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小弟 新公司

  李建昆坐在沙发上品着茶,绝对不去打扰孙震义的崩溃。
  要崩嘛,就让他崩得彻底点。
  安慰?
  不存在的。
  这家伙如果还不信邪,李建昆不介意继续陪他玩几次,把七擒七纵在字面意思上玩满喽。
  反正也不浪费李建昆什么。
  无非掏几次荷包。
  一次百来万美金,即使七次玩满,不过七百万美金,却有越来越大的概率,把一个未来的世界首富,驯化成小弟。
  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
  李建昆为什么如此笃定孙震义,现在无论怎么创业,都无法成功呢?
  不是他会算命,也不是他的眼光有多么毒辣。
  而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告诉他的。
  和几乎所有创业者一样,二十几岁的孙震义,固然有股子聪明劲儿,比如捣腾出世界上第一款翻译器,卖给夏普公司,赚了一笔。
  他倒是不缺搞钱的能力。
  但搞钱和创业,是两码事。
  在他想干出一番事业,把软银做大的时候,走过许多弯路,几乎整个八十年代,他都在碰壁。
  他的真正发迹,在九十年代初期,赶上了互联网通讯最早的风口。
  所以老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
  时代的浪潮没有卷到你脚下,再牛逼的人,通常也会面临怀才不遇的局面。
  天纵奇才于诸葛亮,二十七岁之前,仍在结庐隐居,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
  姜子牙八十岁仍无所事事,成日在河边钓鱼。
  历史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至少一個契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正常人的智商在一百左右,所谓天才不过高几十,只是有些人等到了他的机会,有些人没等到;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错过了……
  “我真的这么没用?”
  孙震义坐在木地板上,无比沮丧,喃喃自语。
  得,怀疑人生了……李建昆放下玻璃茶杯,投去怜悯的目光:
  “反正、不算有什么大用。”
  唔!
  孙震义喉咙一甜,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
  李建昆还怕打击死他啊,继续补刀:
  “怎么样,现在还认为自己有多么不凡,此生经商,必定有一番大作为吗?”
  孙震义嘴角泛起浓郁的苦涩。
  连创办杂志,这么小的生意,他都没有干成,并且连续失败三次!
  他现在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大学期间成功了一次,纯属偶然。
  刀子又来了:
  “真别觉得少了你,是地球的损失。事实上,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人,是那么特殊。
  “最后呢,撞得头破血流,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才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李建昆仿佛一位人生导师,循序善诱:
  “这人呐,贵有自知之明,尝试过,努力过,要从失败中看清自己,及时更正人生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老实讲,你不合适创业……”
  果然!孙震义心想,对于他的毒辣眼光,已经不疑有他。
  未来的世界首富,被彻底带偏了……
  “不过呢,你这人优点还是有的。”
  李建昆慢条斯理地说:“擅交际、诚恳、做事利索,执行力很好。”
  他顿了顿,盯着孙震义:
  “你不觉得这些特质,更适合干别的事吗?”
  突然被夸……在这种糟糕心境下的孙震义,不亚于吃了一颗人参果:“替您办事?”
  李建昆撇撇嘴:“咋了,委屈你啊,通过这三次创业,哦不对,四次,你也看到了你的那点能耐,继续这么下去,年过半百伱也未必有什么成就。”
  李建昆顿了顿,看似扯出一个题外话:
  “你认为鹤田中村现在如何?”
  真是的!孙震义睁大眼睛,虽然他早就想到,但和小道消息传的一样,都只是猜测罢了。
  他想,如今的鹤田中村,那可是个大人物。
  钱肯定不缺。
  作为全日苯拥有地皮最多的企业、明面上的老板,名声在外,妥妥的上流人士,走到哪儿都是一尊大佬,无人敢不重视。
  且随着日元升值,地价水涨船高,他的份量也会与日俱增。
  比起绝大多数自主创业的老板,不知风光多少倍。
  孙震义心想,其实,也不错的……
  他了解过鹤田中村这个人,尽管现在备受打击,但他仍然心高气傲地认为,他要比鹤田中村能力更强。
  也就是说,如果替李先生办事,他有希望达到比鹤田中村更高的高度。
  “如果、我追随您,”孙震义谨慎地询问,“您打算让我做什么?”
