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三钢厂,大兴村

  晚上,二楼主卧。
  张铁军正在给小柳按摩。嗯,就是你想象的那种按摩。
  灯光下小柳的皮肤感觉都在发光,微闭着眼睛,嫩生生的粉腿搭在张铁军身上。
  张凤和徐熙霞推门进来。
  小柳看了一眼又闭上了眼睛:“孩子睡了呀?”
  “嗯,现在妞妞越来越不好哄了,还是我儿子好,到点就睡。”张凤伸手摸了小柳一把:“铁军,我问你个事儿?”
  “什么?”张铁军回头看了看她。
  “那个黄文芳,你打算怎么弄?你那么多钱都在她手里管着。”
  “没想过,她工作我给发工资,又不亏她的,什么怎么弄?再说她背叛的代价特别大,大到她根本就承受不起,不用瞎琢磨。”
  “总感觉不是个事儿。”张凤啧了一声:“你好了没呀都独占一个小时了。”
  “你滚。”
  “妈的,这个时候还敢挑衅我,我特么弄死你。”张凤直接就上了手。
  一场混战。
  ……
  八月十一号,天气阴,微风。
  张铁军带着徐熙霞,黄文芳,张红艳,沈洪兴,由李树生蒋卫红带着八名安保队员随行,出发去了渝城。
  姚锦华没有时间,不过他会在这几天赶过京城来筹备京城的律师事务所。
  小柳今天回沈阳,张凤在家带孩子陪老太太,顺便帮张英的忙跟着学习一些东西,开始着手搭建基金会的架子。
  其实基金会在辽东已经做了一些事情了,不过都是实业公司打着基金会的旗号做的,已经有四所小学一所初中在计划中。
  幼儿园的工作也在着手,不过幼儿园因为不属于教育体系,办学各方面都比较麻烦,暂时来说还没有成行。
  中午十一点过,张铁军一行人从江北机场走了出来。
  机场很小,只有几栋小楼,这个时候连航站楼都还没有只有候机厅,上下飞机要走舷梯。
  机场外面还正在施工,材料堆在路边,看着有点乱七八糟的,机场外面就是大片的菜田和农房。
  确实是施工。江北机场是新建的,九零年底才通航,原来来渝城都要走白市驿机场。
  白市驿机场和沈阳东塔机场差不多,都是民国时期的老机场,属于军民两用机场。
  渝城最早的机场修建于二九年,广阳坝机场,后来因为距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陆续又修建了珊瑚坝机场,白市驿机场,九龙坡机场和大中坝机场。
  这也就是著名的五大抗战机场,至于怎么著名的不知道。
  后来其他几个机场陆续废弃,白市驿机场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存续了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渝城的空中通道。
  珊瑚坝机场是季节性机场,夏天雨季被长江淹没,春秋冬水位下降露出来开始跑飞机,这也是渝城延江一带最大的特点。
  现在南滨路和滨江路还是一年一淹,人们早都习惯了这种每年搬出去再搬回来的节奏。
  五零年长江大水,珊瑚坝机场就此弃用。它也是国民时期唯一的一个国际机场。
  大中坝机场在巴县,大中岛的南岛头。
  三九年开工,一直到四一年六月修好,从江津綦江合川合江四县征民夫三万三千五百人,船三十二条,花费一百八十万大洋建成。
  建成以后修了几个油库,一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启用,然后就废弃了,五七年开辟为巴县农场。
  因为一直就没用过,它成为渝城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机场。
  最早的广阳坝机场是五六年弃用的,当时转交给了体育局航空俱乐部,俱乐部撤消后废置,成为体委训练基地,五八年改为农场。
  至于九龙坡机场,就是现在的渝城火车南站。全国最板正的火车站。
  东方实业公司在渝城的分公司负责人亲自开着车来机场接人,带着一辆从交运公司租来的大客车等在机场门口。
  几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跟在后面帮着提东西,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
  渝城方言老师的发音是劳斯,这边也是平翘不分的,不只如此,胡刘雷吕也不大分,牛奶叫刘??,奶奶叫????。
  张铁军没坐经理的小车,和大家一起上了大客。心里感觉这个经理怕不是有点憨耨,想拍马屁都不会,这么多人开特么轿车。
  经理把车给别人开,也跟着上了客车。还好,没傻透。
  机场高速这会儿还叫210国道,渝北区还是江北县,县府在机场西面的两路镇。
  两路镇这会儿不大,只有几条老街,是渝城最破落的地方,正是机场的建成通航,给江北县带来了发展机遇。
  九三年这会儿两路镇政府那一块已经修建的挺好了,有了城市的模样。
  不过周边几乎还是什么都没有,老街还是老街,整个江北县都还是大片大片的山坡农田,稀稀落落的庄户人家,扭扭歪歪的黄桷树。
  这会儿龙溪节孝牌坊还立在原址,新牌坊还不叫新牌坊。九七年修路,牌坊被迁到了渝北碧津公园。
  一直走到临近观音桥了,穿过大片的稻田,过了县界(红旗河沟)的路牌进入江北区,马路两边的景色忽然一变,有了城市的感觉。
