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情天恨海
张昭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孙权不听反复跟张昭辩论,张昭越说越固执,孙权一下子性起拔出刀对张昭说:“东吴的官员入宫朝拜孤,出宫立即拜见先生,孤对待先生够尊重的了。很多人对孤说先生怎么怎么不好孤都没有理论,请先生自重别逼得孤做不得已的事情。”这话明显是威吓张昭。
张昭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孙权看了很久然后叹息道:“老臣知道自己说的话陛下是不会听从的,可老臣还是每每竭尽忠诚向陛下进言的原因是太后临去世前是叫老臣到她老人家的床边聆听顾命的遗诏的啊。”说完,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孙权也扔下刀哭了起来。
可哭归哭,做归做,还是派人去册封公孙渊了。张昭气的称病不朝,孙权也生气了,下令用土将张昭家的门封住,张昭反过来也将自己家里边的门封了起来。后来公孙渊斩杀了东吴的使者,证明张昭是对的。孙权几次三番想向张昭求和,张昭不予以理睬,孙权亲自来到张昭家来看望,张昭还是不出门说自己病的很严重。孙权一怒之下下令火烧张府,以此恐吓张昭。张昭却命紧闭大门由他去烧。孙权只好下令救火,然后呆呆地站在府门外。张昭的两个儿子怕真的惹怒皇帝,强行扶着张昭出府见孙权,孙权将张昭带回皇宫,深刻的表示错误,张昭这才勉强恢复上朝。
试想,早期的孙权会这样对待张昭吗?会这样对待周瑜吗?再加上后来孙权又重用吕壹这样的酷吏,连丞相这样的百官之首都可以随便弹劾,弄得满朝上下官员人心惶惶,又怎么能保持辉煌?
由于刘单的横空出世,孙权昏招频出,被迫割让了交州,损失了将近十万大军。东吴的国力严重下滑,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也就是储位之争让东吴雪上加霜,开始走向覆灭。
孙权称帝后册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对于这个太子孙权是十分喜爱的,也用心培养。孙登这个人很仁厚,在群臣中也很有威望,百姓们也十分喜爱这位储君。孙登一直在陪都武昌镇守,可惜三十三岁病故。临死前,他给孙权上了一通很长的遗表,推心置腹的向孙权建议重用像陆逊、诸葛瑾这样的人才,并且建议孙权册立他的二弟孙和为太子。
孙登之死给孙权带来很多打击,他虽然册立了孙和为太子,其实心里更喜欢另一个儿子鲁王孙霸,所以发生了矛盾。再加上孙权全公主这时粉墨登场,她因为和孙和的母亲不和,于是经常在孙权的耳边说孙和母子的坏话,久而久之孙权更加疏远太子孙和。
储君是一国的根本,于是朝臣们互相站队,很多人支持太子孙和,比如当时已是丞相的陆逊;很多人支持鲁王孙霸,比如孙权的女婿全琮。两个阵营中的大臣们互相攻讦,搞得朝局十分混乱。为此,孙权几次三番派遣使者去武昌责骂镇守在那里的陆逊,陆逊多次上表并请求到京城和孙权沟通,孙权始终不同意。结果是陆逊因此忧苦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失去了陆逊,孙权等于是自断臂膀,这对大汉攻取荆州极为有利。可是孙权还没结束,他本来就生性多疑,加上两儿子互相攻击,一怒之下废了孙和的太子之位,赶出京师。赐死鲁王孙霸,因此被株连的人很多。
事后,孙权册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总算略微平息了 点朝政的混乱。
最可惜的是陆逊,一个能力不在周瑜之下的名将竟然因此而死,实在可怜、可悲、可叹。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权“有勾践之奇,”这是指的孙权和勾践一样能忍辱负重也能杀害功臣。其实,勾践所受的辱超过孙权百倍,孙权在三国时代是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