  他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并确认两个信息:
  1、李先生想让他做的,是不是他感兴趣的事。
  一个人做感兴趣的事,是种乐趣,反之,则是痛苦。
  2、李先生会不会重用他。
  这自然很关键。
  将直接决定他接下来的选择。
  “高新行业。”
  李建昆说:“你之前说的一句话,我倒是很赞同——一种比人脑更聪明的东西,必然会有未来,不仅如此,我认为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日苯当下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事实上,我名下也有不少电子科技公司,这个你以后会知道。但我仍然有想在日苯创办科技公司的想法。
  “这就需要帮手。
  “我也不瞒你,我派人调查过你,常青藤大学毕业,有过还不错的发明创造,创办软银公司,本身也想从事电子科技行业。
  “所以我认为,让你去干这件事,应该蛮适合。”
  孙震义追问:“那我会是什么职务?”
  李建昆:“什么什么职务?高新行业在任何国家、外人都难以触及核心,当然是以你的名义注册公司,你是老板呀。
  “不过前提是,你要赶快入日苯籍,不然这事儿后续没法干。”
  老板!
  孙震义眼神明亮,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先生的眼光一如既往毒辣,的确,他对电子科技行业格外感兴趣。
  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当老板,尽管只是明面上的,但也仅仅只在一人之下……
  有庞大的资金支持、背景、靠山……犹如神助。
  在一人之下,又如何呢?
  北原苍介和吉野英士这些享誉商界的大佬,上头不一样有人?还更多……
  孙震义从地上爬起来,面对沙发上的同龄人,九十度躬身:
  “李先生,我愿意为您效力。”
  李建昆嘴角微扬:“很好。
  “先去解决入籍的问题吧,我们再谈其他。
  “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关系,我可以让人帮你。”
  孙震义:“好。”
  平心而论,原本要不要入日苯籍,他一直有些犹豫,他对这个国家并没有十足的认同感。
  现在看来,既然在日苯出生,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临时,孙震义忽然想起什么,顿住脚,转身问:
  “我欠您的那些钱?”
  “一点小钱,自己人就不用再提了。”
  孙震义心头一喜,李先生是个慷慨的人,愈发觉得没有跟错人。
  美滋滋离开了。
  李建昆望着他矮小的背影,手指轻敲大腿,哼起了京剧《智取威虎山》。
  当然,他要取的不是威虎山。
  更大。
  ……
  ……
  孙震义又一次见识到了李先生的能量。
  尽管像他这样在日苯出生的人,也算个高学历人才,想要入日苯籍不会太困难,但仅仅两天时间办妥,仍然有些匪夷所思。
  速度快到他家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坐吧。”
  既然是自己的小弟了,李建昆态度自然不同,拍了拍身旁的沙发面。
  孙震义心怀激动,坐了过去。
  事实上,上次有许多事情没有谈清楚,比如李先生……或者叫老板,打算创办一家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高新行业,太宽泛了。
  孙震义是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现在,更想证明自己,当即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建昆含笑望着他:“知道大哥大吗?哦对啦,这是港城那边的叫法。”
  这两天李建昆也没闲着,熬死了亿点点脑细胞。
  作为上位者,对下属人尽其用,是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一门技能。
  孙震义这人的优点是什么?
  其实上次,他没有说全。
  说孙震义擅交际、诚恳、做事麻利,执行力好,只是表面的,孙震义这人最大的优点,恐怕连他自己现在都没有清晰认知。
  是会钻营,擅于“借”,或者叫资源整合。
  观他前世的事业发展轨迹就能明白。
  孙震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笔一百万美金,是在大学校园内,贩卖从日苯引进的一种游戏。
  第二笔一百万美金,是利用名震一时的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资源,捣腾出一种袖珍发声翻译器,将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
  九十年代初,他说服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到日苯拓展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又说服迪士尼入伙,仅仅两三年后,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个项目的年营收,也超过亿万美元。
  这是孙震义真正发迹的开始。
  网威副总裁darl mcbride曾说:“孙震义是一个可以使任何事成真的中介人。”
  李建昆要做的,就是将孙震义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为自己所用。
  他打算在日苯创立一家科技公司,目的是搞到想要的技术,但这显然有难度,一家空壳公司不可能成事。
  所以公司得真搞,还得有自己的产品。
  他思来想去,什么玩意儿是电子科技的集大成者呢?
