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巡讲名师!
待内阁三人离开之后,朱翊钧特意把吴忠留了下来,“吴先生,据你所看,这巡讲名师适合由谁做第一人?北方的学府又该如何开展?先给朕说说你的看法吧。”
“禀陛下,初期来看,的以请那些已经致仕的老先生出山,先在距离南方较近的陕西,河南等地进行试讲,教材完全可以用张首付之前出过的详解来做,
依臣来看,此时还是要尽快决定,倘若拖延时间过长,可能阻力会比想象中的要大许多。”
吴中面色中满是严肃。
“那初期,吴先生觉得需要多少两白银呢?”
朱翊钧喝了口茶,淡淡的问道。
“并陛下此举。除了印刷之外,最大的开销就是请这些老先生重新出山了,开销属实是不确定的。”
吴中惭愧的低下了头。
“行了,这不怪吴先生,这样吧,朕先给你20000两白银,你先拿去做初期准备,如果之后不够的话,再跟朕说就好。”
“陛下,这不从国库里出吗?”
初中听了显得有些呆愣的直起了头。
“吴先生,这当然不能从太仓里出了,毕竟太仓里的钱乃是全天下人纳税所得,倘若朕把它只用于北方,南方之子难免会有所不悦;这笔钱是就当作朕给你的资助吧,吴先生,此事就交给你了!”
朱翊钧不比严肃的看着吴忠。
“臣谢陛下!”
这可把吴忠感动的稀里哗啦,当时就在地上常跪不起。
“好了,最初两人就定为徐阶,和王世贞先生吧,朕已经将诏书发往江南各地,相信再过不久就会有消息传来,之后就劳烦吴先生,多多注意。”
“谢陛下!”
...
松江,
徐阶看着送到自己手上的诏书,显得有些无奈,“徐琨,把马车都准备好,两天后,老夫将亲自走一趟河南地界!”
“父亲,这一路车马劳顿这是为何?陛下来的诏书里又说了什么?”
徐阶不管怎么说也都是70岁的老人了,从松江到河南,少说也要数天行车,对于他这把老骨头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啊。
“琨儿啊,前几日那四家的信你不是收下来了吗?如今此事已经见了分晓,咱们还有把柄在陛下手里,这一次已经是不去不行了。”
徐阶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可是父亲大人,您怎么也是前朝首府,陛下如此对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咱们难不成还拒绝不了?”
徐琨见自己父亲真的要去心中,真的是害怕极了,就仅仅这半年以来,他干的傻事就已经多到数不胜数了,要是没有徐阶在,他早都死了800次了。
“前朝前朝,你父亲虽当初贵为首府,但那毕竟是前朝!而且当今陛下圣为如此之高,倘若再拒绝的话,虽然不会有杀身之祸;
但你和你哥哥之后的路,恐怕就不好走了!你想清楚,倘若为父此次真的不去的话,那你哥俩二人就只能靠着我给你剩的这俩家底过活了,你考虑清楚了?”
徐琨闻言,表情猛地一震,半天他才下定决心,
“父亲,天大地大都没有您的性命大,此次咱们还是拒绝了吧!大哥,已经在京城一年了,都没能回家,您这次翻一去又不知要过几月,那家中何不只剩下小儿一人了吗?”
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关心自己,徐阶冷酷的表情,这才终于松开了不少,“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不过放心吧,我身体还硬了,再替你们哥俩奔波几日,为父就回来颐养天年,你快去准备吧,耽搁了时间,这事就白忙。”
“是,父亲大人,但此次小儿子也跟您一起去!”
说完,徐琨也不懂徐杰回话,转身就跑开了。
“这小子...”
徐阶虽然口中嫌弃,但眼角的泪光早已将他暴露的一览无余了。
...
时间就在煎熬的等待中缓缓驶过,在朱翊钧和内阁三人的强力镇压之下,南北对立的局面是没有爆发出任何的威胁,但这仍然就像是一颗隐藏在盛世之下的大炸弹,随时有可能引爆。
三日过后,徐阶和王世贞的车马已经赶到了京城当中。
“是徐先生和王先生吗?”
