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不想遇到的,还是遇到了

  第276章 冬日火锅
  原本两亩地的农家肥,因为张平牵着驮马加入的情况下,直接缩短了一半的工程。
  驮完粪以后,两人就加入在地里干活的组织。
  两亩地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张安之前想着自家人来干上两天就能干完。
  现在因为有多余的人过来帮忙,两天时间直接缩短到了半天,就把这地里的底肥全部盖完。
  “小安,待会儿你去田里驮些谷草回来,翻好泥巴以后就咱们就用谷草来盖得了。”
  地里的活快要干完的时候,张一行就跟张安说道。
  为什么要加盖稻草,这个张一行之前已经跟张安说过。
  因为这个冬天,土里盖下去的底肥会继续发酵。
  到时候会把肥力散发到松软的土壤中,这也是为什么要沤这一层肥的原因。
  就是为了让这一片土壤更加肥沃,以后药材种下去能更好的生长。
  但现在还是腊月出头,后面的日子一定会下雪,谁也不知道今年的雪会下多大。
  为了避免以后大雪覆盖的时候,土里的羊粪跟鹿粪因为发酵而发热,一冷一热刺激土壤。
  所以在下雪之前,要给翻好的地方盖上一层东西,给里保温,避免底下的肥料发酵不彻底。
  正常来说,农村很多人都会盖上一层塑料油纸。
  但两亩地都盖完的情况下,需要不少塑料布。
  所以张一行想了想,干脆就地取材。
  今年才收了稻子没多久,家家田里都堆着不少新鲜的稻草。
  “嗯嗯,那我现在就去驮一些回来。”
  看着地里已经没剩下多少活儿了,张安干脆放下锄头,牵着马准备去田里。
  张平见状,也牵着一旁吃草的马儿跟着张安一块儿走。
  但两人没有直接去田里,而是先回到家,把刚刚驮粪的马筐换成马架。
  稻草不同于羊粪,用马架子来装比较好驮,而且还能驮的更多。
  到了田里,张安加草的时候,一直加到高高的一层,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房子一般。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次,张安发现自家今年田里的稻草竟然不够。
  后面是直接去周洋家的田里驮他们家的稻草。
  毕竟他们家没有养牲口,这玩意儿留着也没什么用,明年也是烧了肥田。
  所以周双林让张安跟张平需要多少就自己去驮。
  最后把周洋家田里的稻草驮完,才算是将将够用。
  稻草这东西,说起算是农民的好宝贝。
  乡下的冬天,很多人家的牲口都用稻草来喂食。
  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防止水管结冰,很多人都用稻草把水管给包住。
  还有很冬季的作物跟树,在冬天御寒都是用的稻草,作用可谓是一点都不少。
  甚至有的地方,街上的肉摊子割肉,都是用的稻草芯给串起来。
  而这药田里,今年用来铺盖的这些到处,等到开春要种药材的时候,完全可以晒一晒太阳,然后一把火给烧了,最后还能肥地。
  虽然人多,这活儿也不算复杂,但两亩地毕竟也不算小。
  刚把稻草盖完,天就渐渐黑了下来。
  现在虽然才六点来钟,但毕竟是冬天,天黑的早很正常。
  张安一行人回到家里,苏颖已经从学校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厨房的水池边上清洗着蔬菜。
  而老母亲王芳,则是在炉灶旁边忙活着。
  刚进到后院,一股香辣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里传来。
  张安都不用进去看,就知道自家老妈正在调制火锅锅底。
  毕竟现在是冬天,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炒菜。
  做好锅底,一锅端到火炉上,或者架在火塘上,吃起来非常方便。
  要是炒菜的话,不仅仅费时间,还非常费油。
  而且炒菜出锅以后,如果不是放在炉盘上让火温着,一会儿菜里的油就开始凝结了。
  所以在长箐村里,冬天基本都是吃火锅。
  即便没有肉,鲜红的油辣汤涮涮蔬菜也一种享受。
  “老妈今天做的什么锅底,怎么这么香啊?”
