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朱元璋:我要诛十族
第410章 朱元璋:我要诛十族
随着朱楩越来越优秀,而且所立下的功劳,已经不仅仅是不世之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千秋功绩。
朱元璋也就越发的后悔起来。
如果没那么急着立朱允炆为皇储皇太孙,一切都好商量。
可是已经立下皇太孙为皇储了,再想随意更储哪是那么简单的。
武将们并未感到意外,文官们却震撼了。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首先得因为什么才能废储,偏偏朱允炆心机深沉,一直都是他的那些拥趸者为其冲锋陷阵,他自己则是稳坐泰山,找不出半点毛病。
尤其对冯胜与傅友德来说,这可是保命之战。
“放心吧,楩儿不会缺席的。傅友德、冯胜听令。此次北征,以滇王为主帅,你二人为左右副将,辅佐楩儿一举扫平漠北草原。”
当初太祖朱标暴毙,朱元璋询问百官‘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朱允炆咬了咬牙,难得流露出一抹朱元璋孙子该有的狠辣。
此时很多人还未预料到,这支军队将会在贺兰山与一路从云南出兵,打穿了藏地,最后从西域入草原的朱楩汇合。
朱元璋自然看得到下面的那些事,可他选择视而不见,因为这是他所默许的。
不然怎么办?直接封他当皇帝啊?
朱元璋哭笑不得,这老头儿,夸就夸到底,最后还骂了一句是几个意思。
终于要来了,那個臭小子,竟然真要做到连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没能完成的壮举。
再加上朱楩那糟糕的出身。
二人还抬头看向龙椅上的洪武大帝。
卓敬也早就看出朱楩的野心,可这是老朱家的事,与他无关。
虽然年前朱楩成功征服了鞑靼草原,可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难以彻底征服草原,只有一时的掌控,没有永远的控制啊。
当初在废除中书省与宰相制度时,这老家伙没少跑来跟自己争辩,偏偏他还不怕死,哪怕你不砍他,他自己都要撞死在大殿上号称死谏。
如果朱楩要反,继续隐忍潜伏岂不是更好?
何况新皇又怎么可能对前朝元老信任有加。
恐怕皇爷爷的心思,也已经偏向十八叔了吧?
五军都督府,前身乃是大都督府,再前身则是枢密院。
如今谁不知道云南有着如此庞大可怕的力量?
又过了两天,这一天早朝,朱元璋突然对兵部侍郎齐泰下达旨意:“兵部侍郎听命。即刻调遣秦王府、庆王府共五十万兵马,准备出兵关外贺兰山。”
“干什么干什么?造反啊?”汤和没好气的骂道。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躺着也中枪。
再看看他们拥护的,温文尔雅的太孙殿下,这才是仁君该有的风范。
冯胜和傅友德更是毫不犹豫的,立即站出来,主动请缨:“冯胜、傅友德,愿为副将。”
再看另一边大多都是一脸茫然表情的文官,他们暗暗冷笑。
“都让开让开,老夫还没死呢,”郭英大喝一声,当仁不让的挤到徐达面前,说道:“这里面肯定有我一个名额吧?”
这一次,说朱楩要扫平草原,绝不夸张。
他们都想不明白,为何陛下要纵容滇王胡闹?如此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可不是明君所为。
东察合台汗国几乎全军覆没于藏地,还被滇王俘虏了十五万降军。
陛下心中的天秤,已经往滇王那边倾斜下去,而且一去不复返啊。
于是卓敬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一旦朱楩立下千秋霸业,带着这份功劳回来。
但是与其他文臣针对朱楩不同的是,卓敬对朱楩的出身倒是没有太大意见。
如今立了朱允炆,岂不是要担心他的这几个叔叔?
冯胜和傅友德不能说完全受到了刘三吾这番话的连累,但是也肯定是有其中原因的,当初都快气死了。
五军都督府还是大都督府时,第一任大都督就是朱文正担任的,有个俗称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南北朝只能出现在过去。
文官们此时发现,对面的武将不知为何,正在以阴恻恻不怀好意的目光和笑意看着自己。
不过他也懒得和这老东西争辩,否则只会没完没了。
出兵贺兰山,贺兰山在北边。
在他们看来,就算得到草原又如何?又不是什么肥沃之地,除了中原大地,四海皆是蛮夷。
别看以往刘三吾总是被滇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刘三吾可不会糊涂。
冯胜和傅友德心中明白,他们的命保住了,同时也从侧面有了更大胆的猜想。
徐达都无奈了,你都多大岁数了?还要批刮出征?
其实郭英与徐达年纪相差不大,而且不像傅友德和冯胜那样有他们自己的原因,毕竟他妹妹郭宁妃现在地位还很牢固,总不至于他也要担心会被姐夫清算。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刘三吾甚至不惜干脆出列,对朱元璋谏言道:“陛下何须如此急切?滇王殿下以御史钦差身份巡查天下,结果却把藏地给收服了。陛下可传一道旨意让殿下火速回京,由殿下率领这一支军队出征塞北,定可万无一失。”
话说这么一想,滇王与前太子在惹陛下生气这件事上,好像如出一辙?
