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蓝玉案爆发了

  结果朱楩的这三万大军到底还是没有留下来给严时泰还有永昌府当苦力。
  反正不过是先打桥桩,永昌府也有二十多万人口呢。
  朱楩交代严时泰,春耕才是重头任务,毕竟是小农时代,农耕与农收才是一切。
  所以就算要打桥桩,也不能影响到春耕,除此之外你是让当初剩下来的那些兵丁干活,还是花钱雇佣百姓,等一些百姓忙完春耕让他们去帮忙,这都是可以的。
  反正花了钱本王给你报销就完了。
  都说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也就不怕咬了。
  朱楩这一次趁着维摩州十一寨造反出来一圈,可谓是绕了一大圈才肯回大理,也相当于让云南基本上全被平定,也全都改土归流了。
  被消灭的土司家族,从一年多前的定边之战,到现在为止,足有几百家。
  朱楩后来都惊了,本来他真以为,所谓土司是指一个族群一个土司官当首领的。
  哪里想得到,光是广南府和富州的壮族部落,就有一大一小两个酋首。
  甚至于在他们下面,还有许多小土司。
  真是连个村长都成土司了。
  光麓川集团的余孽,思伦发,刀干猛,刀斯养刀斯郎等等。
  这可都是一个族群的,连俄陶也是。
  可他们每一个人全都是独立的土司。
  朱楩最后人都麻了,想起一份折子问问老朱,你可长点心吧,云南这两年都多乱了,就不想想因为啥吗?
  还好他已经彻底平定云南全境,云南稳了。
  然后朱楩也终于率领部队赶回到了大理。
  之前有关维摩州十一寨和广南酋侬贞佑的造反,朱楩已经给朝廷送去了奏折。
  不过他耽搁了许多时间,还得再写一封折子,就说一些小县城的那些土司也敢造反,自己不得已才一路平叛了过来。
  在他嘴里,云南已经没法要了,简直就像是全云南都反了一样。
  与朱楩的奏章一起往朝廷送去的,还有一封锦衣卫的密折。
  这是把朱楩终于回来了的消息给朱元璋送去了。
  只是按照正常驿骑的速度,除非是八百里加急,否则那得要二十多天接近一个月,才能送到朱元璋的手中。
  然而此时在京师应天,却也暗流涌动。
  起因无外乎蓝玉。
  说起这个蓝玉,他是悍将,却偏偏骄兵自傲,狂妄到没边了。
  蓝玉因为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所以最初就在常遇春帐下效力,随军征战多年,可谓是有勇有谋,在打仗方面是个能人。
  但是在政治上,他就是个蠢货。
  蓝玉有功,不论是与傅友德和沐英一起征讨云南,还是捕鱼儿海一役彻底剿灭北元庭,他都居功甚伟。
  可他太过狂妄,本来朱元璋赐诏奖励慰劳,更是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
  结果他在虏获了北元王妃之后自己上了。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当时他可还不是国公。
  哪怕伱是国公,那也不是你能处置,甚至以这样的形式去侮辱的。
  而且蓝玉还半夜强行破开喜峰关关门,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本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最后则封成了凉国公,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要敲打敲打他。
  结果蓝玉仍然我行我素,不但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还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当朱元璋派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竟然大怒赶走了御史。
  尤其是这次蓝玉西征回朝,朱元璋本意是让他做太子太傅。
  可蓝玉却私下里说,自己难道不能做太师?
  好小子,你真是非得作死不成啊?
  要知道,太子朱标可是已经薨逝了,你还这么狂?