京城门前早已有人在此等候多时了。
“鄙人吴中,奉陛下之命,在此等候二位先生进京,二位先生大义,请受小人一拜!”
“哪里哪里?吴先生才是,为了北方之人,竟敢在朝堂之上与内阁开战,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在一阵没有温度的寒暄过后,三人这才谈起了正事。
“二位先生,请随我来。陛下在宫中早已等候多时了。”
“是是是,吴先生,你请。”
“二位,先生请。”
三人先将随从扔在一边,一起上了一下大马车后,径直朝着宫禁内赶去。
...
御书房中,
“徐先生,王先生,有礼了。”
“陛下万福金安!”
朱翊钧微微点了点头,“二位先生,请坐吧,朕有要事与二位商量。”
二人谢恩后坐下,朱翊钧这才缓缓将事情的原委告知了二人。
“所以,朕想听听二位的看法,北方学府一事,该如何开展?”
朱翊钧喝了口茶,淡淡地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恐怕要从长计议。”
王世贞率先开口了。
“哦?王先生可以详细说说吗?”
朱翊钧来了兴趣。
“陛下,如今南北方对峙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北方学府一旦开展,肯定会引起南方的不满,到时候恐怕会有所波折。”
王世贞此言一出,朱翊钧和吴忠都沉默了。
“陛下,老臣以为王先生所言极是!此事开展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徐阶面色严肃的接过了话茬。
“准备?什么准备?朕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准备,还请各位先生来帮帮朕啊!”
朱翊钧终于有些急了。。
“陛下息怒,此言非也!以老臣之见,首先这巡讲名师一事,要分开南北两地分别选取,绝对不可由一人担任;
其次在学院创建之上,要先以北方的学院为主,南方学院为辅;最后就是老臣刚才所提到的教材一事了,此事还请您再等等。”
徐阶捋了捋胡子。
“这样吗?吴先生如何考量?”
朱翊钧饶有兴趣地转过头问道。
“陛下,王先生和徐先生都言之有理,不过微臣还是认为此事需要尽快决定,毕竟时间不等人啊,陛下!”
吴中犹豫了半天,还是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陛下,此事涉及南北方对峙问题,恐怕会有些波折。”
王世贞率先表态。
“王先生所言极是!南北方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多年,北方学府一旦开展,必定会引起南方的不满。”
徐阶也紧跟着说道。
“不满?徐先生这是要朕放弃吗?朕以为,这南北方对峙的局面非但不是坏事,反而还是好事!”
朱翊钧语调温和,语气却坚定到不容他人拒绝。
“陛下何出此言?”
徐阶有些不解。
“这南北方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多年,北方学府一事,朕以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破这种局面!而且此事非但不会引起南方的不满,反而还会让南方人看到朕的决心!”
朱翊钧他深深地看了徐阶和王世贞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朕已经决定了,这北方学府的事情,就交给吴先生去办吧!吴先生,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向朕提出来。”
“谢陛下信任!”
吴忠听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开口说道:
“陛下,既然如此,那微臣斗胆请陛下赐予卑职一些特权。”
“哦?吴先生需要什么特权?”
朱翊钧充满期待的看着吴中。
“禀陛下,为了确保北方学府的顺利开设,卑职需要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
说话间,吴中的眼中没有一点贪欲。
“这可以,之后吴先生直接和冯大伴对接就好?”
朱翊钧满意的看着吴中。
“谢陛下!”
吴忠回答得非常坚定。
吴忠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缓缓地说道:
“陛下,既然已经决定了北方学府的开设事宜,那么接下来卑职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学院的建设完成。”
“学院建设?”
朱翊钧听了有些疑惑。
“是的陛下,卑职以为,学院的建设需要从速进行。首先需要确定学院的位置,然后需要开始招募老师和学生,最后才是建设校舍和购买教材。”
吴中将自己深埋心中已久的计划说了出来。
“吴先生,你这就说得不对了;朕倒是觉得建立学宫之事可以往之后放一放,当务之急应该是请巡讲名师前去北方巡讲,除此之外,一切的事都可以往之后放一放!”
