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相处模式
时间过的很快,下了两场雨后天也凉了,姜榆估摸着时间,姜老汉的宅子应该建好了,就在县城采购了肉,菜,棉花,布料等物回了牛头村。
“阿榆回来了,我还想着让阿梧明个去县城叫你呢。
“娘,是不是新房盖好了要暖房啊!我算着日子呢。”姜榆很得意,盖房子的进度跟她估算的差不多。
“是啊,你路过村口的时候没有拐过去看吗,走,娘带你过去看看。”郭氏很高兴。
姜榆吩咐让周家的把买来的东西规整好,就跟着郭氏出去了。
建这个新宅老两口是下了血本的,高高的院墙,厚重的的木门,前院和大年家一样也铺上了青石板,以后收回来个粮食就不用拉去晒谷场了。
六间青砖大瓦房做正房,东次间也是两间,西侧是灶房和杂物间。
后院更大,除了鸡窝,牲口棚外就是菜地跟粮仓。
“娘,咋没打水井啊!”姜榆问道。
“你爹个阿梧说天越来越冷了,年前就不折腾了,等年后再搬,到时候再打水井也不迟。”
姜榆知道,这是老两口想在山脚下多陪陪她,“行,那爹和娘今年就能陪我过年了。”
郭氏心疼的拍拍她的手,“是啊,今年咱一块过年。”
暖完新房,姜梧就去了县城,姜榆则留在家里研究烧炭。
烧炭的理论知识她脑子里有,但动起手来就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是木材太潮就是里面的氧气不足,炭烧的不均匀。
姜榆和万叔两个人除了吃饭,就是在后院各种倒腾。
姜榆可没那能耐挖个大窑洞出来烧炭,她让万叔在林地给她拉来了几骡车的黄土,在后院夯实了一个简易 的小窑,窑洞上方还留出几个小烟囱。
她让二牛给她砍来的都是硬木,二牛跟万叔已经把木头截成了长短一致的长度,人从特意留出来的小洞口钻进去,把木棍一根根的竖着码放整齐,装到门口的位置就能填土开烧。
之前烧过一窑,烧废了,姜榆总结出来的经验,烧炭烧炭,烧自然很关键,但闷才是最关键的。
幸好,姜榆有了前一次的经验,第二窑总算是成功了。
“夫人,您真厉害!”万叔跟着姜榆折腾了几天,所有的工序姜榆都没瞒着他。
万叔觉得自家夫人当真是奇才,只试错了一次就烧出了市面上的顶级炭火。
“万叔,烧炭的事以后还要劳烦你,不过我烧炭只想给咱县城的铺子减低些成本,并不想靠它盈利。”
“老奴明白夫人的意思,您放心,咱家后院除了自己家里这几口人,就是二牛那小子来送木材,我会叮嘱他的。”
“行,那就辛苦万叔把这些烧好的炭装到竹篓里,我去大年家看一看。”
“是,夫人您自去忙就是,家里交给老奴。”
姜榆先回屋子去清洗了一下手脸,换了身衣服,这才拿着包袱出了家门。
姜榆先去了大堂哥家。
“小妹,你咋有时间过来了!”
“大嫂,我来看看你家的菜种的咋样了,顺便把我早就买好的笔墨纸砚送了来。”
“小妹,你又破费,这东西齁老贵的,他们现在也用不到。”
“大嫂,早备下总是好的,这是喜才跟喜福的你替他们收好,姜水的等会我拐去二嫂家给她。。”
“行,大嫂替那两个小子谢谢你这个当姑姑的,哦!对了小妹你等等,我去取些东西。”
不一会,大堂嫂抱出一个特大的包袱,“大年媳妇快生了,我想着你在县城忙,定是也没时间给孩子做衣服被褥,这些都是我这段时间做的,都是两个儿媳妇从镇上买来的细棉布。”
姜榆抚摸着里面的小包被还有小棉衣,明白大堂嫂的良苦用心,“大嫂,谢谢你,你可帮了我大忙,我还真的一件都没给孩子做。”
“我们都知道你忙,没人怪你。”
姜榆看了看大堂嫂家的菜,现在天还不是太冷,估摸着再有半个月就能采摘。
姜榆跟大堂嫂寒暄了几句,就又去了二堂嫂家。
二堂嫂正在看她家的小孙女,姜榆把笔墨拿出来,二堂嫂免不了又是一番感谢。
两家跟商量好的似的,大堂嫂送的是一大包袱小孩子的衣服被褥,二堂嫂也要送衣服,不过是姜榆跟两个儿子的衣服,“小妹,你的这件是麦子媳妇做的,你看你可还喜欢,大年跟大暑两个脏小子是我做的,糙是糙了点,但嫂子都是选用的今年的新棉,绝对冻不到这两个臭小子。”
“谢谢二嫂。”姜榆很感激,很喜欢姜家人的相处模式。
“小妹,又跟二嫂客气,若是说谢,那我们一家还不得一天天的跟在妹子屁股后面追着谢你。”
姜榆被二堂嫂逗笑。
.......
从二堂嫂家出来,姜榆来到了大年家。
周家的正搀扶这汪氏在院子里散步。
“夫人!”周家的行礼。
“娘,您来了!”汪氏笑盈盈的。
“嗯,你感觉怎么样?”
“娘,孩子很乖,我没事。”
姜榆看着她的大肚子,还是嘱咐道,“那也要小心些,你毕竟是头一胎,有啥不舒服的一定要及时说,进屋看看这些衣服跟被褥,都是你大堂舅母亲手做的。”
汪氏当然知道大堂舅母做这些都是看婆婆的面子,“娘,谢谢您,也谢谢两个舅母,大年不在的时候她们经常来家里陪我。”
“ 你安心养胎即可,你舅母那边我已经替你谢过,过两日我便县城,周家的会留在家里陪你,我和大年也会算着日子,会再你生产前赶回来的。”
“谢谢娘......”汪巧云成亲两年多,以前以为自己了解婆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别说她不了解婆婆了,她敢断定,就是大年跟大姑姐,这两个婆婆的亲生孩子也不一等了解婆婆。
当然,小叔子还小,她把他排除在外了。
婆媳俩相对无言,姜榆也不再多坐,跟周家的又交代了几句,便就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