不愧是兄弟啊,要不怎么说你们是一家人呢?
但是卓敬知道,只要陛下一天不倒下,滇王一天不会谋反,没看到这次他甚至把云南的所有势力都拿出来了,只为了给大明,为了给国家添砖加瓦,为国家大义而征战西域。
滇王殿下如今恐怕已经打穿了东察合台汗国,已经要入塞北了。
“可惜,咱们没有玄武门,”朱允炆对身边几位近臣喃喃了一句。
这次和年前可不一样,年前朱楩只带着一万五千人入草原,就把鞑靼打下来了。
“退朝,”朱元璋趁着心情激动之际,起身离开了。
毕竟掌的就是天下兵马统兵权嘛。
朱楩不但非嫡非长,甚至都不是第一批也不是第二批封王的王爵,而是最后一批。
想给朱楩铺路,怕不是得杀光一朝文臣,给他重新换一批。
只要有藩王率领部队,想也知道,王爷才是最高统兵权。
武将想要得到部队,就得由皇帝下达圣旨,再由兵部调配筹备。
齐泰或许是忘记了,傅友德与冯胜等大将军,因为一些事而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所以近年来很少再有统兵的机会,转而被派遣到各地去练兵。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又有几个两朝或者三朝元老能得到善终的?
你不下去,别人怎么上来?
既然文臣要拥护朱允炆,他就得允许武将拥护朱楩。
齐泰赶紧出列领命。
恐怕他所上心的,是如何让朱允炆迅速登基为皇帝吧。
再看朝堂中,武将们立即一拥而上,把徐达和汤和包围起来了。
看似奇葩,可兵部掌握的是调兵权,而五军都督府掌握的则是统兵权,也可以说是遣将,由五军都督府派遣将领统军。
同僚们啊,快点觉悟过来吧。
他也是文官中,少数几个认可朱楩军事能力的人。
朱元璋也没办法,他深知武将集团需要防备,所以武将只有在战事的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
立燕王还要担心他前面的两个哥哥。
你就说朱元璋现在有多揪心吧。
他们俩,一个是老三晋王朱棡的亲家,一个是老五周王朱橚的老丈人。
明朝,乃是皇权集中制,朱元璋甚至连中书省和宰相制度都给裁撤了。
何况,武将们之前就已经对朱楩效忠了,还是在朝堂之上当着朱元璋的面。
因为卓敬是忠君爱国的,现在毕竟是朱元璋的时代,所以他效忠的是朱元璋,而不是所谓的皇太孙。
而且就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蓝玉只是攻破了北元王庭,靠着捕鱼儿海战役大捷,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家底了。
换做旁的皇子王爷你试试?
哪怕是当初的太子朱标,也曾被朱元璋提着剑追着到处跑。
而这一战,更是他们所需要的。
扫平整个草原,光是想想就激动。
所有人也能感受得到,朱元璋这次无比认真,而且听他的话,好似真认为可以把草原一扫而空?
是因为齐泰其实是文官,虽然他是兵部侍郎,可这是文官职务,自然不会对练兵的事上心。
就是刘三吾说出‘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才让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
朱元璋最后还是没忍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主帅身份。
一零三.一七二.一八三.七五
这谁受得了。
朱允炆还没登基呢。
今后不论是朱楩还是朱允炆,谁当了皇帝,谁是新君,他效忠谁。
如果继续任由发展下去,难道要把江山一分为二?他统帅文臣,由十八叔统帅武将?
亏你们还不自知,等滇王凯旋而归之时,就是最终决出胜负之日。
可同样的,不也是因为刘三吾提醒了朱元璋,秦晋二王置于何地?
后来在册立皇太孙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均听其节制。
只不过,朱允炆表面上还能沉得住气,内心却已经慌乱起来。
朱元璋就怕将来儿子们纷纷造反作乱,要是老朱家十几个藩王闹起来,别提多丢人了。
而这一战一旦成了,乃是名垂青史的天大功劳,决不能错过。
以汤和跟徐达的地位,就算是冯胜与傅友德都不敢轻易造次,何况是别人?
想要调兵遣将,需要得到兵部的调令,而兵部则是由皇帝所掌握。
所以两位首当其冲的国公,必须要抱紧大腿。
朱元璋也在看着二人,嘴角微掀,露出满意的笑容,点点头说道:“允。”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一旦皇太孙失宠,陛下要改立滇王。
到那时候,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身边的齐泰、黄子澄、黄观等人,彼此面面相觑。
这边朱元璋在纠结和感到头疼,卓敬则是心中惊骇,既震惊朱楩即将立下千秋伟业,又唯恐陛下再大开杀戒。
所以朱元璋忍不住跟卓敬说了几句。
也等于是说,在明朝,同时存在着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两个执掌军权的部门。
比他们激动的,还有整个武将集团。
偏偏那些文臣同僚还不自知,尤其是许多簇拥在皇太孙朱允炆身边的人,整日还在纠结该如何给滇王使绊子。
更主要的还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鲁荒王死了,所以不担心郭英可能帮助外甥造反。
除非能提前站队,还得站稳了,还得站对了,否则都将被淘汰。
没有朱楩的庇佑,他们可就要被朱元璋拿去铺路了。
可是郭英也心动了,扫平漠北草原,对于明朝的将领来说,哪一个不想做?