朱翊钧双眼紧盯吴中。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没有设施也没有读书人应有的风范;如此一来,臣害怕会没有人来听啊。”
吴中开口抱怨道。
“哈哈哈哈,吴先生放心,有徐/王二位先生在,天下士子怎会拒绝前来?倘若真的觉得自己超凡脱俗,那朕的这个科举也容不下他们了!
二位先生,你们说是不是?”
看着朱翊钧似笑非笑地眼神,两位江南大人物赶忙低头称是。
“好,那就先是这样吧,二位先生先在京城中歇息一晚,明日一早,朕会安排马车将二位送入河南地界!望二位不要让朕失望啊!”
朱翊钧的一番话让徐阶和王世贞二人心中生出了些许无力感,不过二人还是应了下来。
“是,陛下,老臣/鄙人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看着二人如此配合,朱翊钧终于笑了起来。
“哈哈哈,二位先生真是让朕宽心!那么此事就先这样决定吧!之后吴先生和二位先生一起出发前往河南!”
...
离开御书房后,吴中看着徐阶和王世贞二人,深深地吸了口气,
“既然如此,二位大人,那么我们就赶紧安排吧!徐先生,不知您以为这巡讲名师一事应该如何安排才最为合适?”
徐阶听了,捋了捋胡子后说道:
“以老臣之见,这巡讲名师一事需要分开进行!洛阳由老臣来走,洛阳以北由王先生来走!”
吴中听后有些犹豫,“可是这样一来,咱们每一队的人数不是会大福降低的吗?倘若再出现哗变等状况,又该如何?”
王世贞和徐阶对视一眼,徐阶突然就哈哈大笑起来,“吴先生,这就不需要我们来担心了,陛下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放心吧。”
吴中听了,虽然还有点不敢置信,但看二人都如此坚定,他也什么都没说。
“是是是,两位大人安排就是!此事劳烦二位大人了!”
徐阶和王世贞几乎是同步的摆了摆手,“吴先生,不用如此,不用如此,本就是陛下相邀,吾等二人必然竭尽全力。”
吴中听后大喜,“二位大人大义!请收小人一拜!”
“不可不可,吴先生请起,陛下托付重任于我们,我们自当尽心尽力。”
二人赶忙将其扶起。
当日下午,朱翊钧就派人给吴中送来了一千本必要图书。
...
第二天一早,在京城锦衣卫千户——樊忠的带领下,一百多号锦衣卫来到了三人居住的客栈门口。
“吴大人,徐先生,王先生,奉陛下之命,吾等此次来互送三位大人离京,三位大人,请!”
看着锦衣卫手里的长枪长刀,鸟铳火枪,吴中这才深切的感受到了当今圣上的武力之强。
“樊将军,请!”
在吴中的带领下,一行二百余人这才踏上了前往河南的道路。
...
皇宫当中,朱翊钧正在和张居正喝茶闲聊呢。
“太傅,徐先生今日离京,不去送送?”
“陛下莫要再嘲笑江陵了,臣这在去送的话,这巡讲之事的阻挡会比之前强盛更多的,毕竟臣也算是个江南名臣啊。”
张居正面露苦涩,无奈回应。
“哈哈哈,既然如此,那朕也就不逼太傅了只要太傅认为合适即可!”
“那便一切听从陛下安排。”
...
离开京城之后,吴中等人先是顺着京杭大运河乘船到了天津卫,然后才转陆路继续向南。
如此一来,原本需要十天才能到达河南的路程硬是走了整整十五天。
不过在这十五天当中,吴中几乎把这些自己早已丢掉了的儒家经典全都捡了起来,除了偶尔和徐阶还有王世贞闲聊之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待在船舱内读书。
按照朱翊钧给的图书单子,吴中现如今已经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孟子》等儒家经典都仔细地读了一遍,现如今正在阅读《道德经》和《庄子》呢。
“吴先生,到河南了!”
正当吴中读书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窗外突然传来了声音。
吴中赶忙放下手中的书,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了船舱外。
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那滚滚的黄河水,再往前看,便能看到一队队士卒正在巡逻。
“这就是河南了。”
徐阶看着吴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吴先生,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就辛苦您了。”
吴中听后也只是笑笑,“徐先生说笑了,这是陛下和二位大人的信任,某自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