  既然不想做太子太傅,那就不要做了。
  最近几个月,朱元璋一直在冷落蓝玉,对蓝玉一直想要建议西征的提议视若无睹。
  原本在去年的时候,蓝玉曾经去平叛西番罕东之地,又与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合兵一处,平复了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的反叛。
  本来蓝玉想就地屯兵,然后谋取西进的机会。
  如今的新疆叫做东察合台汗国,还不属于明朝领土。
  再或者也可以南进西藏,也就是吐蕃。
  然而现在对于朱元璋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外敌,而是内部。
  由于朱元璋的冷落,蓝玉不但没有反省自身,反而更大的不满了。
  “陛下,蓝玉在府内多有怨言,不止一次提及,他本有太师之能,陛下却只给他太子太傅头衔,认为陛下已经老了,恐有识人不明之处。”
  “而且蓝玉朋党众多,且军中大小将士皆是他的养子,最近也都为蓝玉感到不满和不服。”
  “经臣下调查,蓝玉恐怕是要等陛下藉田时造反了。”
  这一天,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秘密上达天听,直接向朱元璋启奏,蓝玉要谋反。
  藉田,这是从周朝天子以来就有的,在春耕时进行的活动。
  就是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毕竟是小农时代嘛,尤其是朱元璋过过苦日子,更加重视这些。
  所以就算朱元璋已经年迈,本来今年也打算进行藉田的活动,也不多,哪怕只有一亩三分地也是那么回事。
  可是,这消息怎么传到了蓝玉的耳中?朱元璋只是有这个打算,却还没有在朝堂上公开,就连蒋瓛想要给蓝玉增加罪名,但是连锦衣卫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的锦衣卫是检查天下督察百官的,又不是来监视自己的。
  何况锦衣卫又不是东厂西厂,锦衣卫不是太监,本来也不用在宫中应职当差。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
  是自己的身边出了叛党,而且通知了蓝玉。
  “蓝玉要反?他以为他有那个资格?”朱元璋一拍桌子,震怒不已的下令道:“立即捉拿蓝玉,下狱鞫讯。”
  于是,轰轰烈烈的蓝玉案就此爆发了,同时也是明初四大案的最后一案。
  明初四大案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蓝玉案。
  胡惟庸案,株连了三万多人,淮西勋贵几乎被屠戮殆尽。
  连李善长开国第一功勋的身份与爵位都被革除了。
  不过也随着胡惟庸案爆发,宰相制度被彻底革除,此时的朱元璋可谓是皇权高度集中。
  之后的空印案则是在洪武十五年爆发的。
  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
  按明朝规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而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
  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此时的京师之地在应天,所以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到应天来报送账册。
  而且此时上缴的实物税款还大多都是粮食,在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
  结果稍有错误就要打回重报。
  江浙地区还好,因为很近,可以快速重新填报。
  可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等地的官员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原本是从元朝就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
  这就是所谓空印的由来。
  但是朱元璋在发现以后,却认为这种做法是欺罔行径,而且一旦官僚们大肆进行舞弊行为,使用空印会给贪污大开方便之门。
  于是朱元璋下令,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
  其实朱元璋这么做是对的,在他的铁血手腕政治下,尚且还有之后爆发的郭恒案,可见如果没有空印案爆发,郭恒案的规模只会更大。
  郭恒是户部侍郎,却伙同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舞弊。
  他们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税收。
  还私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以及在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据说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一众官员,总计损失了精粮两千四百万石。
  此案可以说影响巨大。
  可见贪官污吏真的是杀不尽杀不绝的。
  这还没有消停几年,李善长作为胡惟庸一案最后牵连进去的国公,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全家抄斩的。
  如今才只过去三年,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春季,蓝玉终于还是被下狱了。
  而且朱元璋派去审讯的不是旁人,乃是如今的吏部尚书詹徽。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当初太子朱标曾经因为詹徽以酷刑审判一些贪官污吏时,曾经找朱元璋求情,甚至当时还有所顶撞。
  结果朱元璋怒了,斥责朱标,你还不是皇帝。
  朱标被这么一吓就一病不起,更在转年四月末五月初薨逝了。
  如今突然爆发蓝玉谋反的大案,詹徽可谓是冲锋在最前线,每日都要在牢狱当中审讯蓝玉数个时辰。
  蓝玉此时也明白了,不论自己是不是真要打算造反,自己都已经完了。
  就好像胡惟庸案也是造反的罪名一样,不如此,怎么株连九族?
  毕竟他蓝玉也是淮西集团啊。
  朱元璋是靠着淮西集团打天下建立大明的,连他自己也是淮西人。
  没错,虽然朱元璋趁着胡惟庸案消灭了一大堆淮西勋贵,可他自己就是淮西人。
  也正因为朱元璋倚重淮西集团,结果反而导致淮西勋贵骄兵悍将众多,仗着自己见过有功,无法无天者不知凡几。
  其实以刘基刘伯温的能耐,怎么也不至于沦落为诚意伯,一位伯爵。
  相比李善长的国公,两人的地位可谓是一天一地。
  这就是因为淮西集团敌视刘伯温,加上朱元璋小心眼,才导致了刘基只有这样的下场。
  乃至刘基之死,也是因为胡惟庸的报复,就因为刘基说过胡惟庸不适合当丞相。
  而胡惟庸,也是淮西集团。
  真是成也淮西败也淮西。
  于是蓝玉也不挣扎了,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谋反,确实是打算趁着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而且其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他吏部尚书詹徽。
  “蓝玉,你可不要血口喷人,我什么时候要和你谋反了?”詹徽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直接跳起来就要飞扑过去。
  同时詹徽扭头对记录的狱卒喝道:“这一段不要写下来。该死的,他是在污蔑本官。”
  “哦?何以见得啊?”突然,蒋瓛从阴影处走了出来。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而且还是一手缔造了这一大案的人,他怎么可能不亲自旁观。
  蒋瓛径直的来到写下蓝玉狱词的狱卒面前,拿起笔墨还未干透的证词,点点头,说道:“来呀,把谋反罪臣詹徽下狱。”
  詹徽直接呆立当场。
  而蓝玉则仰头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痛快。”
  想他蓝玉纵横沙场多年,如今却被一个小小官吏审讯来审讯去的,既然你这么急着要我的朋党,那你就是我的朋党好了。
  蓝玉已经明白,自己已经活到头了,毕竟他也有自知之明,他太狂妄了,他也有那个资格狂妄。
  他姐夫是常遇春,封鄂国公,追封为开平王。
  连太子朱标都是他外甥。
  甚至蓝玉和朱元璋还是姻亲关系,蓝玉的女儿就是蜀王朱椿的王妃。
  若论军功,他有无数可以傲视群雄的功劳,哪怕与卫青、霍去病、李靖等历朝历代大将相比,他也不差。
  若论地位,他已经做到凉国公,以及太子太傅,可惜到底还是没有被封为太师。
  不论是名还是利,该享受的都已经享受到了。
  只可惜,太子死的太早。
  蓝玉闭上眼睛,他也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的死不赖别人,只怪太子英年早逝啊。
  淮西勋贵被清缴过一次,为何自己没事?