  而且,最好要具备三个特性:
  1、新鲜玩意儿,没人搞过。
  2、不是什么幻想中的东西,通过推论,完全有可能搞出来。
  3、市场前景可观。
  这样一来,自己领个头,日苯的那些科技巨头公司,才会产生兴趣。
  在这期间,孙震义的优点,能得到完美激发。
  到时和那些日苯科技巨头公司利益相通,有什么技术,再藏着掖着,不太合适吧?
  只要拿出来,甭管怎么拿,就有机会。
  昨晚睡觉的时候,李建昆脑子里冒出两个字——手机。
  孙震义虽然没听说过“大哥大”这个叫法,不过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手持无线电话对吧。”
  他想,这款产品可不简单,相关技术全世界目前也没有几家公司有。
  他们零起点,真能搞出来?即使耗费时间搞出来,又有优势吗?
  这时,李建昆说:“咱们搞它的进阶版。”
  瞎!
  孙震义睁大眼睛,还进阶版……
  天才的脑子,都这么炸裂吗?
  孙震义挠着头问:“它的进阶版是啥?”
  即使是手持无线电话,现在都很少有人拥有。每每街头上出现一部,总能吸引无数眼珠子,绝大多数人对它尚且一无所知,更别进阶版。
  他想,摩托罗拉公司有这个设想吗?
  李建昆从玻璃茶几下面的挡板上,薅起一副扑克,富贵兄弟没事时玩“跑得快”用的,玩法是他教的,他却没时间玩。
  面对孙震义不明所以的目光,李建昆把扑克牌纸盒,拿到耳边,做打电话的姿势:
  “我的终极设想,手持无线电话应该做到这么大,这么厚,这么轻巧,一只手握起来刚刚好,不费劲……”
  瞎!
  这怎么可能?孙震义双目圆睁。
  要知道,现在的手持无线电话像块砖头似的,几公斤重。
  “不现实吧。”孙震义说,“表面看,这只是一个外壳模具尺寸的问题,但如果电话要做到这么小,里面的各种零部件的体积,也要相应缩小。
  “而据我所知,一部手持无线电话里,至少有上百个顶尖科技下诞生的零部件。
  “这需要上百种顶尖科技,来一次……整体技术跃迁。”
  像个白日梦。
  李建昆瞥他一眼:“先听我说完行不行。”
  孙震义讪讪一笑,赶忙道歉。
  “这只是体积的变化。”李建昆接着说,“在功能上,我设想的未来的手持无线电话,应该不仅仅是个电话,它应该更像一部微型计算机,比如你之前搞的软件,也能在上面使用……”
  “!!!”
  孙震义感觉自己在听一个科幻故事。
  先不提这事儿有没有一丁点的可能实现,当下,他对李建昆从另一个角度,生出无尽敬仰。
  他想,这是多么瑰丽的想象啊。
  李先生应该去写小说……
  他倒是希望能实现啊。
  可是……这也太踏马科幻了!
  李建昆放下扑克牌,似笑非笑望着孙震义:“你觉得不可能?”
  孙震义迟疑一下,点点头。
  李建昆又问:“知道摩尔定律吗?”
  孙震义愣了愣,再次点点头。
  李建昆:“摩尔定律一九六五年提出来,已经得到广义上的验证,一九七五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一九六五年摩尔的预言一致。”
  李建昆竖起一根手指:
  “举个例子,intel公司一九七一年上市的4004处理器,到现在仍然是市场主流,它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是2300个,按照摩尔定律,到九十年代,比如一九九七年,intel的全新处理器上,晶体管数量将会增长到7.5百万个,等于说二十六年内,会增加三千两百倍!
  “这是什么概念?”
  李建昆顿了顿,盯着孙震义问:
  “你能想象一个拥有7.5百万个晶体管的芯片,它的算力有多强大吗?
  “把这样的高密度集成芯片,放进手持无线电话中,又会怎样?”
  孙震义有点懵了。
  摩尔定律确实被证实,一般人,包括他,平常可能不会往这方面想,但其实科技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超乎人们的想象。
  李建昆补充道:“而芯片,几乎是电子科技中最难公关的技术。
  “它的发展都如此迅猛。
  “其他的手持无线电话需要的零部件,又有什么不可能?”
  李建昆容他思索片刻后,问道:“现在还觉得我的设想,不可能实现吗?”