在以前,中书省乃是宰相掌控的政权一把手,而枢密院自然就是对应的军权一把手。
但是朱允炆的意图,却显而易见。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是在两头下注,并且要看到结果了。
滇王之势已成,何人可挡?
至于身份问题。
以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一旦决定的事,谁也阻止不了。
至少文官们并不看好这次战事,何况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这次主帅是何人。
岂不是搞笑吗?
“若是有滇王在就好了,”刘三吾捋着胡子,喃喃道。
所以朱楩顺势入军收复东察合台汗国,岂不是顺理成章?
只是满朝文武,至少这些文官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也没有想到朱元璋提前默契配合,用了大半年时间给朱楩筹集了五十万大军。
朱元璋感到好笑的看着这个倔老头儿,说道:“你以前不是总看不惯楩儿,不止一次弹劾他吗?这次又怎么为他说好话?”
扫平整个草原,此等功绩,谁想错过?
除非老三老五有机会登基,否则他们都是必死无疑的。
接着朱元璋又看向另一侧,对徐达与汤和说道:“汤和、徐达,由你们通过五军都督府派遣此次出征将领。”
他并未回去偏殿处理公务,而是直奔后宫,跑去找周妃了。
你真是死贱死贱的。
滇王不是在西域吗?不是在藏地吗?怎么又要跑到塞北去了?
可卓敬看得出来,朱楩对朱元璋那叫一个服服帖帖。
比如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
别以为还能发生刘三吾劝阻的案例。
大明就是扫平鞑虏而建国的,对于驱逐鞑虏这件事,那是再上心不过。
倒不如说,年前卓敬曾经与朱楩在朝堂上对峙过,而且还让那个混小子吃了瘪。
除非朱楩要造反朱元璋,那卓敬就该忠君保国了。
刘三吾一脸正色的说道:“陛下,老臣弹劾他,是因为殿下年幼而轻狂,身为臣子,自当该谏言劝诫。而此时乃是国家大事,怎敢有私心?哪怕是老臣,也知道滇王殿下乃是百战百胜,用兵如神的军神。虽然德行有愧就是了。”
如今哪怕不是大明的举国之力,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当初一万五千人可比的。
他们这是要去参战吗?他们这是去投靠他十八叔的吧?
皇爷爷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任由他们如此明目张胆。
另一边,文官们看着那些武将,暗暗鄙夷。
所以卓敬对朱楩的敌意其实不大,因为卓敬效忠的是朱元璋,是当今陛下。
而且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自然是信得过的。
其实想想也该猜到,东察合台汗国已经完了。
所以明皇城自然没有玄武门。
卓敬暗暗冷笑,你们抬头看看吧,屠刀已经悬在头顶了。
你们这些该死的狗东西,也该轮到拿伱们的命去给滇王铺路了。
只是齐泰心里泛起了嘀咕,心说我虽然是兵部侍郎,但是我怎么不知道这两地何时有这么庞大的军队了?
这又是哪里来的呢?
之所以齐泰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晓。
后来因为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了,才改为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也是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文臣集团惊讶的看了过去,连颖国公和宋国公都只能当副将?那主帅该是谁啊?
若是再看不到结果,就该是他的结果了。
为的,就是皇帝来掌握一切。
于是,像是平安、盛庸、宋晟等人,那叫一个自告奋勇。
就不如直接册封朱楩的母妃为皇后。
卓敬面色苦涩的低下头。
徐达与汤徐对视了一眼,心中激动起来。
还是把他打下的地盘都给他了?
那还不如让他当皇帝了。
尤其是看到那些武将争先恐后的要去参战,眼眸闪过一抹阴霾。
南京的玄武门开辟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
可惜朱文正自己作死,才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你说怕吧,看不出来,这位滇王癫狂到在朝堂上跟陛下讲条件,甚至跟洪武大帝闹脾气。
但是此时此刻却不一样,耿炳文高呼道:“二位老将军,你们肯定是不会随军出征了,但是我们可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下去准备吧。此一战,关系重大。如若就此扫平草原,此后关外再无战事。此乃千秋万代的功绩,任何人都要竭尽全力去配合,如若有人敢心怀不轨,咱不但要诛九族,还要诛十族,”朱元璋发狠的说道。
满朝文武纷纷面面相觑。
只听说过诛九族,这第十族又是哪一族?
总不会把邻居或者同僚一家给算进去吧?
反正也不怕卓敬会说出去。
虽然不是改朝换代,但是每一次的政权交替,都是一场清洗,不论是否是和平渡过的,都是如此。
所以朱元璋才能迅速的为朱楩准备出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
玄武门之变吗?
这可要好好准备一番了,不论今后那位滇王是否凯旋而归,他们都要给那位目中无人癫狂至极的殿下一点小小惊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