  从石门到江北嘴这一带,沿着嘉陵江,是一片老城区,历史有点久,中心就是观音桥。观音桥这会儿可不是商圈,而是工厂。
  三钢厂。三钢厂很大,工厂区,家属区,医院,学校,电影院,食堂,足球场,游泳池,甚至还有自己的电视台。
  北起野水沟,东到钢锋村,西到董家溪,南到华新街江边,整个这一片都是三钢厂的地盘,整个山坡上厂房密集,大烟囱像树林一样。
  华新街原名华联新街,是华联钢铁厂新建街道的意思。华联钢铁厂就是三钢厂的前身,始建于三八年。
  观音桥是后来钢厂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形成的新的住宅和商业区。
  在原来的时候,工厂就代表着繁荣,百货副食粮站各种商店,饭店,旅店,公园,都是围绕着工厂住宅区展开的,形成一个城镇中心。
  九三年这个时候,嘉陵江上只有两座跨江大桥,一座是石门大桥,一座就是华新街三钢厂边的嘉陵江大桥,这也给观音桥带来了大量人气。
  石门,嘉陵江,石板坡,三座大桥连接着江北,渝中和南坪,主要的交通还是靠船。
  过江轮渡和嘉陵江、长江上的跨江索道,是渝城人民早出晚归工作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还有朝天门,两路口的缆车,凯旋路的城市电梯。
  八五年,在全国人民普遍连电梯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没见过的时候,渝城已经把电梯搞成了城市交通工具。
  汽车沿着观音桥的中轴路向南,穿过华新街上了嘉陵江大桥,在大桥上回头看向三钢厂,就看到一看错落有致的白色瓦顶和无数根大铁烟囱。
  这会儿的三钢厂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了,开始破落。
  就和全国所有的钢铁厂……不能这么说,应该说除去和日本合资的钢铁厂以外的钢铁厂,一样,都开始走向了衰败。
  张铁军倚在玻璃上看着那一片烟雾缭绕的,整体建在江岸山坡上的厂房和住宅楼。那里叫大兴村,就是后来拍风犬少年的那个贫民窟。
  ……这得哈日到什么程度才能起出来这么一个名字,这是有多么盼望大日本帝国征服过来呀。
  几年以后,三钢厂的效益越来越不好,位于沙坪坝的二钢厂更是快速衰落,十几万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十几年以后,二钢三钢两座厂都合并去了渝钢集团,原址扔下了一大片贫困潦倒的下岗工人还有家属,包括退休工人。
  二十年以后,渝城旧貌换新颜,已经是美仑美奂的国际8d大城市,著名桥都。
  而二钢三钢的那些下岗工人们,依然居住在阴暗潮湿老旧不堪的老楼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三十年以后,渝城富商云集天下知名繁华无比,在观音桥商圈繁华的背后,已经没有人记得了这一片几十年前的老楼,和老人。
  残破的老楼和佝偻白发的老人,静静的在那繁华背后,点燃着无奈的人间烟火,享受着时光的静谧,回忆着他们火热的青春。
  他们付出过,并不后悔,只是有些人的话从不兑现,这让人难免有些失望。
  “在看啥?”徐熙霞凑过来跟着张铁军往那边看:“这是啥?钢厂啊?全是大烟囱。”
  “嗯,三钢厂,二钢在沙坪坝。”
  “你这么看着它干啥?感觉你突然有点挺惆怅的。那有一钢没?”
  “有,一钢在大渡口,在长江边上,是原来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三八年内迁的时候迁过来的。”
  “你咋啥都知道?”徐熙霞看了看张铁军的脸。想亲一口,没敢。
  “来之前看了些资料。”
  “你又打算整合整合呀?”徐熙霞小声问。
  张铁军摇摇头:“没有意义,当初钢铁厂的内迁是没有办法,现在就是在对付。”
  “为啥?”
  “没有矿。咱们国内很多当初建立的钢铁厂都没有矿,都是在撑着。”张铁军想到了宝钢。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建设钢铁厂的条件的地方,花重资,花光了国家多少年的外汇去建设一座完全依靠国外的,由日方控股的钢铁企业。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申城那个地方亲日他知道,或者说他不只是亲日,只要是外国人他都亲,都当祖宗,毕竟他们的高傲都来自于伺候老外,都是主子给的。
  他们把申城以外所有的地方都视为乡下,不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外国人嘛。很纯朴的认知。
  但是张铁军还真不知道他们和小日子有什么解不开的深情厚谊。想不明白。
  而且后面几十年里的所作所为都在不断的加大这种迷惑。
  事实上几十年以后,从那个时候往前推,不难看得出来,当年被小日子占领过的,摧残过的地方,都特别的亲近小日子,相当欢迎他们。
  大客车过了嘉陵江大桥,张铁军收回目光,打量着这个时候的牛角坨,上清寺……话说,除了桥头这里,真的是一点后来的影子也没有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