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他的教学别具一格

  有了刘渊的方法以后,果不其然,第一天学堂里几乎没什么孩子,并且教书先生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们从未想过,没有孩子愿意听他们上课。
  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自尊心的侮辱,但是刘渊说的,只要让他们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希望的。
  等一天的学堂工作结束了,先生们个个低垂着头,一副被打击到的模样。
  让张飞更是替他们心疼,刚才张飞也跟着先生们学习了,知道先生们虽然学识不高,可是教的却是浅显易懂,最是适合小孩子了。
  连他这个大老粗,都能从中间学的一二,更别提那些头脑本就灵活的孩子。
  “今天只有两个孩子,但是孩子学完以后特别开心,并且按照你给先生们所讲的新的教学方法,先生们也运用得炉火纯青。”
  既然来自后世,刘渊所教的内容,除了现阶段需要的四书五经,还有一些及其学以致用的知识。
  比如说头脑本就不灵活的,甚至可以教他们在专业的领域,发挥专业的特长。
  那两个孩子一个喜欢种田,而另外一个,则是对兵器很是热爱,经过一番研究,两个小孩各自学了自己喜欢的。
  他们出去都是乐呵呵的,并且嘲笑那些在传统课堂里学习的孩子。
  “你们的先生只知道摇头晃脑的背书,但是你们并不知道所以然,可是我们的先生会讲有趣的故事,还会让我们知道书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孩跨下海口,但大多数的学子觉得既然朝廷的选拔要的是死记硬背,那他们只需要按照朝廷要求的就罢了,至于理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真是悲哀,他们居然不知道朝廷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现在还在跟我们讲大道理,我们可是有背景的。”
  “算了,跟他们说什么呀,不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家长才会送过去吗?反正选拔的时候,他们连对手都算不上。”
  “果然平民堆里的孩子,稍微得到一点好处,还以为自己得到了糖果,到处炫耀呢,简直不知廉耻。”
  虽然只是两个平民孩子,其他的平民也没有选择教孩子送进去,可是这些小孩,可谓因为一己之力吵的民间很是不太平。
  尤其一些老百姓更是觉得好像被人把尊严踩到了地上纷纷,在大街上闹着,觉得大家族看不起平民,却还要收税收,每年的税收太不合理。
  “吃着老百姓的,喝着老百姓的,回头再把老百姓踩在地上,朝廷太过分了。”
  “平民的孩子怎么了?平民的孩子也可以读书,难道有些规定了我们不可以读书吗?”
  “不行,必须让朝廷给个说法。”
  底下的官员苦不堪言,接收到很多老百姓的怨言,他们也很难做,一旦不给予回应,老百姓天天围在衙门门口,愣是不愿意放过。
  他们万般无奈之下的,底下的官员只能层层上报,最终还是出现在朝堂上了。
  皇帝本来以为那件事情他们只要不给刘渊支持,随后事情也会不了了之。
  谁知道,刘渊居然真的将办学处理的如火如荼,甚至还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关键刘渊搞得好也就罢了,为什么只是因为办学,却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他将一切的过错,毫无疑问地推到刘渊身上,根本没有究其原因。
  “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让别人觉得皇家太过于无情罢了,老百姓只需要简简单单,他们不需要想很多,朝廷给予他们保护,他们在出售便宜的劳动力就行了,为什么有人想要掀起百姓与官员作对?”
  有很多大臣怀疑刘渊别有用心,甚至想要推翻河山,顿时皇上也不说话了,反正他能把皮球踢出去则踢出去。
  刘备站在朝堂之上,心中觉得苦涩,推行教育很困难,而且看皇上的态度,应该也是不想推行的。
  下了朝以后皇帝逮住了刘备,再三给他说,让他多劝劝刘渊,不要太过于任性了。
  毕竟官员就是官员,百姓就是百姓,不可同日而语,怎么能够将自己的身份拉低,和那些老百姓共情呢?
  一旦和老百姓共情,那以后肯定是不会为了朝廷做事的。
  刘备回来以后,还没有来得及说,就听见张飞汇报,今天从学堂过来的知识,许多孩子居然来了学堂,本来那些孩子是想要挑事,觉得平民孩子实在太过卑微。
  可是等那些大家公子真正到了学堂以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不一样,原本准备闹事的孩子,居然在学堂的后面坐了下来,认认真真的听先生的教学。
  等听完了以后,今天的反馈还不错,甚至还有学子,准备明天来他们学堂上课呢。
  “原来先生讲的这么好啊,之前冤枉先生了,到底是谁传的谣言说人家先生讲的不好。”
  “原来有些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只要我们理解过一遍,就能牢牢的记在脑子当中了,以前怎么没有这种方法呢。”
  “太有趣了,我根本不想背什么四书五经,我可以直接学武吗?以后也可以保家卫国。”
  很多孩子回去了以后,将心中的想法全都告诉了自家家长,尤其是一些家长,他们本身就处于朝堂。
  首先是带头的那位李大人,差点晕厥了过去,看着自家弟子,伸手就是一巴掌。
  “你懂得什么?你老爹我在朝廷上和别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唾沫水掉了一地,你可倒好,现在反倒站在敌人那边,这让你老爹的脸面到哪里挂。”
  “我给你请的先生,可是我的学生说不定就是今年的状元,你要是还不准备好好学,你就给我滚出去。”
  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并没有因为老爹的话害怕,反而向前走了两步,将下巴扬得高高的,特别固执的说道:“明明就是平民先生,比那个状元郎讲的更好,老爹你看错了,你平时跟我们说过,必须得见到事实以后说话,你怎么知道我现在的先生讲的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