  闻着空气中散发的香味,张安抽动着鼻子,好似想要多闻一些。
  “你们回来了,今天做的红油辣汤锅。”
  王芳一只手掌着勺子,搅动着铁锅里的大红色的油汤说道。
  “他爸,你去抓条鱼杀了,待会儿切成鱼片一起涮。”
  王芳心疼儿子习惯了,张安先进的厨房,但她开口却是吩咐起后面的张建国。
  张建国也没说什么,朝夕相处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这些。
  拿起抄网走到鱼塘边上,没一会儿就捞到一条五六斤的大草鱼。
  “爸,今儿就不做草鱼了,换一条。”
  这草鱼刺太多,不适合切成鱼片涮火锅。
  张建国一听,便把网兜里的草鱼放进塘子里。
  张安走到鱼塘边上,还是老方法,伸手进到水里,没一会儿便抓了条不小的鳜鱼上来。
  其实鳜鱼涮火锅也不是很好吃,但张安这里没刺的鱼只有鳜鱼跟蛇鱼。
  蛇鱼收拾起来比较花时间,而且还有些麻烦。
  真要说涮火锅,还得本地的江团或者鲈鱼最好。
  上次张安本想着弄些江团自己养着,想吃的时候也方便。
  但后面张安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所以一直没有去搞。
  看来,这寻鱼的事情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吃江团,不知鱼味。
  江团这种只有大刺没有小刺,肉质也非常不错的鱼,很多人都拒绝不了。
  把鱼提到水池边上,张建国拿着提着菜刀就准备杀鱼。
  张安上楼换了身衣服,就回到厨房里帮着洗菜。
  毕竟今晚吃饭的人多了一些,这蔬菜肯定得准备不少才够。
  “刚从地里回来伱不累啊,去休息吧,这点菜我一会儿就洗完了。”
  看到张安挤在自己身边,要过来帮忙洗菜,苏颖就想要把张安推出去。
  “休息啥,老爸都在忙活,我咋好意思坐着。”
  “再说了,今天那点活能叫活儿,一点感觉都没,更不要说累了。”
  张安抓起一把豌豆尖儿,就放进水里仔细清洗起来。
  今年张安家种的蔬菜不少,基本每一种王芳都点上一些。
  这会儿摘回来的除了白菜,还有小莴苣、菠菜跟茼蒿,每样都有小半盆。
  而这豌豆尖儿,在村里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喜爱,王芳也撒了很多。
  这会儿豌豆尖儿跟芫荽还有菠菜加起来也整了一盆。
  不大会儿,菜洗好了以后,王芳那边的锅底也都已经弄好。
  锅里的汤中,盛着炒好的鸡肉跟炖好的排骨。
  这时候回家洗漱换衣服的大家伙儿都自己过来了,也没用张安一个个去喊。
  毕竟这么久了,大家都不会客套。
  看到有活就主动去帮忙,要吃饭的时候也是自己来,省的大家请来请去的麻烦。
  堂屋里,大家都围着炉子边上坐了一圈,火上放着一口装满锅底的大铁锅。
  这个火炉还是上次从李宏斌那里搬来的那个,但上门的炉盘被张安重新换了一个。
  因为原来那个炉盘太小,人稍微多一点就坐不下了。
  随后,一人半杯酒下肚之后,就没人继续喝酒了,都是夹着蔬菜涮着吃。
  这里坐着的人虽然不算太能喝,但酒量也不错。
  但因为张一行还有张建国几个老辈子都是浅尝即止,所以其他人也没有继续贪杯。
  “还得是在舅爷家里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菜,不自觉都多吃了两碗了。”
  周洋这会儿倒是没有一点客气,全都是实话。
  他们家的伙食,因为他的手艺,不说在村里,在村里也是不错的那种。
  但他吃着家里的饭菜,很明显能感觉到不如在张安家吃的香。
  周洋端着碗,本来打算多吃点菜的,但没想到一碗饭没一会儿就扒完了。
  这实在是怪不了他,因为别的人也一样。
  要怪就只能怪今天的火锅太过好吃,哪怕只是涮涮蔬菜。
  菜叶子上蘸着的汤汁拌着米饭,实在是太开胃了,不自觉的就多吃了两口。
