要将秦府大规模招收劳工的消息公布出去;
三则是为了让庄子上的百姓,参观这间样板房,并告知百姓们这间院子的造价。
当然了,秦明为了留住更多的百姓,还让萧清婉在公布招工信息的时候,顺便让她在里边加了一条信息。
即:只要家里有人在秦府做工,以后这样的样板房(四合院)可以低价出租或者售卖,给这样的庄户和愿意留在秦家庄的百姓。
巳蛇坐在椅子上,忧心忡忡问道:
“婉儿,公子真的要盖一百套这样的小院吗?那得花多少钱啊?到时候万一没有人买怎么办?”
萧清婉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了回忆之色,想了想她笑着说道:
“公子说没人买也没关系,到时候可以当成福利,奖赏给府里做出贡献的人。”
巳蛇闻言眼前一亮,起身拉着萧清婉的手满脸希冀的问道:
“也就是说,奴婢也有机会获得这么一栋院落?”
萧清婉笑着点了点头。
巳蛇闻言大喜过望,她父母早亡,年幼时便被人收留,然后稀里糊涂的便进了暗卫。
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而这栋四合院虽然比起一般的宅邸,要小上很多。但却和巳蛇理想中的家的样子如出一辙。
所以当她听说,宅子如果卖不出去的话,秦明有可能赏给府里下人的时候,她整个人都要兴奋的不行。
正在这时,夏竹走进了屋子,朝萧清婉行了一礼道:
“萧管事,申猴和亥猪两位队长,已经将府里的招工信息散布出去了,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朝着四合院这里来了。”
“另外按照您的吩咐,竹幽和菊洁已经在门口那里摆好桌案和纸笔了,就等百姓过去登记了。”
萧清婉闻言起身,朝巳蛇和夏竹道:
“好,那咱们也去准备一下吧。”
说完萧清婉便领着两女一同出了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