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屈辱条约
哲宗神情阴沉,牙关紧咬。
割地,怎么能割地?!
智商正常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李邦彦一心想着求和,却不考虑长远。哲宗神情阴沉,牙关紧咬。
割地,怎么能割地?!
李邦彦身为宰相,怎么说的出这种话?!不是你的土地,你不心疼是吧?!
嬴政作为一个曾灭六国的人——虽然不是亲手灭的。
他很清楚,如果金人一开始便打着灭宋的主意,即便割让一半的土地,金人也不会满足的。
或者说所有智商正常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李邦彦一心想着求和,却不考虑长远。
刘彻摇摇头,神情讥讽。
金人就如同一头老虎,宋人拿土地喂饱他,金人吃饱了,或许能安分一会儿,可如果它没吃饱呢?
如果它不仅没吃饱,还觉得给它喂肉的人膘肥体壮,想尝尝人肉呢?
李世民大为震撼:“宰相提议割地求和?!”
你们大宋的宰相,还真和皇帝一条心啊!皇帝想着议和,宰相也想着议和,难道就没想过反抗吗?!
【对赵桓来说,你李纲现在就是说出花来,还是我的小命要紧,他支持李邦彦割地求和的意见,派使者去金军营中,半路把金人使者领了回来,金人使者表示从前的事不追究了,让宋朝派亲王和宰相来商议和谈,赵桓表示他也是这么想的,问大臣谁愿意去,李纲没办法,皇帝不想打,那我去和谈行了吧?】
赵匡胤仰天长叹:“李纲这样的忠臣,怎么偏偏落得赵桓那厮的手里?!”
他特别能明白李纲的做法,皇帝不争气,就好像没长骨头一样非得抢着和谈,李纲虽然短暂地得皇帝重用,但他也不可能越过皇帝做决定。
李纲只能请求自己去和谈,起码得给大宋谈出一个合适的,不至于伤筋动骨的合约。
大宋有这样的好臣子,赵匡胤感动极了。
可再想想赵桓,赵匡胤不由攥紧拳头,打不着赵佶和赵桓这两个败家玩意儿,他还不能打他们祖宗吗?!
他对赵德昭厉声说道:“你若是和你叔叔一个德行,别怪我无情!”
赵德昭不敢作声,心道:您未免太看不起我了!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这次宋朝派出议和的使者,心道李纲肯定要失望了。
赵桓不仅不派李纲去,还挑了个最次的,直接从金人那边领了个极为苛刻的合约回来。
最离谱的是,赵桓还答应了。
李世民说道:“懂了,对赵桓来说,什么国家颜面,什么皇帝尊严,只要能保住性命,他都可以舍弃。”
只是面子里子都丢了,赵桓这条性命还有什么用?
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赵桓不让,派李棁去,原因是李纲性情太过刚直。难道赵桓还怕李纲惹了金人不快不成?不知道的还以为金人才是你赵桓亲爹呢!李纲的想法是,只要议和条件适当,那暂时保全自身也可以,但问题是这个议和的人选一定能撑得起场面,撑不起,金人就会狮子大开口,李棁就是那个撑不起场面的人,但赵桓不听,还是派李棁去了。】
赵匡胤冷笑:“金人可不就是赵桓亲爹?!”
说亲爹都算轻的了,这得是亲祖宗——不对,不能是祖宗,这不是把我和金人放在一个地位上了?
赵佶和赵桓父子俩的丢人程度,几千年上下也是独一份的。
刘彻惊奇地说:“头一次见到去议和还顾及敌人感受的人,赵桓这人也是有趣。”
哲宗阴着脸说道:“我倒希望金人是赵桓亲爹呢!”
赵桓是金人的儿子,那赵桓的行为叫讨好父亲。
可赵桓不是,他是端王的儿子,自己的侄子,这叫拿自家的东西去讨好敌人。
后者的屈辱程度,远胜前者。
神宗迷惑地说:“要不要对金人这么体贴啊?干脆去给金人当皇帝算了。”
一国使者这个职位何其重要,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颜面
使者软了,那使者背后的朝廷也软了。同样的,朝廷软了,使者也很可能是软的。
李纲这样性情刚直的人才适合去和谈,一来他撑得住场面,金人不敢轻视他。二来李纲头脑清醒,知道什么能给什么不能给。
换个人,按照那些主和派,譬如李邦彦等人的尿性,还不是金人说什么是什么?
李世民匪夷所思地说:“使者可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不派李纲,他打算派谁去?那个李棁是个什么人?”
既然天幕都说了李棁撑不起场面,为什么赵桓执意派他去?
这样一来,他不得不怀疑赵桓暗中与金人达成了什么私底下的交易……话说赵桓真的有这个脑子吗?
【李纲说李棁柔懦,但实际上用柔懦来形容他都算夸奖了,他简直胆小如鼠,明明是去议和的,居然一句话都不敢说,金人那边一看来了个小白兔,提出了十分苛刻的理由:宋朝要付给金朝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一万头牛马,一百万匹绸缎,宋朝从此要尊称金帝为伯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朝宰相、亲王作为人质,送金军渡过黄河。这要命的条款谁能答应?赵桓就答应了。】
赵匡胤差点背过气去,破口大骂:“赵桓他是疯了吗?!”
朝廷怎么可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要是有这个钱还交什么赔款,拿去当军费啊!!
更不用提金人割地的要求,三镇重地要是割让给金人,大宋拿什么做国家屏障?!赵桓怎么不把开封也直接割地金人?!
赵匡胤气得头脑发昏,两眼通红,喘息粗重,恨不能隔空掐死赵桓,再把朝中那些想着求和的大臣一个个打死,以解他心头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