  等到最后,菜倒是没吃多少,米饭已经扒拉了几碗了。
  “喜欢吃你经常来不就行了,隔着一条马路,你看着时间闻着味过来,还能不给你饭吃不成。”
  张建国一边跟周洋开着玩笑,一边夹起一块儿鱼片放进锅里涮了涮,没超三秒就夹了出来。
  今儿的鱼是张安片的,所有的鱼片都切的晶莹剔透,放进锅里基本就可以吃了。
  “那可不成,以前当娃娃的时候可以,但现在是不成了。”
  周双林摇摇头说道,在村里,没结婚之前,大家都会把你当成个娃娃看待。
  但是结婚以后,就代表着你这个人已经成人了。
  没想到吧,村里区分是不是能当家的人,区别在于结没结婚,而不是年满十八岁。
  这顿饭整整吃了有一个半小时,因为大家都是吃吃停停,听听吃吃。
  这还是因为没有酒,要不然会更久。
  王芳准备了三盆子蔬菜,到最后菜叶都没什么一片,简直是把光盘行动执行的非常成功。
  对此王芳早就习惯了,每次他们在家吃饭都这样。
  毕竟张安家里的蔬菜比肉食还好吃,可舍不得浪费。
  平日里在家,虽然可以来讨要一些回去自己煮。
  但大家最多来摘两三次,就不会再来。
  “小安,明天地里还有活儿吗?要是有就说,正好我们在家里也坐不下去了。”
  饭后,大家在炉盘上炒着瓜子花生聊着天,周双林朝着张安问道。
  “这地我是准备翻来种药材的,今天窖好了肥,肯定还要把沟排出来。”
  “而且还得围上篱笆,虽然现在我还没开始招人打篱笆,但桩子要先栽下去。”
  张安想了想之后说道,反正大家都没事,人都来了,帮一天也是帮,干脆就把活儿干完吧。
  “虽然有两亩地,但因为是斜坡地,排沟倒花不了什么时间,不过这围篱笆却是个大工程,得要不少篱笆才够嘞。”
  张一行算了算,两亩地有三面是敞开的,所以这篱笆得准备不少才够围起来。
  中药材的地儿,大家都知道要围上篱笆,一方面是拦人,但更多的是拦住山里的小动物。
  那些家伙的破坏力可不容小觑,要是不围上,估计种多少药材都不够祸祸。
  “篱笆确实需要不少,我打算花些钱找村里的一些老人或者家里不太容易的人家,分下去给他们做。”
  因为这次要的篱笆真的很多,张安就没想着自家慢慢打,那得打到猴年马月去才能完成。
  所以张安就想着,干脆分下去给村里的人做。
  一来是马上年关了,可以帮一帮那些家里不太容易的人家跟老年人。
  二来这样分下去,张安自己也不用准备材料的问题,而且工期还要快很多。
  往常张安想要乱花钱,王芳肯定会出声说道他两句。
  但今天王芳一句话没说,任凭张安自己决定。
  因为她也知道,村里有些人家过得不容易,自家条件好一点,帮一帮也是应该的。
  “那行,那我们明天先把排水沟给弄出来,然后把围篱笆的桩子先栽上,反正现在药材也没种下去,以后等篱笆做好了再围上去。”
  事情说完,大家坐着吹了会儿牛,然后都回家去了。
  张安也跟着出门,他要去把篱笆的事情解决了。
  首先来到的是伍庆宗家里,这会儿八点多钟,一家三口竟然才吃完饭。
  “娃子,来跟我一起吃点。”
  伍奶奶看着张安上门,马上给抬了个凳子,然后要进厨房里给张安拿碗筷。
  “伍奶,我家里刚吃完放下碗,你老就快吃饭吧,不用管我。”
  左说右劝,老太太才相信张安吃过了,没有坚持给他拿碗筷一起吃。
  一家三口吃的也是涮菜,不过他们家用的不是炉子,而是火塘。
  一个铁锅圈放在火口,上面放着盛菜的铁锅,然后就围着火塘边吃饭。
  村里没有路子的人家,冬天都是这么吃饭的,一来是方便,二来也方便取暖。
  以前张安家里没有铁炉子的时候,老屋里也是在地上烧的火塘。
  平日里的孩子们,都会在烤火的时候,在火塘里烤些土豆跟红薯,亦或者年糕粑粑。
  张安最喜欢的是火山土豆,别看它黑漆漆的,但剥开皮之后,再蘸上辣椒面吃起来可美了。
  后世的时候,街上这么一个火烧土豆,然后夹着些辣椒面,少说也要卖五块钱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