  只因为他是太子的舅舅,有太子在,自己就安然无恙。
  至于朱允炆。
  蓝玉嘴角露出一抹不屑的冷笑,他配吗?他配让自己效忠臣服吗?他不配。
  牢狱一角,身披明黄色蟒袍的皇太孙朱允炆站在那里,面色冷漠的望着一边喊着冤枉,一边被下了昭狱的詹徽。
  “父亲,您的仇,我报了。”
  历史上,始终没有详细记载詹徽到底是怎么被牵连到蓝玉案中的。
  反倒是这詹徽深得朱元璋的倚重才对。
  詹徽在洪武十五年中的秀才,然后就马上被任命为正七品监察都御史,接着一年后实授正四品佥都御史,洪武十七年正月升任正二品左都御史。
  仅仅一年多,就从正七品升任正二品,升官不可谓不快。
  结果在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时,明太祖朱元璋任命皇太孙朱允炆和吏部尚书詹徽审问蓝玉,蓝玉不服,詹徽斥责他‘速说实话,不要白白牵连旁人。’
  于是蓝玉大喊詹徽就是他的党羽,而皇太孙朱允炆也不含糊,马上下令拿下詹徽,随后就被诛杀了。
  从朱元璋的眼前红人,再到遭到株连,前后不过几年光景。
  而在这其中,唯一能被认为是理由的,恐怕只有朱标的突然薨逝了。
  朱标虽然是病死的,可他的病又是怎么来的?
  朱标不正是因为詹徽手段酷吏,才想找朱元璋求情,于是父子爆发了一次冲突争论。
  而朱元璋当时却说詹徽做得对。
  所以这詹徽,恐怕也死定了,谁叫朱元璋小心眼呢。
  蓝玉案,终于还是爆发了,而且牵连甚广,除了已经做蜀王妃的蓝妃,也就是蓝玉的女儿外,凉国公阖府上下诛灭九族。
  而且不光是蓝玉一家,还有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者足有一万五千多人。
  本来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的,可朱元璋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所以‘心软’的进行了‘宽大处理’,由碎剐改成剥皮。
  这样一来,刽子手把蓝玉大将军的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了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充草之后送往了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是个人了?
  先不管蜀王朱椿有没有被吓到,那蜀王妃也就是蓝妃也是个狠人。
  据传说后来明末时,当农民军攻破蜀王府时,还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也不知道真假。
  总而言之,一代悍将蓝玉,就这样咎由自取的走向了灭亡。
  其实朱元璋真的很喜爱蓝玉,可惜蓝玉年纪太小了,如果他和常遇春、徐达等人是一代人,还有机会亲自追随朱元璋。
  而且朱元璋不是没给过蓝玉机会,甚至给了他铁券丹书。
  可结果呢?蓝玉不知道急流勇退,更加不知道低调做人。
  蓝玉之死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国家也不会稳定。
  甚至于,日后当朱楩真的要上位了,也不会留他。
  这样的将士虽然好使好用,可是你问问曹操,他敢留吕布吗?
  吕布不猛吗?问题是,吕布也是一样的狂的没边了,一个不注意就把你当义父砍了,或者就造反了。
  越是将帅之才,反而越该谨小慎微。
  这一点来说,徐达做的就很好,汤和也明白功成名就之后就要急流勇退的道理。
  其实汤和也曾经酒后失言过,但是朱元璋还是给了他善终。
  说白了就是,给你脸你不能不要脸,这一点来说,朱楩这一世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
  说起来,蓝玉案结束后,等朱楩的奏章与锦衣卫秘折送到朱元璋的手中时,已经是五月份的事了。
  “他终于回大理了?”朱元璋冷笑着,刚刚再次株连杀了一万多人的他,眼睛里都冒着冷芒,说道:“拟旨,传召。我看看他还敢不敢抗旨不遵。这次让锦衣卫去宣召。”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