  孙震义眼里泛着光:“好像……有点可能了。”
  李建昆摊摊手:
  “我刚才说过,这是终极设想,也是新公司未来的努力方向,咱们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沿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但凡把现在的手持无线电话‘瘦身’一半;但凡把机械按键取消,把屏幕弄大点,搞成触摸式的,都是巨大进步,也不可能缺市场。”
  孙震义神情振奋,这个创业项目,他喜欢!
  同时内心的钦佩之情更浓,他想,李先生有今日今日的成就,凭的可是真功夫。
  这是多么伟大的创意啊!
  把手持无线电话的按键取消,屏幕弄大,搞成触摸式的……全世界还有其他人,想过这个问题吗?
  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或者说创造力!
  他忽然觉得,往后的日程都满了,有好多事可以做。
  他喜欢这种充实感。
  孙震义表情亢奋:“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海量投入,还要争取到相关科技巨头企业的合作。”
  李建昆暗笑,心想,你懂得怎么做就好:
  “钱不是问题。”
  这事儿,孙震义真信,主要是要他的这句话。
  现在,孙震义愈发斗志昂扬了。
  这时,李建昆补充说:“投入是必然的,为了加快进程,我们有必要收购一些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挖来一批顶级人才。
  “另外,对于那些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但又收购不到的科技巨头公司,如果以后开展合作,我对你有个要求。”
  孙震义:“您说。”
  “学习他们,任何先进技术,我们都需要尽量做到自己掌握,不至于以后发生点什么不愉快的事,从而受制于人。”
  这话,倒没毛病,但孙震义很惊诧:“如果是这样的话,投入可就……无限递增了。”
  开玩笑,哪家科技巨头企业的核心技术,不是拿动辄亿万资金砸出来的?
  还要都尽量掌握……
  需要投入的资金,难以估量。
  或者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李建昆也没指望他能百分之百做到、把日苯的高科技薅干,能薅到一种,就是赚。他瞟一眼孙震义说:
  “要你投钱吗?”
  孙震义:“……”
  当我没说。
  他不也说了嘛,尽量,我尽量就是。
  孙震义忽然又兴奋起来,李先生决定大干一场,而他是公司负责人啊,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是在他身上投资,这是大好事啊!
  现在,公司的定位和目标,都有了。
  孙震义迫不及待问:“那咱们公司叫什么?”
  众所周知,李建昆是个取名废柴,他没事时琢磨,倒也想到一个自认还不错的名字,是个单词,叫“redefine”,意思是“重新定义。”
  有点格调和内涵不是?
  但他转念一想,咱这家公司是做手机的,尽管创建它的初衷是薅羊毛,但公司搞也是真搞,以后手机生产出来,难道叫……重新定义手机?
  不伦不类的。
  李建昆把这件事儿说给孙震义听了,然后问:“你有什么想法?”
  孙震义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按照他的立意延伸之后,脑子里灵光乍现:“要不然叫……‘标准’?”
  标准科技公司。
  标准手机。
  雾草~
  李建昆睁大眼睛,这名字,很踏马取巧啊。
  往后甭管哪家手机制造商,产品做的没咱们家好,那都是渣渣,达不到标准……
  此事再次验证,李建昆是个起名废柴:
  “不错!”
  孙震义欣喜不已,你看,公司名字也是他取的,这和咱自己的公司有啥区别?就算是自己创办公司,规模但凡大点,肯定也要拉投资人。
  公司名字也定下后,李建昆出了趟办公室。
  等回来时,手上多了两份文件。
  提前备好的,只差填字。
  一份是从东京法务局,也就是日苯的工商局,搞来的一套公司申请文件表。
  一份是借款合同。
  孙震义接过后,盯着借款合同,欲言又止。
  李建昆解释道:“没让你借,借款方填‘标准科技公司’,我先批给公司一百亿日元。”
  虽说自己的钱全砸在日苯股市和不动产里头,但要用个千八百亿日元的,李建昆倒也不缺。
  名下的两家银行可不是摆设。
  孙震义眼神里有些异样,却也生不起脾气,明白这是李先生掌控他的手段——
  公司发展的每一元资金,都是从李先生的银行借的。
  并且有高额利息、滞纳金等等费用。
  反正只要公司不上市,财报也不需要对外公开。
  那么假如某一天,自己想要反水,李先生就可以收回公司资产。
  孙震义倒是能理解,这么大的投入,没点把控反而说不过去,只是……
  李建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用心办事的人,不会被亏待。”
  蓦地,孙震义又想起鹤田中村。
  遂恢复激情,咧咧嘴道:“明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